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04 18: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求文章的写作轨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延伸想象,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搜集有关于“罗布泊”“月牙泉”“青海湖”等资料。
4.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后记在笔记本上。
二、自主学习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同桌同学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
3.教师检查讨论情况。
4.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点拔,明确: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环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6.指名分别读一读揭示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因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7.指名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8.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9.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确凿详实的数据,从文中找出几例,试分析它们的作用(使用数据的好处)。
三、问题探究
1.学生齐读12、13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
2.提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学生讨论。
明确:“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四、拓展提升
1.出示“青海湖”“月牙泉”的图片,问: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这说明了什么
2.对于“青海湖”“月牙泉”的环境保护你有怎样的建议
3.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请上网浏览,查找相关信息,看看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2000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甲)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乙)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的地方带足淡水。(丙)水就是生命。(丁)再一个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小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1.这段文字说明了罗布泊地区的三大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这句话是从这段文字中抽出来的,应把它插回哪处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短文引用古人写流沙的诗有何作用
4.这段文字中带点的“几乎”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缺水 风沙剧烈 高温
2.D
3.突出罗布泊地区风沙剧烈。
4.不能,用“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