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年级3月联合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
我国古人把十二个月中的太阳升落方向用一首歌诀来概括,这首歌诀就是《定太阳出没歌》。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歌诀中的月份为阴历月。下图为后天八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表示正南的宫位是
A. 震 B. 兑 C. 坎 D. 离
2. 当太阳从震宫位方向升起、兑宫位方向落下时
A.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 青海湖畔油菜花开
C. 挪威北部出现极昼 D. 东北平原冰天雪地
右图为我国某公园角落的景观照片,该图片拍摄于2021年1月8日。图中两棵大树的树干底部已涂白(涂白剂一般是生石灰为主,配少量硫磺粉和食盐加水搅拌均匀),树下根部附近的青青小草被园林工人铲除,土壤翻松裸露,形成一个直径约1.5米的土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公园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城市中的( )
A. 北京 B. 西安 C. 重庆 D. 长春
4. 图中树干涂白的主要功能是( )
A. 园林美化 B. 预防冻害 C. 增加太阳辐射吸收 D. 杀菌除虫
5. 图中树下土环的主要功能是( )
A. 美化园林 B. 减少虫害 C. 增加肥力 D. 利于保墒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峻。下图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图中P点对应时间预测在2045年前后)。据此完成 6~7题。
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医疗卫生条件 B.人口政策 C. 交通网络 D.区域经济差异
7. 有效缓解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有效措施是
A. 控制人口出生率 B.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C. 大量接纳城市移民 D.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
下图示意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获得的资料。图中阴影部分是露天煤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A. 背斜谷 B. 向斜谷 C. 背斜山 D. 向斜山
9. 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有的薄膜直接覆盖在地表(即地膜),也有的以大棚的形式出现。下表为吉林市桦甸市坡耕地白浆土应用不同颜色地膜与裸地种植玉米效果部分分析结果。据此完成10~11 题。
桦甸市坡耕地白浆土的三种种植方式中,
A. 覆膜种植的玉米杆更高更粗壮 B. 裸地收获的玉米粒更多更饱满
C. 白地膜种植的玉米单产最高 D. 黑地膜种植玉米更高产更高效
11. 与白地膜种植相比,黑地膜种植会使
A.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B. 保持土壤湿度效果提高
C. 抑制杂草效果削弱 D. 地面温度回升速度加快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2021年元月3日,一股强劲的西北气流经过图示区域,形成风灾,图示阴影范围内大量树木折断,成为此次风灾的受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西北气流在受灾区两侧运动的升降趋势表现为( )
A. 北侧上升 B. 北侧下降 C. 南侧上升 D. 南侧下降
13. 图示受灾区树木大量折断的原因是( )
A. 土层薄,树木根系不发达 B. 地势高,树木受风面积大
C. 土层薄,土壤水分含量大 D. 地势高,树叶截留雨水
下图示意清代发明的一种治理黄河的水利工程技术。先在黄河大堤外修筑月牙堤,在大堤与月牙堤之间围出一块滩地,然后开凿顺清沟,将黄河水引入滩地,之后开凿引黄沟,将黄河水引入,从顺清沟排出黄河水。该水利工程技术实现了对黄河的治理。据此完成 14~15题。
顺清沟先于引黄沟修筑的主要作用是
A. 引入含沙量小的清水 B.降低引黄沟水流的速度
C. 加快滩地的引水速度 D.检验黄河大堤抗蚀能力
15. 该河段采用此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减轻黄河含沙量 B.扩大黄河沿岸耕地面积
C. 加固黄河大堤 D.滩地蓄水解决沿岸缺水
二、综合题(共3小题,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题目。(18分)
黑木耳属食用菌,适宜生长在环境洁净、靠近水源、光照时间较长的向阳山坡。陕西省柞水县(图一)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5%,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质地坚硬,不易腐坏,因此是当地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树种。柞水县自古就是优质黑木耳产地,其出产的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成分各项指标达国家一级标准。近年来,柞水县把黑木耳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不断革新种植技术,由原来的柞木栽培转为现在的吊袋栽培(如图二、图三),黑木耳产量激增。2020年4月,柞水县黑木耳借助网络电商平台成为市场上热销的农产品。
(1)简析柞水县自古就是优质黑木耳产地的自然条件。(8分)
(2)与柞木栽培相比,简析柞水县采用吊袋栽培黑木耳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4分)
(3)柞水县欲以黑木耳产业为基础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请对此提出合理建议。(6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迄今为止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九位。原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 98%,占国家总收入的 83%,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改变本国经济对原油过度依赖的局面,尼日利亚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中国某国有石化公司。该公司在哈科特港投资140 亿美元,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工厂。下图示意尼日利亚区域。
(1)指出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的有利条件。(6 分)
(2)分析该中国公司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6 分)
(3)说明在哈科特港建设石化工厂为我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5分)
18.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玛曲湿地保护区总面积562.5万亩,是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较大,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植被类型以高山草甸,沼泽类草地为主。也是黑鹳鸟等珍稀濒危候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玛曲湿地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塔”“黄河蓄水池”,大大小小超过300条支流,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地表。玛曲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75万公顷,地下则是厚达数十米,可以蓄水的泥炭层,泥炭储量丰富,泥炭是指在沼泽、河湖岸边低洼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生物残体因缺氧分解不充分而形成的泥炭层土壤。黄河刚到玛曲时,携带的水量只占总水量的20%。离开玛曲时,已经达到了总水量的65%。近年来,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下,玛曲湿地大面积干涸和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下面是玛曲湿地位置、景观图和玛曲湿地气候资料图。
(1)分析玛曲形成大面积湿地的原因。(8分)
(2)分析玛曲湿地形成丰富的泥炭的地理条件。(6分)
(3)简析黑鹤鸟等候鸟选择玛曲湿地繁殖栖息的原因。(6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年级3月联合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1-15:DACDB, DBDCC, BDBBC
综合题:
16:
(1)柞水县拥有大量栽培黑木耳的最佳树种—柞树;河流水系发达,水源充足;植被覆盖高,空气(环境)质量好;位于秦岭南坡(阳坡),日照时间长。(8分)
(2)减少柞木砍伐(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士流失;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4分)
(3)以黑木耳为原料,发展加工工业;为方便黑木耳外运,完善交通、仓储和物流业;以黑木耳为主题,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乡村旅游业。(6分)
17:
(1)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临近尼日尔河,水源充足;位于海港,并与铁路连接,水陆交通便利。(6分)
(2)当地气候湿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当地一些传染疾病,如疟疾等,可能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当地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利用尼日利亚石油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石化工业,可以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加强国际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加强我国和尼日利亚经贸往来,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等。(任答2点给4分,答满3点给5分,合理即可)
18:
(1)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相对低洼,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与黄河相连,水位稳定。(8分)
(2)降水集中在夏季,利于高山草甸等植被生长,为泥炭提供物质基础;海拔高,温度低,有机质不易分解;含水量大,水位高,植物残体沉积于沼泽底部,因缺氧而难以分解。(6分)
(3)沼泽湿地吸附和沉积大量营养物质,大量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夏季温暖湿润,为鸟类提供广阔且适宜的生存、繁殖环境;附近人烟稀少,人为干扰破坏少。(6分)
选择题解析:
【答案】1. D 2. A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方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公历一般比阴历早一个月左右;阴历五月大致为公历6月,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艮表示东北,乾表示西北,则坎表示正北方;仲冬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巽表示东南,坤表示西南,则离表示正南方。故选项D正确。
【答案】3. C 4. D 5. B
【解析】3.该图片拍摄于2021年1月8日,在冬季依然树木葱郁,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所以C正确。北京、西安、长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选C。
4.树干涂白可以减少温差防止树皮冻裂、杀虫除菌、美化环境的作用,此处位于南方地区,所以B错误。涂白对光的反射作用强烈,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所以C错误。此处树干涂白主要的主要作用是杀菌除虫而非美化园林,所以A错误,D正确。故选D。
5.树下土环是由于工人将小草铲除形成的,没有增加肥力,所以C错误。土壤翻松裸露,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大,不利于保墒,所以D错误。主要作用是破坏了病菌生存的稳定的环境,进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所以B正确。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不大,所以A错误。故选B。
【答案】6.D 7.B
【解析】6.P点之前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P点之后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乡村严重。P点之前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就业,造成乡村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P点之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回乡务工创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增多。因而经济因素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区域经济差异。
7.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的提高是吸引人口迁移的重要拉力条件,所以有效缓解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施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乡村就业岗位,使乡村劳动力能够留在乡村。选项B正确。
【答案】8. D 9. C
【解析】8.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高度,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该区域煤层的形成时间应大致相同,故该区域中部岩层年龄较新,两翼岩层年龄较老,地质构造为向斜。由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外部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D正确,ABC错误。
9.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露天采煤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A错;乙处位于山谷,若遇暴雨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错;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缓,便于交通建设,适合露天采煤,C正确;丁处无煤层分布,D错。故选C。
【答案】10.C 11.B
【解析】10.C 依据表中数据,覆膜种植的玉米杆比裸地种植的"株高"和"茎粗"数值都略小;表中"粒数""千粒重"均为白地膜>黑地膜>裸地;产量反映了玉米的单产情况,三个数值大小表明单产为白地膜>黑地膜>裸地;白地膜种植玉米产量、产值、纯产值等均高于黑地膜和裸地,更高产更高效。
11.B 与白地膜相比,黑地膜透光性较差,几乎不透光,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削弱,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更显著。黑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温作用不如白地膜,夏季白天还有降温作用,故保持土壤湿度效果更好。
【答案】12. D 13. B
【解析】12.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受灾区位于山脊位置,北侧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等高线呈西北-东南走向,与西北风的风向平行,西北风沿等高线延伸方向由西北吹向东南,气流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AB错误。越过山脊后,南侧地势变成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气流顺地势在南侧下降,风力加强,C错误,D正确。故选D。
13.由图可知,受灾区树木折断,主要在地势较高的山脊位置,由此可知主要是因为地势高,树木受风面积大,使得树木折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4. B 15. C
14.B 黄河水位涨落变化大,高水位时,该凹岸河段大堤承受的压力大,且滩地的海拔较黄河低,如果先修筑引黄沟,黄河和滩地的落差会导致黄河水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而顺清沟先引入河水,缩小了黄河与滩地间的水位差,从而保证引黄沟水流平缓流入滩地。
15.C 黄河决堤自古有之,河流凹岸更易决堤,通过引入高含沙量的黄河水,泥沙沉积于滩地,河水流出,滩地逐渐加高形成陆地,加固了黄河的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