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4 14:36: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老王》课时练习
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A.田螺?
?
一摞?
??缧绁?
??骡马
B.伛着?
??怄气?
??枢纽?
??讴歌
C.愧怍?
??诈骗?
??咋舌?
?
爆炸
D.镶嵌?
??攘除?
?
叫嚷?
?
瓜瓤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为了防止埃博拉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世界各国政府都加强了防范措施。
C.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继承。
D.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3.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眼翳(yì)?
??憎恶(zēng)?
??强笑(qiáng)?
??恶病(è)
B.取缔(dí)?
??绷着(bēng)?
?
愧怍(zuò)?
?
田螺(Iuó)
C.塌败(tā)?
??滞笨(zhì)?
??镶嵌(xiāng)?
??凑合(còu)
D.伛着(qū)?
??骷髅(kū)?
??攥着(zuàn)?
?
荒僻(pì)?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约莫离敌人住的村庄有三、四里远的光景,我们在一座小坟园里停下了。
B.“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
C.队长和善地告诉他说:“现在打仗不同往年一样。现在一边是咱们中国军队,一边是日本鬼子。你懂吗?”
D.“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答道。?
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________)
(2)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________)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________)?
7.
文学常识填空:
《老王》一文提到的“默存”,是作者杨绛的丈夫________(人名)的字,他有一部著名的小说是《________》。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没再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含义是什么?
(3)概括文中作者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4)作者已经帮助老王不少了,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
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________→回忆母亲重视读书→________→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品读下列两个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这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2.
【答案】
D
3.
【答案】
D
4.
【答案】
C
5.
【答案】
A
6.
【答案】
(1)动作描写
(2)外貌描写
(3)语言、神态描写
7.
【答案】
钱钟书,围城
8.
【答案】
(1)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进门框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同时表现“我”对老王的深切同情。
(2)生活贫困、身体极度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者认为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种情义是无法计量的。
(3)①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②担心他摔倒;③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4)因为“我”觉得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我”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而且呼吁大家关注不幸者。
9.
【答案】
(1)回乡看到母亲晒书,“我”与母亲读小记
(2)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3)①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的氛围,也写出了“我”内心的愉悦。
②“探”运用拟人的修辞,把“白发”拟人化,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4)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了文章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