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中学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质量测试
语文试题 2021.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在不少地方的倡议下,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宣扬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直播不见了,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连日来,中央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得到全社会热烈响应,凝聚起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强大正能量。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严厉要求,到“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的严令禁止,再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热情动员,国家高度重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价值理念的大革新、经济活动的大升级,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
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纵口欲而百病生”,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暴饮暴食、油大味重、荤素失衡,诸如此类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各类病症的发生。不科学不健康饮食习惯还可能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不可小觑。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饮食。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忍饥接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一去不复返了,“吃得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理应是高品质生活关注的重点。生熟食分开存放和加工,添加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合理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这些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丰盛的小康,更是饮食健康、饮食环保的小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8日)
材料二:
今年突发的疫情对原本正常运转的国际经贸产生不小冲击,可以说是让粮食安全危机意识重回大众最直接的原因。3月下旬,越南率先宣布禁止本国大米出口,到4月中旬则有俄罗斯、埃及、印度、哈萨克斯坦、泰国、乌克兰等14个国家出台限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政策。中国因为人均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虽然口粮方面进口占比较低,但如果国际贸易再受到不可预测事件的冲击,难保不影响国内粮食的供应。
此外,诸如特大气象灾害等因素,也会影响粮食的供给。就今年来说,国外出现了“煌灾”,教千亿只煌虫自非洲飞越红海进入西亚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过境处粮食大幅度减产,一度引发全球粮食安全担就;因内则出现了长江流城特大洪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透露,今年洪灾使6000公顷的农田遭到破坏,其中11400公顷的土地没有收成,好在还不至于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谷物供应基本上自给自足,口根绝对安全”。疫情并没有影响国内粮食生产丰收,目前过度担忧粮食短缺大可不必。不过,接连出现的突发情况也提醒我们,近忧虽无,远虑不可不谋,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正是目前国人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谋远虑的有效措施。
(摘编自“第一财经网”社论《粮食安全无近忧但需谋远虑》)
材料三:
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爱粮节粮意识,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减少“餐来上的浪费”,形成科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的良好风尚。普及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帮助农民减少产后损失。示范推广绿色、环保、智能粮食储藏设施设备,鼓励适度加工,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粮食流通环节的损失损耗。
优化粮食应急供应、配送、加工网点的布局,建成一批规范化粮油配送中心、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网点,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功能,提升应急供应保障水平。
(摘编自《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使价值理念产生大革新,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大升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B. 《资治通鉴》和《自然辩证法》都有对餐饮文化的论述,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C. 在今年国内、国际突发疫情和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强调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增强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D.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认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提升应急供应保障水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不少地方的倡议下,商家和顾客都认为应该制止浪费;而节的粮食和资源,杜绝浪费,也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
B. 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饮食。不科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导致各类病症的发生、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C. 无论是司马光提倡的“俭约”生活方式,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与饮食文化“绿色革命”的理念一致。
D. 国际经贸原本运转正常,但今年新冠疫情突发,对它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加之蝗、洪等灾害,让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又重回大众。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健康科学的饮食理念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 饭店餐桌放置“光盘行动”标语牌
B. 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
C. 生食、熟食分门别类存放在冰箱中
D. 许多学校、酒店开始实行分餐制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5.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而采取的措施。(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盛 夏
顾叶尘
盛夏生在一个暑气蒸腾的盛夏。盛伯老来得子,兴奋得很,涨红了一张黝黑的脸,在乡亲们面前大声宣布,这个孩子就叫盛夏。
盛家代代住在孤山脚下,说是山,其实顶多算个高大些的土坡,上面树木葱茏茂密,一年四季都翻涌着绿浪。东南角育着上好的黄泥,盛家祖传下的制作泥狗子的手艺,靠的就是这点神奇的黄泥。盛家人手巧,心也巧,一摊质朴的泥,揉捏切搓便可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狗子,亦可做成其他动物形状。粗糙的画笔,点上些许艳色,为其穿戴上一件斑斓的花衣,使其成为一尊精巧的艺术品。而泥狗子的精妙还不止于此——泥狗子中空,首、腹部有孔,能吹出悠长悦耳的乐声,而盛家人手下泥狗子的乐声最为清亮,备受老少的青睐。
盛夏还是稚儿时便由盛伯牵着教授制作手艺,小小的手把弄着污秽的泥,懵懂地凝视盛伯娴熟地摆弄,茫然又专注。一日的学习后,盛伯便拎着盛夏在孤山上寻处石头坐下,望着通红热烈的夕阳被渐次浓深的夜色吞没,在暮色中,吹起悠扬的泥狗哨声。
徘徊间,十多个盛夏在盛夏指间掠过,盛伯更老了,花白了鬓角,佝偻了腰身,染上一身恶疾,手也颤巍着无法在粗糙的泥狗子上精雕细琢了。盛夏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盛伯为了方便做工养育盛夏,将盛夏送往了孤山镇的学校。岁月仓促间盛夏拔高了个头,坚毅了眉眼,面庞如同年轻的盛伯一样黝黑,笑起来也是同盛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一排白牙竞相展露,可村里人总隐约觉得,盛夏与盛伯很不一样。
盛伯的十指是洗不干净的,指甲里有深深的泥垢,是岁月积淀的勤恳辛劳。而盛夏的十指似乎总是纤尘不染,干净清爽,是一双“读书人的手”——盛夏成了村子里少有的读书孩子,之乎者也,加减乘除,他自小便能讲得头头是道。村里人啧啧称奇。盛伯做了一天的苦工归来,和乡亲们闲谈,叼起一根廉价的烟,在乡亲问到“你不打算让盛夏继承你的手艺啦”时,深深喷一口浑浊的烟雾,在袅袅迷雾中牵扯两下嘴角。——前夜,他试图让盛夏练习搓泥的手艺,却见盛夏还未曾接过泥块,便不禁将两手在裤子上偷偷摸摸地擦了一擦。
“大房子”“四个轮子的铁车子”,不知从何时起,盛夏开始整日整夜地叨叨这几个字眼,双目炯炯,神采飞扬。而盛伯只是沉默地坐在桌前,摆弄着他早年自己收藏的满意作品,挑出一只轻吹起来。美妙婉转的哨声中,盛夏依旧在唾沫横飞,声音却逐渐小了下来。
逐渐繁重的课业压在盛夏单薄的肩膀上。这是一个为能拥有更进一步学习殿堂而拼搏的盛夏,他每日都竭尽全力地复习功课,全身心地投入书本的海洋。盛伯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却依旧坚持每晚在盛夏床边吹泥狗子放松他紧绷的神经,在盛夏的夜里,用哨声吟诵盛夏。
盛夏进城考试那日清早,村里老少皆聚在村头送他登上大巴,唯缺盛伯。他托人送一支泥狗子给盛夏。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盛伯不得不卧病于床。医生断言,怕是他再也无法执起黄泥,生一尊巧妙的泥狗子了。
盛夏坐在入城的大巴上,日晖正逐渐破开夜幕的深沉,挽着朝霞拥抱大地,拥抱葱茏的孤山。远方似乎传来泥狗子清亮悠长的哨声,久久回荡,却在盛夏快要分辨出来处时陡然无声。盛夏忽然想起盛伯临别时赠予他的泥狗子,举到面前端详。那是一只通体纯白的小鸟,无甚特色,只微张的羽翼上,镌刻着两个小小的字眼:
盛夏。
(选自2018年第1期《微型小说》)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盛伯“牵扯两下嘴角”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对手艺无人继承的失落感。
B.小说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灵活地反映出盛家父子在不同时空中的形象特点。
C.小说注重客观叙事,着力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氛围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矛盾冲突。
D.小说通过对盛家父子的叙述,主要表现了现代社会传统艺术无人继承的困境。
7.小说多次写到盛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盛伯形象特点的理解。(6分)
8.盛家的泥狗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谈谈泥狗子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秦晋既还,郑遂安 还:撤军。
B. 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
C. 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 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
C. 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
D. 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1. 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B. 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C. 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D. 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 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 烛之武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 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2)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地写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漂泊不定的苦味。
C.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D.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15.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 ,
, 。
三、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本题共5小题,10分)
17.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乱易整,不武
B. 端章甫
C. 阙秦以利晋
D. 刑于寡妻
18. 下列选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B.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C. 吾与点也 与:赞同 D.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疾:憎恨
19. 下列选项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视为止,行为迟 B. 以无厚入有间
C.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 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舆薪之不见 B. 冠者五六人
C. 未之有也 D. 牛何之
21.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其无礼于晋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22.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无人机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②随着传感器、通信、航空运力等技术的不断成熟,③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渗透,④近年来,中国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⑤根据相关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亿元。⑥而随着无人机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也令这一行业吸引了更多资本与人才的关注,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⑦需要看到,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⑧对相关产业来说,把控住机遇、摸清楚规律,才有可能推动行业螺旋式上升。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3分)
对荆轲的评价,①________,苏洵非议荆轲之行为“始速(招致)祸焉”。鲍彪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②____________,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渊明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评者大都认为,荆轲③_____,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24.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
在12月31日晚举行的2021迎冬奥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上,来自体育界和文艺界代表共同启动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发布装置。此次发布的体育图标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理念遥相呼应,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刻形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均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写作(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和解”是指双方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化干戈为玉帛;甚至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请以“和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选角度,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逻辑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答案】1. C 2. B 3. A
4. 材料一首先从制止浪费的地方倡议和中央指示谈起,提出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论点。阐述了“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要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分论点。最后发出号召,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
5. 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②加强粮食储备管理;③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④加大宣传,增强忧患意识(爱粮节粮);⑤倡导节粮减损;⑥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6.:C
7.小说多次写到盛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盛伯形象特点的理解。(6分)
答案:(1)技艺高超,能制作精巧的泥狗子艺术品。(2)勤劳辛苦,对传统手艺的坚守。(3)深爱儿子,对儿子人生选择的理解、宽容。
8.盛家的泥狗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谈谈泥狗子的作用。(6分)
答案:(1)泥狗子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社会环境。(2)泥狗子作为文章线索,串联全文情节,使故事紧凑连贯,结构严谨完整。(3)泥狗子是情感的载体,既承载了父亲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也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爱。(4)泥狗子象征传统文化,两代人对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的困境。
【答案】9. B 10. A 11. A 12. B
13. (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他。
(2)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14.B
15.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案:(1)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2)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被消磨。(3)同时也抒发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四、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共5小题,10分)
17. C
18. D
19. B
20. B
21. C
五、语言运用题
22. 【答案】 (1). ①删去“快速”,或删去“迅猛”; (2). ⑤删去“根据”或“显示”; (3). ⑥删去“而随着”或“也令”; (4). ⑧将“把控”改为“把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成分赘余,“迅猛”,释义为行动迅速,性情凶猛,快速而猛烈;“快速”,指速度快,迅速。都修饰“发展”,可以删去“快速”或“迅猛”。
⑤“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句式杂糅,可以删去“根据”或“显示”。
⑥成分残缺,缺主语,可以删去“而随着”或“也令”。
⑧“把控”,就是把握与控制,“把控”“机遇”搭配不当,将“把控”改为“把握”。
23.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
【答案】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发布;图标共30个,继承了“中国印”的设计理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24.
【答案】 (1). ①历来见仁见智; (2). ②但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 (3). ③虽有不足之处。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和解”是指双方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化干戈为玉帛;甚至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请以“和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选角度,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逻辑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