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历史解释】
世界贸易又称国际贸易,指的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1492-1493年
1487-1488年
1498年
1519-1522年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好望角
南美洲
海洋的重要性·····向海而生,背海而亡·····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如:丝绸之路
2.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2)表现:
①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如 ····;
②股份公司出现和发展,如····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
①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②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的世界经济及贸易景象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
3.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额增长(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1)原因: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①形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②工业产品流通速度加快。 (快速的交通工具)
③世界贸易额剧增。
【思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贸易(18世纪70年代——一战前)的特点?
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4.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1)阻碍因素:
①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2)促进因素:
①二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②中国改革开放;③冷战的结束;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表现:
①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知识总结】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1)世界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国际贸易以超越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达到空前水平。
(2)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重要表现。
(3)世界经济联系的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商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级化、优质化和综合化、整体化。技术贸易发展扩大。
(4)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如:生产合作和装备业务、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合资贸易、合资经营、国际分包合同、来料加工以及联合投标等。
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两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贸易受挫
冷战结束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近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历程
【思考点】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前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20世纪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
2.直接原因:世界各州之间贸易的扩大
3.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正常贸易
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
东印度公司
世界大战
交通科技
贸易政策及组织
工业革命
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跨国公司
阅读教材P57“学思之窗”,思考: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条件: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
2.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1)路径:
①向东传往日本;
②通过陆路西传到中亚,并进一步传到俄罗斯和斯拉夫地区
③通过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传到世界各地
(2)表现
①16世纪之前,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②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
(3)影响:
①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②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③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④各国茶文化: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茶到俄国
万里茶道
万里茶香飘古道,
一杯佳饮写传奇。
1645年10月25日,身为荷兰外交官、诗人、建筑师的康斯坦丁·惠更斯(Constantijn Huygens)给自己朋友法学家迪克·赫拉斯温可(Dirk Graswinckel) 写信道:“给我再寄些茶来吧,之前给我的那些我送了人。”
茶在荷兰
寥寥几语透露出的信息颇多。你读出了什么?
茶道在弘扬
英国的下午茶
日本的茶道
阅读教材P58“史料阅读”,思考:你从这则材料中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1)当时只是出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世界贸易还没有大规模发展。
(2)茶叶当时在西方还没有成为公众的普通消费品,只是作为宫廷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
(3)中国的茶具和茶叶当时在西方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
(4)英国诗人沃勒名为论茶,实则借助茶叶之物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生日之时,抒发自己对茶叶的感情和对王后的歌颂与祝福。
3.服饰变化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欧洲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前后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
3.各国服饰的变化
①中国服装在法国的影响: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传播中国服装。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②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③法国女装: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东方(中国、日本)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中国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利玛窦与徐光启像》,意大利罗马中央国家图书馆藏
20世纪初
法国服装设计大师保罗?波烈(1879——1944)
波烈设计的名为“孔子”的服装
交领
偏襟
长袍
大袖
简洁大气的围裹式外衣
整体上纵向感
我对传统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从颈到膝都被束缚的女性身体,必须要求解脱。
——保罗?波烈(法国)
材料一 工业文明的飞跃发展和社会宽容度的增大,使女性获得了较大的自由。
材料二 一战后需要建设,大批妇女参加了工作,她们在服装上更多地追求自由和舒适。在这种社会形势下,以服装来显示身份地位的功能已不重要,因而少女们强烈地表现出一种着装倾向,即摆脱传统,追求我行我素。
工业革命发展;
一战后生产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上的自由浪潮
设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波烈设计“孔子”等宽松简洁服装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中山装如何体现是中西文化的合璧?
服饰中西合璧
4.钟表技术
①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 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③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gǔi,古时候计时的日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
上海法租界大自鸣钟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展出的利玛窦进贡万历皇帝“自鸣钟”贡品复制模型
5.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1.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两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A )
①荷兰人兴起喝茶之风 ②法国人的菜肴中出现香料 ③印第安人开始食用可可 ④印第安人开始食用牛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D )
A.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B.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C.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D.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