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1-31 17: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用逆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经历用不同方式探索解题策略的过程。逆推法是指从问题的最后结果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直到求出问题的答案。逆推的方法思考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材在先后教学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逆推的解题策略。例1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两个玻璃杯共有果汁400毫升,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两杯果汁同样多,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首先容易想到现在每杯有多少毫升;第二步,这是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的结果,因此,可以再倒回去,就能知道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倒回去的过程就是从结果往前推的过程,这是借助直观进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表示问题的结果。表格中的第一栏是现在两杯的容量,第二栏是原来两杯的容量。填表的过程是对用还原的策略思考问题的整理。例2为学生呈现的问题是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问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教材先提示学生思考准备用什么策略,产生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然后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是引导学生用摘录条件的方式,将题中数量的变化过程和倒推的过程对应呈现,让学生再次体会逆推的策略。第二种是抓住“又收集的比送给小军的少6张”这一关键条件,想到现在比原来少6张。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提出第二种方法,可以联系第一种方法的逆推过程,让学生理解这一方法,但主要应引导学生明确第一种方法。在列式解答后,教材还让学生根据算出的结果顺推过去,既是对结果的检验,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思维顺序。
2.提供现实多样的问题。教材在练习十六中安排了现实多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还原过程的体会。第3题结合方格图和数对的知识让学生经历还原的过程;第4题结合路线图,让学生倒过来描述行走的路线;第5题结合计算,让学生倒推出每一步结果;第7题通过图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倒推。第9题呈现信用卡的对账单,引导学生通过还原解决问题。第10题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还原过程的体会。这些问题清楚地呈现了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逆推的步数以两到三步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向”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行操作演示。回顾操作过程,出示完整示意图。
(2)解决实际问题。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两个杯子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现在每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3)汇报方法。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什么优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例2。
(1)理解题意,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达出来?
(2)解决问题。
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出示示意图。你能根据示意图说说题目的大意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你能仿照示意图的样四,表示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吗?尝试画倒推的示意图。展示作业。根据示意图写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结果。你能列式解答吗?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知道我们推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
(3)归纳小结。
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一练。
理解题意。尝试将题目中的条件整理,展示学生作业。你是怎样想的?你打算用什么样的策略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手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回列式解答吗?说说推想的过程。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你能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吗?你会列式解答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题。
你能画图题目中各个条件的示意图吗?学生根据示意图列式解答。交流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练习十六第3~8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感受所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板书课题:用“逆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你能把题中的条件进行整理吗?可以运用什么策略解决呢?你能在图中标出其他几个景点和大门的位置吗?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思路。
2、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方法,你是怎样解决的?应该怎样倒过来想呢?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检验所填的数据是否正确?
4、完成第6题。读题,理解题意。下午6时的气温是18℃,根据比中午下降了7℃,你能推算出中午12时的气温吗?你是怎样推算上午8时是多少℃的?
5、完成第7题。理解每幅图中显示的相等关系:5个桃子的重量=2个梨子的重量3个梨子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重600克小组中交流思路。说说是怎样想的?
6、完成第8题。你能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整理吗?根据整理的条件列式解答。应该怎样倒过来推想呢?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都可以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第9、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所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逆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
理解对帐单每一栏的含义。4月份的结单余额和上月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可以算出张阿姨信用卡3月份的结单余额是多少元?小组讨论方法。汇报交流想法。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要知道这四张牌原来是怎么放的,可以运用什么样的策略?(逆推法)根据第四幅图,你能知道第三幅图中的牌是什么顺序吗?(10、9、7、8)原来的牌是什么顺序呢?(7、9、10、8)分组活动:拿出四张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再翻开看结果,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小组活动。
3、完成思考题。
理解题意及关键词的意思。“遇店加1倍”,遇到店将加成壶中酒的2倍。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原有?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喝完)逆推为:0→1斗→0.5斗→1.5斗→0.75斗→1.75斗→1.75斗→0.875斗
三、课堂小结
你觉得“逆推法”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