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4 13: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主翻译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读出语气,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
情感目标:结合吕蒙前后的变化,联系生活,谈出自己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读与点拔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二)教学目标
(白板出示)
1. 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相关文学常识。
2.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文言语气词。
3. 结合文言标点和语气词,读出语气,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性格。
4.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启示。
(三)一读: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白板出示)
1.听读文言文(标注):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并且标注停顿。
(幻灯片出示重点字)
生僻字:卿 孰 遂
多音字:为 更
通假字:邪通耶(注音)
2.自由朗读文言文(校准字音、停顿):
3.全班齐读(字音、节奏、情感):
注意把握节奏、情感。
(四)二读:读懂文意
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翻译……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划出疑难词句,标出重点文言词汇。
过程:老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由小组一位发言人翻译句子,并指出重点词汇。(以此类推,每个小组都有发言机会)
(五)三读:读出语气 揣摩心理 体会人物
小组合作完成……
结合文言语气词、标点,体会人物的心理。
分析“三位人物”各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既关心部下,又严厉的态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用反问的语气,强调孙权并不是让吕蒙成为学官,而是粗略的阅读。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孙权人物性格:对部下严厉,循循善诱。
吕蒙:作者转述“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是就学……”
……体现吕蒙的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体现吕蒙军人的坦诚豪爽
吕蒙的人物性格:知错就改,谦虚好学,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体现了鲁肃的惊讶和赞叹。
作者转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的人物性格:爱才、敬才。
(六)四读:读出启示 (结合吕蒙的前后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知错就改;无论早晚,不断的读书学习)
出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对于学习成长来说十分重要。
拓展延伸:假如有一天,吕蒙与方仲永相遇,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结合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异同,同学们展开想象,谈自己的想法。)
方仲永:五岁能诗——受于人者不至——泯然众人矣
吕蒙: 后天——乃使就学——才略惊人
(七)五读:回顾总结
请同学们再读文言文内容,看白板提示,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自行在卡纸上总结本课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实词等,五分钟后,请同学在投影中为大家展示总结成果;同时,在课下,学生可将小卡夹在书中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
通假字:邪 通 耶 一词多义:当、见、以 古今异义:孤、博士、往事
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谓、当涂、辞、但当、涉猎、见往事、刮目相待、见事
教学反思
一、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明确,围绕寓意层层递进。
2.教学内容完整全面,形式新颖(采用动画动图和配乐音频朗诵等教学方法),基本涵盖了考试的知识点。
3.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板书的形式,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缺点
1.文言朗读次数不够。文言文重在阅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本节课的文言阅读次数还需增加。
2.重点文言词汇强化次数不够。本节课缺少当堂检测这一环节,在学生自主合作完成重点词语疏通后,应及时检测,强化记忆效果。
3.特殊文言句式没有突出。文言句式是文言知识的重点,理解句式结构,对于文意疏通有很大作用。
4. 故事情节的梳理过于繁冗。在故事情节梳理中,避免套用答案,束缚学生思维,应当引导学生贴近意思即可。
5.缺少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积累重复出现的文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