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人教九上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革命时期
2、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 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4、2018年8月初,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铁人”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5、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6、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解放后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8、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9、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订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1、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13、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4、下面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外公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爷爷1956年在长春亲眼见证了我国第一辆汽车的下线过程。”
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出现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
15、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里闪耀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16、“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二、非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 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 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 328.6 万人,比 1949 年增加 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2)材料二表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什么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受生严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材料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什么集团?
(3)谈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2020—2021学年部编人教九上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革命时期
【答案】A
2、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 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答案】B
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答案】C
4、2018年8月初,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铁人”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A
5、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答案】C
6、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解放后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7、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8、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答案】B
9、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订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A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答案】D
11、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D
12、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答案】C
13、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14、下面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外公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爷爷1956年在长春亲眼见证了我国第一辆汽车的下线过程。”
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出现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
【答案】C
15、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里闪耀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答案】B
16、“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 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 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 328.6 万人,比 1949 年增加 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2)材料二表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什么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点:重工业。举例: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等。
(3)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创造了安定的建设环境;等等。
(4)特点:就业人数增加;女职工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人民多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就业。有利因素: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就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重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等等。
(5)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促进了国民就业。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受生严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材料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答案】(1)三大改造
(2)赎买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956年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什么集团?
(3)谈谈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66年。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3)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民主法制不健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