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左图为15世纪的佛罗伦萨。
设问:文艺复兴运动为何兴起?它又产生了哪些影响?除此之外,近代欧洲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目录
一、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四、启蒙运动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世纪到17世纪初。
2.含义:“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一:
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一、文艺复兴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三: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一、文艺复兴
材料四:
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能否认……哪个地方的商业能如佛罗伦萨这般兴旺发达呢?又有哪个地方的才士俊杰比佛罗伦萨更多呢?
——《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上的主要问题》
一、文艺复兴
材料五: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考察》
一、文艺复兴
3.背景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条件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中坚力量: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原意为“再生”、“复活”。这场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所谓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一、文艺复兴
4.性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5.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一、文艺复兴
但丁(Dante,1265—1321)在代表作《神曲》中,热情歌颂现世生活,对以教皇为代表的教会僧侣的腐败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写的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一、文艺复兴
他们没有犯过罪;虽然他们有优点,这还不够: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洗礼’……因为他们生于基督教之前……
——《神曲》
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怕用欺诈手段。
——《神曲》
一、文艺复兴
薄伽丘(Boccàccio,1313—1375)出身于富商家庭。父亲希望子承父业,送他到那不勒斯学习经商。但薄伽丘却酷爱文学,把大把金钱花在购书上,以致父亲说他“买的书比卖的货还要多”。结果他没有成为商人,却成了名垂青史的文学家。薄伽丘创作了许多优秀小说和诗歌,其代表作《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
《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薄伽丘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一、文艺复兴
《十日谈》中的故事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也有仆人、梳羊毛女工、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特征,故事内容尽显人间百态。自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了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这部书里的很多教士和贵族显现了荒淫伪善的面目,而商人和手工业者却都表现得机智勇敢。通过故事的讲述,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一、文艺复兴
“圣齐亚帕雷托”的故事:外号叫齐亚帕雷托的切帕雷洛是一名做尽了坏事的无赖。临终忏悔时,他胡吹一通,把为他祷告的神父骗得晕头转向,竟相信他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位神父很有声望,他告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齐亚帕雷托是如何圣洁。这样,无赖居然变成圣徒,称圣齐亚帕雷托。
“杨诺劝教”的故事:巴黎丝绸商杨诺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三番五次苦劝他的犹太朋友抛弃犹太教,改信天主教。那位犹太教徒表示,他要先到罗马去考察一番再说,看看上帝派到世上的代表(教皇)究竟怎样。结果,他在罗马教皇的宫廷里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那些所谓的圣徒们,从上到下,个个诲淫诲盗,贪得无厌,爱钱如命,买卖圣职,无耻之极。这些见闻使那个严肃的犹太人得出结论:罗马乃藏污纳垢之所,天主教会定会因其腐败而垮台。
一、文艺复兴
“绿鹅”的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父亲这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
“绮思梦达”的故事:郡主(绮思梦达)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一、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Petrarca,1304—1374)不仅创作人文主义诗歌、史作,而且广泛搜集古典著作,考察古代遗址,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风气之先。其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人文主义者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他在撰写的抒情诗《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一、文艺复兴
《歌集》之六
彼特拉克
我那迷途的欲念执着而又疯狂
正在追逐她那飘忽不定的形象
她轻盈自如而又无拘无束
不停的在我踟蹰的脚步前跳荡
我劝告我的欲望不要胡追乱撞
但它不听我的劝阻,一味任性倔强
看来规劝是徒劳无益的
因为爱神的本性向来富有反抗
一、文艺复兴
达·芬奇(da Vinci,1452—1519)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的人性觉醒口号。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他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达·芬奇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一、文艺复兴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与“圣像图”明显不同: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背光置身黑暗中,但不像传统画那样与耶稣众门徒分开,而是坐在众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稣,这就使主题更富戏剧性。整个画面表现耶稣说完“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后,每一个门徒的瞬间反应。有的愤怒,有的惊愕,有的惶恐,有的若有所思。卖主求荣的犹大惊恐万状,身体后仰,手握装着赏钱的钱袋。
一、文艺复兴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一、文艺复兴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1475—1564)的创作专注人体,他认为人的美在于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在于人的觉醒,在于有期待、有追求,在于自尊和不可屈辱。他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他的作品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气势。他的不朽杰作《大卫》和《摩西》,以精湛的技巧雕凿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因此他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一、文艺复兴
雕塑《大卫》:传说中的犹太国王大卫被刻画成比较成熟的裸体青年,他的每一块肌肉都充满力量,表现了为正义而战的英雄形象。
一、文艺复兴
拉斐尔(Raffaèllo Sanzio,1483—1520)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画圣”。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拉斐尔的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的完美享誉于世,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不像以前的圣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
一、文艺复兴
祭坛画《西斯廷圣母》: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以温情的人性打动了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
一、文艺复兴
6.成就
领域
人物
特点
“文学三杰”
但丁
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薄伽丘
“美术三杰”
达·芬奇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一、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643—1616)一生撰写了39部悲剧、喜剧、历史剧,其中两部失传。他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爱与恨、情与义、善与恶、奋斗与命运等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悲剧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他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一、文艺复兴
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是典型的人文主义者,他热情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材料二: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三: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设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
提示:
积极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一、文艺复兴
7.扩展
(1)时间: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
(2)代表:英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8.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二、宗教改革
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二、宗教改革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而天主教会的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二、宗教改革
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僧侣们声称,购买“赎罪券”的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之时,就是灵魂升天之日。这种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二、宗教改革
当过牧师的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一1546)把大家的意见写成《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引发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二、宗教改革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二、宗教改革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设问:以上文献反映了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哪些看法?
二、宗教改革
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设问: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马丁·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二、宗教改革
2.兴起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2)主张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二、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二、宗教改革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二、宗教改革
3.结果: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4.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二、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
5.影响
(1)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2)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2)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3)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2.不同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兴起: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接受文艺复兴的进步思想,研究了大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经过长期测算,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即太阳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他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1564—1642)于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由于教会的迫害,伽利略晚年被判终身监禁。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英国科学巨人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他还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牛顿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成果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牛顿墓志铭: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是光明。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4.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启蒙(enlighten)的法文原意是明亮、照耀,启蒙运动的含义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1)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2.含义: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四、启蒙运动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日益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斗争,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四、启蒙运动
3.过程
(1)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3)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四、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四、启蒙运动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设问:想一想,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四、启蒙运动
4.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5.主张
(1)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四、启蒙运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四、启蒙运动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 ……在法律面前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教皇是“两足禽兽”, 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棍”,……现存社会的一切灾难都来源于无知,而无知是教会造成的。
——[法]伏尔泰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四、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他还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四、启蒙运动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论法的精神》
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还强调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四、启蒙运动
卢梭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四、启蒙运动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似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
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四、启蒙运动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人非工具——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这些温顺的畜生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
——康德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四、启蒙运动
6.代表人物
国籍
人物
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英国
洛克、休谟
—
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四、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从长远观点看,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思想最终导致了教会与国家的分离;理性主义思想对粉碎专制暴政、削弱教会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人道主义、天赋人权和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基本价值规范;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四、启蒙运动
《独立宣言》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四、启蒙运动
四、启蒙运动
第一章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 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五 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
六 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七 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启蒙运动
四、启蒙运动
7.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