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4 09: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逐步形成的过程;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其产生的双重影响
(2)通过史料实证,探究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逐步形成的过程
(3)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文化的双重影响
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康涅狄格、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特拉华、纽约、新罕布什尔、马里兰、新泽西、罗得岛、宾夕法尼亚、乔治亚。
17世纪早期
1607年105名英国人来到詹姆斯敦,建立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海外定居点。该地实行民选的议会制度,并于1619年召开了第一次立法会议。
1620年102名清教徒在乘“五月花”号赴北美途中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8世纪
18世纪初不计算印第安人在内,殖民地居民共27万余人。1650—1774年北美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5%,1774年人均财富占有量和英国人均水平相差无几。
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一)独立前后的北美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北美:
(1)背景:
①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②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③清教徒主张民主政治,注重个人权利,提倡勤俭节约。
(2)表现:
①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②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
③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④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⑤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⑥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3)特征:①多元性 ②英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 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或种族)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陆地沃人稀、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奋求实的开拓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国白人大肆宣扬“白人优越论”,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北美当地的文化特点?
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视工商业、地方自治、勤俭务实、
重视教育、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等;
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美国独立战争—直接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1)标志:1776年《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
(2)表现:
①政治文化:1787年联邦宪法促使北美大陆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符号:自由女神像
③黑暗面: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
(二)独立前后的拉丁美洲
1.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1)拉丁美洲概念:19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2)独立前的拉丁美洲文化状况: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占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并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后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到18世纪晚期,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小部分土地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欧洲人、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按等级依次排列为:欧洲白人为第一等级,占据政治、经济、教会的要职;殖民地土生白人为第二等级,占据那些名望和利益仅次于半岛人的职位,第三等级是混血种人,他们是异族通婚后出现的。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而黑人大多在热带种植园中从事奴隶劳动,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和权利。
——《世界文明史》
(2)独立前的拉丁美洲文化状况:
①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重要文化符号:拉丁舞
③文化特征: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a.多元性:“混血社会”,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葡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
b.不平衡性: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1)拉美独立运动
法属海地-黑人领导;西属殖民地-土生白人领导;
(2)独立后的拉美政治文化
①制度: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和葡属巴西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②特征: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独立后,拉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种族隔阂、阶级差别、地理差异及运输通信闭塞,最终导致了拉美政治上的分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地方庇护主或军阀——在西属美洲有“考迪罗”,在巴西有“陆军上校”。他们是一些军事独裁者,把持着地方政权。
“考迪罗”一词在西班牙语里是“首领”的意思,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的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大权在握,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此后,一些高级军官和地方首领通过政变或战争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现象在拉美政治生活中普遍出现。
——《世界文明史》
?
考迪罗独裁文化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受到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美洲文化遭破坏。
②构成因素: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
③共同缺陷: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2)不同点
①美国:以英国文化为主,通用语言是美式英语,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②拉丁美洲:以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为主,通用语言主要是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独立后具有“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叶卡捷琳娜时期,宫廷和近卫军确实包括了俄国全部有教养的人士,这多多少少继续到了1812年。从那以后,俄国社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战争唤醒了人们,人们的觉悟引起了12月14日事件。
——(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材料中的1812年事件和12月14事件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1812年事件能够引起12月14日事件?
1812年6月,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
1825年12月14日,俄国出现“十二月党人起义”
(二)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文化重构
1.背景:
(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2)拿破仑通过战争,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依据材料概括拿破仑战争的作用。
推行《拿破仑法典》,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
作为启蒙运动的崇拜者,拿破仑声称他是法国大革命之子。……拿破仑将自己视为将“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传播到海外、将欧洲人民从压迫他们的统治者手下解放出来的救世主。当他最后被放逐到遥远的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时,拿破仑宣称他已使欧洲统一。但他在将其他国家从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他也征服了这些国家。
——约翰·梅丽曼《欧洲现代史》
依据材料概括拿破仑战争的作用。
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法国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加强了欧洲各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法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共和国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人们振作起来抵抗外国军队对革命的破坏,保卫革命的成果。革命领导人将《马赛进行曲》定为国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在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随着革命的进行和拿破仑军队的入侵,民族意识汹涌而起。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反对同样也激发了各国人的民族感情。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依据材料概括拿破仑战争的作用。
激发了法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加强了各国民族认同感;激发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意识。
?
(二)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文化重构
2.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影响:
(1)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2)激发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意识,为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铺平道路。
(3)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3....文化重构的表现
(1)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改造国家
②经过: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③影响:起义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波兰反对俄国统治的民族起义
①经过:1830年,一批波兰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②影响: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
①原因:a.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失败后,不得不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b.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
c.拿破仑战争冲击了德意志的封建制度和封建因素,唤醒了德意志人的民族精神。
②经过: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③影响: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德意志
拿破仑战争
波兰
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起义
改革与统一
拿破仑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因素?
启蒙思想
民法典
反对封建专制
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民族统一
如何理解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选择与重构作用?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含义:殖民国家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
2.目的: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
3.结果: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4.文化侵略的表现
(1)新思想新技术传入中国:“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反洋教运动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洋教的驰禁,西方传教士依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深入中国各地,广置教堂,滥收教徒,勾结地痞流氓,横行城乡,民教纠纷不断发生。教士、外交官袒教抑民,清朝官员往往处理民教纠纷,往往屈服于列强压力,使老百姓蒙冤受屈,反洋教运动由此而起。近代中国的反洋教运动,发生400多起,遍及全国各地。1870年爆发天津教案,把近代教案推向了高潮。天津天主堂与民众发生争执,天津法国总领事开枪打死天津县令的跟随,民众愤怒中打死了法国领事。在法国、英国压迫下,经曾国藩、李鸿章处理,中国官民16人被判处死刑,方才了结天津教案。19世纪末,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强占了胶州湾,进一步激起了民众自反的反帝爱国情绪,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
19C40y
19C70y
20C初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文化运动
维新思想
时 期
高 度
19C60—90y
中体西用
19C90y
早期维新
20C初
开眼看世界军事技术
三民主义
洋务运动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君 主 立 宪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
器物技术
政 治 制 度
思 想
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
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特征。
4.文化侵略的表现
(1)新思想新技术传入中国:“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印度:
为了在精神上征服印度,英国人力图把英国文明强加给印度,然而英国文明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很复杂,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国企图使印度基督教化。19世纪上半叶由官方自上而下直接鼓励英国传教士大批进入印度传教。
(二)推行英语教育。
(三)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印度实行的文化、思想、教育领域政策。新方案创立了分级的教育制度。
(四)禁止社会恶俗。
——《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概括英国征服印度的措施。
传播基督教;英语教育;分级教育制度;禁止社会恶俗
英国人到印度的时候,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摧毁性的,是把原来的鬼佬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
——《欧洲文明十五讲》
?
(2)印度
1)英国侵略:英国在印度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2)反抗:
①学习外来文化: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②保留传统文化: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种姓制度···
(3)埃及
1)殖民国家:英国和法国
2)反抗:
①学习外来文化: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保留传统文化: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5.文化侵略的影响
(1)直接破坏殖民地文化的发展进程,但客观上传播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发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殖民地不同程度接受外来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呈现文化多样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中国
印度
埃及
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 面临文化侵略时的应对。
挽救国家独立
印度教、伊斯兰教;
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伊斯兰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君主立宪制
洋务运动-器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新文化运动-思想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课堂探究】
【课堂小结】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战争
文化交融完善
文化碰撞交流
认知外来文化
反思本土文化
文化选择和重构
契机
阵痛
重生
①西方文化扩张往往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
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
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文化!
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
思考:学习完本课,你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怎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