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扩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掌握“猜想——验证”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5、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 
1、形成体积的空间感。 
2、使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具:PPT课件、米尺(3根)、长方体(2立方分米)等。 
学具:水、墨水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诱发猜想。 
师谈话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 
二、探索研究 ,展示点拨。 
(一)认识体积 
1、实验验证物体占空间,且有大小之分。 
2、体验空间大小。 
3、仿说。 
4、目测比较物体体积 
5、练习:(数数法) 
(1)、下图中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为什么? 
 图1 图2 
 
 
同样的长方体图一有3个,图二有6个,3<6,所以图一的体积小,图二的体积大。(感受:同样的) 
(2)、下图中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图1 图2 
 
 
同样的正方体图一有8个,图二有6个,8>6,所以图一的体积小,图二的体积大。(再次感受:同样的) 
(二)感受体积单位出现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体积较为接近的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1、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2、采用分割法—数数法比较二者的体积大小。 
 教师小结:(板书—体积单位)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师板书) 
1、小组讨论自学结果(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集体交流。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学生介绍1立方厘米。媒体出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演示对正方体长、宽、高的测量。(感受体积的三维空间。) 
②请学生从桌子上找出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放在手中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③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根据小组讨论后的自学表格回答。)再观看多媒体中提供的参考。 
练习:一个正方体表示1立方厘米。数一数,下面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2)认识立方分米。 
(3)认识立方米。 
师:老师想测量教室的体积,你想用“立方厘米”还是用“立方分米”?(学生感受用立方米比较合适。) 
学生介绍1立方米。媒体出示1立方米的概念。 
②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三个米尺在墙角搭建1立方米的空间,学生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很大)。接着,请学生估计1立方米空间能容纳多少个同学。再请一些学生亲自钻进去验证一下。(再次感受猜想—验证法)最后,再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米的空间。 
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根据小组讨论后的自学表格回答。)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体积单位,你对它们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通常立方米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用来计量较小的物体的体积。 
三、多样练习,巩固提升。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48( )。 
一个大衣柜的体积约是1.5( )。 
2、给李芳远在上海的表姐写一封信。 
亲爱的表姐: 
 你好!很久没有见到你了,身体好吗?我非常想念你。说 什么好呢?我先跟你讲讲我的学习情况吧! 
 我现在读五年级了,最近学习了关于体积的知识,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很厉害吧,我能用字母表示体积单位了。 
 家里一切都好。我的爸爸今年买了一辆货车,运货的集装箱可大了,我猜它的体积可能有40( )。家里还换一台新的DVD,体积大约是4( )。在写这封信之前,我和妈妈下跳棋,掷骰子决定谁先走,骰子的体积太小了,大约有1( )。 
 表姐,就先聊到这吧,保重身体哟! 
四、引导反思,总结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课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你可以以老师设计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参考。相信你的课外学习也会有很多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猜想—验证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cm3 dm3 m3 
4、利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然后去试一试,再记录下来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