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 、作者简介
二、 整体感知
三 、细读探究
四 、语言品析
六 、拓展延伸
五 、质疑探究
小结
目 录
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
他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
你觉得他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谈话导入
一、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二、整体感知
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
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
诞生 玫瑰 漩涡 敏锐 洗澡
花圃 逆时针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百思不得其解
你会读、会写吗?
二、整体感知
猜
猜
游
戏
1.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2.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3.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
5.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他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二、整体感知
作者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二、整体感知
三、细读探究
化学家波义耳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谢皮罗教授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你能说说三个故事的共同点吗?
三、细读探究
四、语言品析
仔细比较,寻找三个事例语言上的相同点。
1.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2.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3.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
四、语言品析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能 。
只要
就
发现真理
四、语言品析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首尾呼应。
四、语言品析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只能给
四、语言品析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四、语言品析
五、质疑探究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五、质疑探究
最后把“?”拉直成为“!”,找到了真理。各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是发现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现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质疑探究
六、拓展延伸
在浩瀚的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发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
六、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
六、拓展延伸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堂小结
追求不止,奔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