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提高卷
1.古典著作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晋代莫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食”通“蚀”)中记载:“取白炭灰(熟石灰)、荻灰(草木灰)等分煎合,可去除黑痣”。煎合后药剂中起到“食肉”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
A.
B.
C.
D.KOH
2.下列实验中玻璃棒不是用来搅拌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定溶液pH
C.蒸发食盐水
D.溶解蔗糖
3.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B.为增强肥效,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通过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氯化铵和碳酸氢铵区别开来
4.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CaO、氧化物、补钙剂
C.食盐、NaCl、盐、除铁锈
D.石灰石、CaCO3、盐、做建筑材料
5.某同学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
B.②—
C.③—
D.④—
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8-4-1中操作完成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除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③
B.④操作中待溶剂全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C.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D.所得精盐潮湿会使产率偏低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及必要实验操作
A
氯化钠(氯化镁)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硝酸钠溶液(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氧气(氮气)
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8.分离提纯物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操作必备的技能之一。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其化学反应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是杂质)
除杂质试剂
化学反应原理
操作或方法
A
Cu(Fe)
过滤
B
HCI
蒸发
C
NaOH
通入
D
过滤
A.A
B.B
C.C
D.D
9.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8-2-10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10.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某同学鉴别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12.甲、乙两个排污口共排放了四种物质,每个排污口各排放其中的两种不同物质。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B.—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C.—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13.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则甲厂废水中的离子是(
)
A.
B.
C.
D.
14.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5.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时,溶液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6.向一定质量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所以R点对应的横坐标为,故B正10.6%确;O至P过程中盐酸逐渐被消耗,故溶液的pH变大,故C正确;Q至R段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的过程,故D正确。
A.P点时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
C.O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17.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电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流程:
(1)A试管中的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_______________性。
(2)依据B中_______________现象即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可以完成对和的验证。X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
C.稀硝酸
D.氯化钙
19.“飞花令”是中国诗词的一种接龙游戏。化学兴趣小组模仿“飞花令”游戏规则,进行物质间转化的接龙比赛,其比赛规则是:从同一物质开始进行转化,接龙物质不能重复且必须含有指定元素,以转化路径长且正确者为比赛胜者。某两场比赛的过程记录如下(“→”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指定元素氢元素
起始物质HCl
比赛胜者:乙同学
甲同学HCl→乙同学:
乙同学在方框中应填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指定元素钡元素起始物质:BaO
比赛胜者:丁同学
丙同学:
下列能使丁同学获胜的方案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0.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
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
m1、m2;
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冋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存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OH具有腐蚀性,在药方中起到“食肉”作用。
2.答案:B
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稀释浓硫酸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散失;蒸发食盐水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溶解蔗糖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答案:C
解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所以尿素不是复合肥,A错误;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B错误;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所以要合理使用,C正确;碳酸氢铵易分解而散发出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铵没有刺激性气味,D错误。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镁和硫酸铜(或其他比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A正确;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碱和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得不到硫酸镁,B错误;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C正确;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D正确。
6.答案:C
解析:去除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⑥,故A错误;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于,故B错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故C正确;所得精盐潮湿,则会使精盐的产率偏高,故D错误。
7.答案:C
解析:A.
氯化镁、氯化钠均易溶于水,不能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硫酸钠能与适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碳酸钠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9.答案:C
解析: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实验操作步骤改为①③④②⑤⑥不会影响形成沉淀和效果,故A正确;操作⑥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得到氯化钠溶液,故B正确;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影响除去多余的钡离子,而引入新的杂质,故C不正确;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操作⑤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故D正确。
10.答案:A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硝酸钾和氯化钾溶于水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
B
√
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
C
√
硫酸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硫酸钠溶于水溶液显无色
D
√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11.答案:A
解析: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三种物质分别加入试剂甲,两种铵盐放出氨气,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两种铵盐分别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两物质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时,则能大量共存。假设甲排污口有则不能含有因硫酸与反应会生成水,则在乙排污口,乙排污口中含有就一定不能含有,因与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在甲排污口,因甲、乙两排污口分别含有两种物质,则乙排污口还含有,也就是说硫酸和氯化镁来自同一排污口,氢氧化钠和硝酸钾来自同一排污口,故A、C错误,B正确。因为不知道是否完全反应,所以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D错误。
13.答案:B
14.答案:B
解析:向不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固体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增大,但原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为零,即曲线起点不为零,A错误;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时生成
硫酸钡沉淀,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B正确;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后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小于硫酸铜的质量,即溶质的质量会减少,剩余固体的质量会增大,C、D均错误。
15.答案:A
解析: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即没有反应的氯化铜、剩余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不正确;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正确;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p>7,正确;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不正确。故选A。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到达P点,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同时还有氯化钙,溶质是两种,故A错误;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4.4
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8
g沉淀。设生成4.4
g气体所需的的质量为x,生成8
g沉淀所需的质量为y。
106
44
X
4.4g
106
100
Y
8.0g
所以R点对应的横坐标为,故B正10.6%确;O至P过程中盐酸逐渐被消耗,故溶液的pH变大,故C正确;Q至R段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的过程,故D正确。
17.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当恰好反应时,生成物为硫酸钡和水,溶液不导电。甲最小电导率为0,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M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则乙是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呈碱性,酚酞一直显红色;在该反应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沉淀而减少,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数目不变。
18.答案:(1)碱
(2)酚酞溶液仍显红色
(3)AC
解析:(1)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A试管中的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2)碳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依据B中酚酞溶液仍显红色,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3)碳酸钡沉淀能与酸反应,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则X应为酸溶液,但不能选用硫酸,因为加入硫酸会对硫酸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根据沉淀部分消失还是全部消失、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完成对和的验证。
19.答案:(1)[或或,合理即可]
(2)BC
解析:从物质A转化为其他物质,需思考物质A能参与的化学反应,即A的化学性质。
(1)盐酸可与碱、金属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与反应生成碳酸,故可填、等。
(2)丁要获胜,需实现3种以上的物质转化。A中无法参与任何反应,不能转化为,该方案不能成立。D中BaO与盐酸反应生成,与等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可与稀硝酸反应生成,要转化为,需和一种可溶性碱反应,互相交换成分后的物质为和硝酸盐,易溶于水,所有的硝酸盐都易溶于水,故该转化无法实现,该方案不能成立。
20.答案:(1)浓硫酸(2)2NaOH
+
CO2
=Na2CO3
+
H2O
(3)(4)偏小
解析: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2)装置D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Na2CO3
+
H2O
。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D中的液体貭量增加了
m2,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2
CaCO3
CaO+CO2↑
100
44
x
m2
解得
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4)实验步驟不变,若没有装置A,空气中的二氡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会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从而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偏小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基础卷
1.小东同学家的西红柿植株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需要施加的肥料是(
)
A.尿素
B.磷矿粉
C.碳酸钾
D.磷酸二氢钾
2.小明用“闻气味”的方法将家里的一种化肥鉴别出来了,这种化肥是(
)
A.硫酸钾
B.碳酸氢铵
C.硝酸铵
D.尿素
3.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B.
KCl
C.
D.
4.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
)
A.
B.
C.
D.
5.某同学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根据泡腾片主要成分分析,该气体主要是(??
)
A.?
B.?
C.
D.水蒸气
6.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
)。
A.甲醛
B.食盐
C.亚硝酸钠
D.一氧化碳
7.下列关于碳酸钠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构成: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B.性质:与碱类似,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用途:用于石油精炼、粗盐精制、人造纤维、玻璃生产等
D.生成:工业用联合制碱法获得
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
D.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
9.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12.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H+——沉淀法
B.——气体法
C.Cu2+——显色法
D.——气体法
13.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石蕊试液、粉末、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加入的物质
石蕊试液
粉末
溶液
现象
试液变红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则X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NaOH溶液
D.溶液
14.电解食盐水是化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反应,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A.
B.
C.NaOH
D.
15.对人体有毒,不慎误服后,可服用的解毒剂是(
)
A.
B.
C.
D.
16.如图11-3-5是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关于该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复合肥料
B.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C.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
17.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化肥越多,农作物产量越高
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
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食品污染,因此要杜绝使用农药
D.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18.某化肥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
(1)此包化肥中含氮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kg。
(2)该化肥的化学性质有:
①与碱性物质混用会因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气而损失肥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化肥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有生活中的下列物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纯碱属于
类(填“酸”“碱”或“盐”),其水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上述物质中含碳酸钙的是
(填序号)。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上述四种物质(或其中的主要成分)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都能跟
反应。
(5)工业上可利用上述物质中的
溶液(填溶质化学名称)与石灰水反应制得氢氧化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下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__________;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流程: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不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肥。植株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说明土壤缺乏氮元素,需要施加的肥料是氮肥,尿素属于氮肥、磷矿粉属于磷肥、碳酸钾属于钾肥、磷酸二氢钾含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A。
2.答案:B
解析:碳酸氢铵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硝酸铵、尿素常温下不分解,无刺激性气味,所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就能鉴别出的化肥是碳酸氢铵,故选B。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草木灰呈碱性,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碳铵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A、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B、碳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铵态氮肥,正确;C、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D、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在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所以我们将泡腾片放入水中后,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6.答案:B
解析: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可为人提供钠离子和氯离子,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7.答案:B
解析: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正确、B错误;碳酸钠可用于石油精炼、粗盐精制、人造纤维、玻璃生产等,故C正确;工业可用联合制碱法获得纯碱,故D正确。
8.答案:C
解析: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9.答案:A
解析: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应用研钵和杵,故A项
说法错误;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故B项
说法正确;称量精盐前,可用玻璃棒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故C
项说法正确;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故D项说法正确。
10.答案:C
解析: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参加反应的盐必须都可溶,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与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因此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与反应生成硫酸钙与水,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参加反应的碱、盐必须可溶,由于不溶于水,因此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属于复分解反应,但生成物碳酸钙后缺少沉淀符号,故B错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C错误;反应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12.答案:A
解析:H+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加指示剂或与金属反应有气体生成
或与不溶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物等.不能用沉淀法。
13.答案:A
解析: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B错误;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与氧化铁、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与氧化铁不反应,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故D错误。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标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该化肥主要含碳酸氢铵,其由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碳酸氢铵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C正确;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且易溶于水,储存和运输时不宜曝晒或受潮,故D正确。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肥和农药。适量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不能大量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A项错误;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反应时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B项错误;农药对于防止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很大,不能杜绝使用,要合理使用农药,C项错误;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D项正确。
18.答案:(1)8
(2)①氨;②受热易分解
(3)易溶于水
解析:(1)此包化肥的质量为50kg,含氮量为16.0%,则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16.0%=8kg;
(2)保存在阴凉处、避免高温天气使用说明该化肥受热易分解,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是因为碳酸氢铵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3)碳酸氢铵易溶于水,所以要防潮、避免雨天使用。
19.答案:(1)盐
大于(2)③④(3)(4)酸(5)碳酸钠
解析:(1)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天安门华表是用大理石做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小苏打,化学式为。
(4)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5)工业上利用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取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1.②①③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或承接的仪器不干净)
3.较多固体;
4.A;
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