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引入:PPT展示几张照片,幸福的一家四口,韩老师想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红手链。如果我要编这样的手链,需要什么材料?
预设:红绳和珠子
2、提问题:1条手链需要红绳0.2米,我家里有半米的红绳,你们觉得够吗?
预设:
①0.2×3=0.6米,大于0.5米,所以不够
追问:为什么你想到乘法了呢?
预设:1个0.2米,3个就是0.2+0.2+0.2=0.6米,表示3个0.2相加
②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1个手链需要2份,3个手链需要6份,半米也就是0.5米,就是5份,所以不够
③半米是5分米,0.2米是2分米,2×3=6分米,6分米>5分米,所以不够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得出了红绳是不够的,韩老师还需要再买一些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模型支撑,突破算理
寻求模型表达,剖析小数乘法算理
1、出示淘宝页面,让学生提取信息:1个珠子0.4元
2、问题:要买3个珠子,要付多少钱?
列式:0.4×3=1.2
3、独立尝试:你们从算式到结果一定有不一样的想法,那现在把你独特的思考过程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展示给大家
学生预设(选样,上台版书):
①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
0.4元=4角,4×3=12角
12角=1.2元
②化为小数加法 ③计数器
④面积模型 ⑤竖式0.4×3=1.2
4、交流算理:
交流的几个层次及核心追问:
从小数乘法的意义上加深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都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
直观图形:“1”怎么来的?(满十进一),从其他作品中能不能也找到1?
(从图形中直观的体会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满足“满十进一”的规则)
小数乘法竖式中跟小数加减竖式一样需要数位对齐吗?
(学生的解释有道理即可,让学生了解3表示3个0.4,也就是12个0.1,计数单位的个数可对齐可不对齐,通过后续的学习,会对它有新的理解)
联系的看每个作品,或者全班40中作品,你都能找到什么?(3×4=12),它又表示什么意思?1条、1角、1颗……这种不同形式的1表示什么意思?
(本质归到都有12个0.1,只是每个作品中的0.1长的不一样)
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 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课本“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课本“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的交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