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必备素养形成
知识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1914年至1918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但客观上也推动了欧、亚、非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推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各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情况是怎样的?
(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_____________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
愿望和行动。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_________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
西亚和北非各地。
③战争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
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
治版图。
东欧和东南欧
民族独立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2)各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①欧洲殖民帝国的情况:
a.原因: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
b.情况: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
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_____________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
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民族自决原则
②亚洲的情况:
原因
国家或
地区
情况
在十月革命的感召
下,作为对西方侵略
和殖民统治的回应,
亚洲大地上出现了
争取_____________
___的斗争
中国
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促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_____
___________。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
以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从此中国共产
党一直领导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法属印度
支那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_____
_________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
甘地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持续开展;尼
赫鲁明确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民族独立和解
放
马克
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民族
解放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其他地区的情况:非洲的_____,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
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3)影响。
①形成20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②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___________
___开始解体。
埃及
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
世界殖民体
系
【素养迁移·核心探究】
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
【情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在亚洲有印度等国的反英斗争,在非洲主要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反帝斗争,在拉丁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反美斗争。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特点:声势大、时间长。
【情境二】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1923年)
【思维交互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有何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进一步传播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史论生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1.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3.思想基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自决”革命思想的传播)。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加剧了殖民地各民族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5.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深化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形成了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掀起了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特点是什么?概况如何?结果怎样?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_____________通过一系列
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②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
更为广泛的传播。
(2)特点: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
地。
反法西斯联盟
民族民主意识
(3)概况。
①随着日本的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_____。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
③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反法斗争,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_______
_____》,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4)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_____________,最后土崩瓦
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台湾
埃维昂
协议
世界殖民体系
【素养迁移·核心探究】
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革命
【情境一】英国统治者哀叹:“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英国政府感到,“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不行的”,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思维交互1】材料中,英国统治者的哀叹说明了什么?(史料实证)
提示:英国殖民统治走向衰落(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情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维交互2】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历史解释)
提示: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史论生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和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
(2)亚非拉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在斗争中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
2.特点:
(1)时间长:延续半个世纪。
(2)范围广:遍及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
(3)成果大:彻底打碎了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建立了近百个新独立的国家。
(4)建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社会制度,其中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制度。
【深化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有了很大削弱,其所统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使几百年来形成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这是20世纪的伟大变化,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知识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任务驱动·基础认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呈现什么特点?独立后的印度、东亚的新加坡及韩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各自的文化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1)特点: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
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_________相结合的新文化。
西方文化
(2)概况。
①独立后的印度文化:
概
况
学习
西方
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___________分离
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坚持
传统
注重发展传统文化;崇尚_________,尊重宗教信仰的_______
历史传统中的_________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特点
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_______特征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宗教与政治
甘地思想
多样性
种姓因素
多样化
②20世纪60-80年代的新加坡、韩国文化:
a.保持传统文化:它们有类似的_________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
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_________、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等。
b.学习西方文化: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
识、___________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文化:
a.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_______。
儒家文化
宽容和谐
高效率作风
共和国
b.特点: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___________,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
文化元素。
c.概况:_________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___________也被广泛使用。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
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阿拉伯文化
伊斯兰教
英语和法语
【素养迁移·核心探究】
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情境一】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
【思维交互1】印度独立后,文化发展呈现什么特征?印度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文化采取了什么措施?(历史解释)
提示:特征:多样化。措施: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情境二】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史料实证)
提示: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史论生成】
各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深化点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课堂素养达标
1.下列关于20世纪初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民族自由原则成为指导殖民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B.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C.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D.受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解析】选C。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了解体过程,故C正确。A应是民族自决原则,B应是第一次,D时间不符,皆排除。
2.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兴起的原因是
( )
①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冷战的开始
③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 ④殖民主义的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冷战与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的兴起无关,排除②,故本题选B。
3.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签署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埃维昂协议》的法国总统是 ( )
A.戴高乐 B.丘吉尔 C.杜鲁门 D.胡志明
【解析】选A。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故A正确。
4.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的特征是 ( )
A.现代化 B.科学化 C.全球化 D.多样化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故选D。
5.关于现代埃及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B.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C.带有欧洲、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D.官方语言是英语
【解析】选D。现代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D错误,符合题意。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出现了示威游行。1919年3月22日,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材料二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材料二中的“非凡预测”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预测”的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出现了示威游行”等信息从工人运动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问结合材料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等归纳回答;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激化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矛盾以及殖民地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第(3)题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史实从欧洲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现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社会动荡动摇资本主义各国统治。原因:战争破坏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各国人民反对本国政府的政策和统治;十月革命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欧美各国工人运动普遍高涨的影响。
(2)“非凡预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激化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矛盾;宗主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得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