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4 10: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
象。
教学难点: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教具:10厘米的彩纸条、直尺、课件。
学具:直尺、彩卡条、1米长的彩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认识它吗?对,小猪佩奇。今天佩奇约了同学们要进行智力比赛,咱们一起去看看?!
现在进入紧张的时刻,比赛来到最后一题,目前只剩小猫凯蒂和小猪佩奇,它们的试题是说出下面这些测量结果:
投影出示:一根旗杆高6(
),一只粉笔长10(
),一个文具盒长2(
)。
前两道题都顺利过关了,可到第三题,它们就拿不定主义了,小猫凯蒂想:2厘米?太短了。小猪佩奇想:2米?太长了。怎么办呢?有没有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分米。
二、引导-观察-探究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1)感知1分米
出示直尺,介绍:直尺上的10厘米就是1分米。
要求学生相互用手指比一比,1分米到底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用直尺量,看对不对。
(2)实践:拿出彩卡条,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师:10厘米还可以说成几分米?1分米也可以说成几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3)做一做: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强调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画完后,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线段,并说出自己画的过程。
(4)猜一猜:这根彩带有多长?
出示1米长的彩带,让学生估计大概有多长。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地测量:用1分米的卡条量一量彩带有多少个这样的卡条。
交流,总结并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1)测量,感知
学生尝试测量数学书厚度,要求说出精确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用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观察、认识毫米
小组合作,观察直尺,交流对1毫米的认识;
教师总结并指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出示卡条,量一量卡条的厚度,指明卡条厚度是1毫米,用食指和拇指感受1毫米有多长,并同桌互相比较,谁记得准确。
④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约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受1毫米的实际长度。
(3)猜一猜:你觉得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
课件出示直尺,动态展示1厘米中间的一个小格是1毫米,一个一个的数,1厘米中间一共有10个1毫米。
总结并板书:1厘米=10毫米
(4)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毫米?
三、实践-巩固-拓展
游戏时间:你能给1毫米、1分米、1厘米、1米这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哪些问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进一步讨论?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哪些是1毫米?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dm)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毫米(mm)
1厘米=10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心强,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更关注“好玩、新奇”的事物。于此,小学生各项学习活动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体验,并富有一定趣味性。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概念性的教学,在观察、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实践感知,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经历测量的过程,通过操作、交流、拓展等探索活动,来发现知识,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怎样学习,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由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猪佩奇入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带动学生进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由学生小组合作,实际测量1米等于多少分米,加强了他们对于1米=10分米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从中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收放没有控制好,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由于积极性太高,造成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