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梳理与练习
1.文学常识
(1)陈子昂,(今属四川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2.重点字音
怆然(chuànɡ ) 涕( tì ) 岱宗(dài ) 决眦(zì ) 凌(línɡ )
吟鞭( yín ) 拄杖(zhǔ )叩门(kòu ) 箫鼓(xiāo )衣冠(ɡuān )
3.重要问题
《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答: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4)《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处?
答:妙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上句通过“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5)《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该如何理解?
答: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4.主旨归纳
(1)《登幽州台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2)《望岳》: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句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游山西村》: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登飞来峰》作者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家。
(3)《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清代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家。
二、句子默写
2.古诗文默写。
(1)前不见古人,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杜甫《望岳》)
(4)荡胸生层云,________。(杜甫《望岳》)
(5)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7)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10)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5)《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借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离职归乡,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表达诗人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登飞来峰(王安石)
(1)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两篇作者都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高洁的志趣。
C.从体裁上分,《望岳》和《游山西村》属律诗,《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则是绝句。
D.文言文的称谓语中,“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朕”和“孤”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B.《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C.《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D.《己亥杂诗》一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9.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
C.《游山西村》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10.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A.cāng bīn xù xiāo
B.chuàng pín xù xiào
C.cāng pín chù xiào
D.chuàng bīn chù xiāo
11.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郁闷无处发泄的他孑然登上了幽州台。
②他们得以一展抱负,大显身手,建立不世奇功,流传千古英名。
③报国无门,兼遭羞辱,被贬军曹的陈子昂满腔热血降到冰点,情绪悲愤到极致。
④昔日,燕昭王筑起此台,其上放置黄金,招得郭隗、乐毅等贤才来奔。
⑤他极目望远,忆古思今,不平之气在心中酝酿发酵,化作几行不朽文字喷薄而出。
A.①④⑤②③ B.①⑤③④②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⑤②
12.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下的孤独感。
③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
④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
⑤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①②⑤④③
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节目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以诗词为媒,坚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
②用诗词奏响一曲“奋进新时代、幸福中国年”的壮丽凯歌
③在春节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点上
④在守正创新中凝聚起中华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憧憬( )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则天派人远征契丹,军事失利,陈子昂几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受到降职处分,诗人登上幽州台,写下此诗。
B.诗中的“古人”“来者”分别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和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C.这首咏史怀古诗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D.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借助“登幽州台”间接抒情,其感情基调是苍凉悲壮的。
15.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阅读《北陂杏花》,完成下面小题
北陂①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烧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6.与这首诗的体裁一致的是( )。
A.《登幽州台歌》 B.《游山西村》 C.《望岳》 D.《逢入京使》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独怆然而涕下”和“小园香径独徘徊”两句都刻画了孤独的诗人形象,“独”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__至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23.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①
(唐)杜甫
西岳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③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④。
注:①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里的“岳”是指西岳华山,此诗写于杜甫被贬于华州司功参军时。②崚嶒(línɡ cénɡ):高峻突兀的样子。③箭栝(ɡuā):岐山有箭栝岭,这里代指华山的一座险岭。④白帝:古代认为五岳分别由不同的帝君治理。少昊为白帝,治理西岳。真源:仙道。
24.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结合甲诗颔联分析这一特点。
25.这两首《望岳》中诗人所望之岳和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望岳》和《登飞来峰》这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6.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的“岱”是泰山的别称,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这个虚词融入诗句中,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
B.“齐鲁青未了”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齐鲁大地一片青色,无边无际的景象。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由静转动,以“曾云”衬托山高,用“决眦”生动传神地描写出诗人极目凝望时的神态,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D.《登飞来峰》第一句诗,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飞来峰上塔的高峻,来写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2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现的画面。
28.《望岳》和《登飞来峰》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蓬勃朝气,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抱负,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杜甫借对登顶泰山的想象抒发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借登飞来峰抒发________________ 。
定林①所居(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寺在钟山下紫霞湖旁,王安石晚年曾卜居于寺旁。
29.请你用生动的语句描述“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的画面。
30.这首诗和《登飞来峰》都写到了浮云,作者写作的用意有什么不同?
31.阅读《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回答后面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其三)》表达了陶渊明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是田园诗,这两首诗都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
C.《归园田居(其三)》中“带月荷锄归”的“荷”是扛着的意思,《游山西村》中“从今若许闲乘月”的“若”是你的意思。
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看出作者乐在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一种惊喜之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①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②似吾乡。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写。②原树:原野上的树。
32.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莫笑”一句展现农家的厚道,“足”字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村行》颔联描写初春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有声”暗写山泉淙淙,“立斜阳”可见晚山可爱,无限好景。
C.《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村行》则蕴含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D.《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村行》风格飘逸,情景交融,淡中有味,明白自然。
33.《游山西村》开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34.古典诗词讲究炼字,如《游山西村》首联中的“足”字好在哪里?为什么?
35.下列对《西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36.比较《游山西村》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乙)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7.甲诗中,“____________”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的现实状况;“____________”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38.请对比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不同点。
39.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题目。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李商隐的《落花》作于诗人因陷入党争之困境,闲居在家之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为诗人辞官离京后所写。
上面两首诗都以落花自喻,但是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4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请从意象入手,赏析《己亥杂诗》划线句。
(知识链接)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诗歌中,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遍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己亥杂诗?其五①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辞官离京途中。
(参考示例)“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叫着“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既点明时令,描绘出南国的喜春景象;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①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己亥杂诗②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李商隐的《落花》作于诗人因陷入党争之困境,闲居在家之时。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为诗人辞官离京后所写。
4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竟”和“乱”写出了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B.颔联“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C.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虽有羡慕美人之心,然而无法挽留,只能怆然涕下,泪沾衣襟。
42.上面两首诗都以落花自喻,但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陈子昂 唐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政治 文学 思想 龚自珍 璱人 定盦 思想 文学
【详解】
这道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记住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重点记住作者的朝代。陈子昂是唐代,王安石是北宋,龚自珍是清代。
2.后不见来者 独怆然而涕下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丰年留客足鸡豚 衣冠简朴古风存 拄杖无时夜叩门 吟鞭东指即天涯
【详解】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分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形式。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难度较大,要先根据前后文提示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为直接默写,要注意“怆”、“涕”、“晓”、“眦”、“升”、“缘”、“豚”、“存”、“拄”、“即”、“涯”等字的书写。
3.荡胸生曾云 黄梅时节家家雨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详解】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荡胸、曾云、洛城、鸿儒、落红。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
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本题中的“畏、遮”等字词容易写错。
5.(1)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
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塔、鸣、畏、遮、缘”等字词容易写错。
6.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详解】
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本题中的“腊、浑、豚、疑”等字词容易写错。
7.C
【详解】
C项有误,《登幽州台歌》是古体诗。
8.D
【解析】D项,“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理解有误,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怀为国效力的决心。
9.B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错在“诗人登上泰山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想象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怆然”指悲伤的样子,“怆”应该读chuàng,排除AC两项;
“颦”的意思是皱眉,读pín;
“含蓄”形容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蓄”读xù;
“肖”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相似,像”的意思,应该读xiào。
故选B。
11.C
【详解】
③句引出语段所写主人公:陈子昂,应为首句。①句因为他内心悲愤,所以才会登上幽州台排解,故为次句。④句介绍幽州台的由来,紧承①句,应为第三句。②句中的“他们”紧承④句中的“郭隗、乐毅等贤才”,应为第四句。⑤为末句。故语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C。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段整体信息是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四个选项中.第①句或第②句作为开头.第①句“好诗词,如这样……”作为开头太突然,无法解释“这样”的内容。因此.第②句作为开头.第③句“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承接第②句末尾的“孤独感”,衔接紧密。第⑤句是时作品评析,第④句开头承接了第⑤句的末尾。最后是第①句.总结语段内容.“这样”指代的内容就清晰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C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根据选项可知,首句可能是①句或③句,第一个空前给出了节目的定义,①句指出节目的内涵,两者相互承接,有逻辑关系,所以首句应为①句,排除B、D两项。接下来需要确定②③④三句的前后顺序,②③两句是有关节目播放时间及意义的说明,②句指出节目播放的意义,③句指出节目播放的时间,故②句应该排在③句之后,④句是节目内涵的说明,应该排在①句之后,排除A项。最后,按照C项顺序带入检验,符合逻辑,故选C。
14.D
15.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分析】
14.考查对诗歌内容、艺术手法的鉴赏。《登幽州台歌》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借助“登幽州台”直接抒情,而不是间接抒情。故D错误。
15.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从诗歌意境,表现技巧,如修辞,描写技巧,抒情方式,语言风格等,诗歌题材,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等方面分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两个虚字 “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采用直抒胸臆的艺术表现手法,作者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6.D
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作者借花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
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北陂杏花》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A.古体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律诗;
D. 七言绝句。
故选D。
17.本题考查意象赏析。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据此作答,语言简洁。
1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体会。这首诗一二句写出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两句表现了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作者寄情于物,体现出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据此作答,语言简洁。
【点睛】
参考译文
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19.示例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示例二:蕴含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必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虚无。
示例三:借景抒情,通过对易逝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任选一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20.“独怆然而涕下”的“独”字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或怀才不遇)的孤独悲愤之情;“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描摹出诗人独处时的寂寞情状,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寂寞之情。
【分析】
19.
考查赏析词句。这两句意为: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可从修辞、情感、哲理三个角度来分析。从修辞来看,这两句语义相关,格式一致,是对偶的修辞。“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同为人的感觉。“花落去”与“燕归来”同为所见之景。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春花美好,依然落去,“无可奈何”表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易的感慨。从哲理的角度,虽然美好的春花落去了,但那似曾相识的燕子却已飞回。美好的事件不能永存,必将由盛转衰,这是自然规律,但同时也应看到,旧的美好事物消逝了,还会有新的美好事物涌现出来,生活不是虚无,而是充满了美好。从情感的角度,这两句描写眼前之景,既有春花的消逝,也有燕的归来,春光易逝,让人无可奈何,只能叹息,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
20.
考查比较阅读。“独怆然而涕下”意为: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登临黄金台,回思千古,那些圣人贤君早已不可追,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君主的常识,无法施展。只得登临高台,怀古伤今。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悲愤之情。“小园香径独徘徊”意为: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作者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此是春花渐落,春光悄然流逝,词人身边无人作伴,只有凋残春光,一个“独”字既表现了作者独自时的寂寞孤独之感,也表现了诗人因为春花落去而生发的凄凉之感。
21.远近朝暮
22.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23.示例:"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将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回答本题注意抓住诗歌题目《望岳》,结合全诗内容,是作者登泰山所见所感,所以诗歌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着重写了望泰山的所见所感。距离从远到近,时间从朝到暮。
2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23.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4. 一个“钟”字运用拟人手法,仿佛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一个“割”字夸张、化静为动,仿佛泰山高耸入云,把天地分为一明一暗两个部分,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25. 甲诗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和昂扬精神。乙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诗人极想攀登华山,但华山险峻难登;诗人政治上失意,只能寄情山水,欲到华山绝顶求仙问道,以排遣内心苦闷,抒发出心灵深处的深沉感慨。
【解析】
24.要求学生理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意思是: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然后结合颔联中的词语赏析即可。“造化钟神秀”中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如:“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表达诗人的情感即可。甲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乙诗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写华山崇高,可比当年望东岳时的崇敬,然而随后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的愿望无从实现。恰似作者的前半生,想入世有所作为,却总是报国无门。本诗透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盘算着如何攀登。不过这终未实行,仅仅在望岳时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诗歌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更是可见作者宦途的坎坷。
26.B
27.答案示例: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的南北两面仿佛被从中间隔断一般,一明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28. 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分析】
26.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错在“描绘出齐鲁大地一片青色,无边无际的景象”。“齐鲁青未了”意思是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这里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故选B。
27.这道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其次,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比如: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28.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以及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9.屋子前后环绕着蜿蜒清澈的小溪,回环的山脚下是葱郁苍翠的竹林,山环水绕,盘旋而上,远远望去,一直延伸到悠远的白云间。
30.《定》诗以“白云”描写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以及诗人的闲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登》诗则以“浮云”比喻人生中的一切阻碍和困难,表达作者立志高远,锐意进取的精神。(意对即可)
【解析】
29.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描绘。“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据此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意境即可。
30.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理解。“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的“白云”,写出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结合《登飞来峰》的写作背景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分析,“浮云”比喻人生中的一切阻碍和困难。
3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和主旨,再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C项表述不准确,“从今若许闲乘月”的“若”是“如果”的意思。
32.B
33.“莫笑”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达了诗人的满足。
【分析】
32.
B.由“菊初黄”可知,这首诗描写的诗秋天的景色。颔联描写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不是“初春”。故选B。
33.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可见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表达诗人对农家待客的热情及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34.“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热情好客,丰收年。
35.A
36.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1)《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2)《山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3)《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非常贴切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真情的纯朴品质与行为。
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表述错误,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白天,记下这段回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3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比较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歌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再辨析作答。这两首诗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在于,《西村》“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此外,《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37. 万马齐喑 风雷
38.甲诗写诗人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乙诗表现诗人勇于奉献自己的崇高献身精神。
【分析】
37.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38.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情感。甲诗结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乙诗结合“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分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39.龚自珍写落花甘愿化作春泥,滋养后代花朵,表现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李商隐写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最终却落得凋零残破,沾人衣袂的凄凉结局,抒发了其仕途遇挫不得志的悲苦失望之情。
【解析】
【详解】
比较阅读。考查两首诗以落花自喻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答出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龚诗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的是自己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李诗的“小园花乱飞”写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是写凋零残破,沾人衣袂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40.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详解】
明确思路:抓住《己亥杂诗》中的意象,结合意象分析其效果、感情。示范:“落红”指凋零的花瓣,象征着结束。这个意象描绘了花朵凋零的景象,但是又通过“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描绘,写出了落红的另一个作用,为培育新的美丽的花朵贡献力量,落红结束了自己的辉煌,却毫不埋怨,而是去另外一个地方贡献力量,展现了一种奉献精神。表现了诗人虽然离开官场,但是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仍要为理想而奋斗,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41.C
42.李商隐的《落花》: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最后却落得凋零残破,沾人衣袂的凄凉结局,抒发了诗人仕途遇挫不得志的悲苦失望之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决心和抱负。
【分析】
4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错在“诗人虽有羡慕美人之心,然而无法挽留”。诗人是叹花叹己,与“美人”无关,尾联语义双关显示出高明的技巧,使人、花相结合。这里诗人感慨万分,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怆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隐含: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故选C。
42.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李商隐的《落花》:运用白描手法将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悲苦失望的情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花落归根,化为春泥,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