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临 安 春 雨 初 霁
陆 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一、熟读诗歌——味音韵
二、开门见山——赏题目
问:诗题中的临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问:诗题是什么意思?
问:要是不看诗歌内容,要你画一
幅有关诗题的画,你会画些什么?
(回想以前学过的关于江南的诗歌思考)
以 意 逆 志
主旨、创作动机、中心
猜测、推想
三、以意逆志——赏诗意
读者的主观感受
问题一: 陆游来到帝都临安,他的
心情美丽与否?
问题二:陆游到临安都有哪些活动?
问题三:陆游准备在临安常住么?
知 人 论 世
了 解
作者与人物
作者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平与身世
四、知人论世——品诗情
考 察
陆游其人
仕途坎坷 宦海沉浮
英雄气豪 铁血男儿
时代背景——南宋
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
奸相频出 朝政腐败
皇室昏庸 耽于逸乐
写 作 背 景
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结合导学案,分组探讨首联里哪些词可以解释他心情不美丽的原因?
“客”字,七分在官场失意,三分在羁旅愁思。
“骑马”二字更显官小位卑。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首句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2.陆游幽居在临安城的客栈中,听雨、听卖花声、写草书、品香茗,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诗句里的哪些字眼可以体现这种感受?实际是这样吗?为什么?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挥毫写出。
总 结
厌倦官场 ,怕沾染京
城坏风气,有亏美德
慎终追远 思乡心切
落魄潦倒 有志难伸
3.陆游想急切归家的原因是什么?(或者他离京的借口是什么?)
4.全诗你最喜欢哪一句,谈谈原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
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
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
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
——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逆胡未灭心未平,
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
打窗风雨正三更。
五、拓展延伸——“亘古男儿一放翁”
字字看来皆是血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首《临安春雨初霁》,让几百年前清明时节的临安城蒙上了淡淡的愁绪,昨夜春雨,明朝杏花,春景婉丽,情怀落寞。沧海横流,八方风雨,不得志的陆放翁只好回归乡里,种豆种瓜,烹茶酿酒。可半夜时分,孤村僵卧,放翁壮志犹在,龙泉剑啸,放翁豪气干云!
千百年来,他如一枝凌霜绽放的寒梅,逸韵幽香,高标傲岸,永存天地。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