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备考指南
●考点概览
●规律探究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中考命题形式多样,多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在实验探究题,分值一般在2-5分,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 ( http: / / www. )
(1)以考查分子、原子的性质为内容的选择题,注重对分子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的考查 ( http: / / www. )
(2)以考查原子的结构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其注重考查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的种类,具体原子或离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等。 ( http: / / www. )
(3)给定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总结相关规律的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微粒性的理解、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联系实际的信息题来考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 http: / / www. )
●知识梳理
1、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① 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② 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体积)(2)③ (3)④ (1)⑤ (2)⑥ (3)⑦
联系 (1)分子是由⑧ 构成的。(2)分子、原子都是构成⑨ 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⑩ 可再分, 不可再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 分裂为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 http: / / www. )下图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圈表示① ,圈内的数字表示② ,弧线表示③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④ 。 ( http: / / www. )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①_ __=②_ 。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①_ __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②_ +③__ ___。
3、离子
(1)定义①__ ____。
(2)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量及电性:如:Fe2+表示①___ ___。
(3)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4)离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①______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②______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4)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__ 数相等,电子数②___ (相同或不相同),最外层电子数④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相同,电子层数(⑤ 可能或不可能)相同。
答案
1. ①化学性质②化学变化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④分子之间有间隔⑤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⑥原子在不停地运动⑦原子 之间有间隔⑧原子⑨物质⑩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2、(1)①原子核②核外电子③质子④中子⑤正⑥负
(2)①原子核②质子数③电子层④该层电子数
(3)①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数
(4)①原子核②质子数③中子数
(5)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
3、(1)①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①亚铁离子(4)①等于②不等于③大于④小于
(4)①质子②不相同③不可能④可能
考点聚焦
●考点清单
考点1 运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现象
真题(2010·江西南昌)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剖析 水烧开后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
答案 D
命题规律 这类试题主要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多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
考点2 原子的构成
真题 (2010·四川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剖析 一般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也有特例,如氢的原子核只有质子而无中子。
答案 C
命题规律 这类题主要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描述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几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等成为化学中考的热点之一,命题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变式训练 (2010·山东滨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剖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而一个电子质量相当于一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答案 C
考点3 结构示意图及其应用
真题 (2010·广东汕头)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剖析 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氯的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不同原子的最本质区别就是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接近8的原子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答案 (1) 17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 氯(或Cl ) A
命题规律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推断粒子的带电情况及粒子名称,判断它们的化学性质及得失电子的情况,是中考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
变式训练 (2009·甘肃兰州)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剖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及它们的结构示意图,稍有难度。从题目所给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②④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显然,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A错;只有①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其它都是金属元素,C错;①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是阴离子,②的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是原子,其最外层是2个电子,易失去2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③④的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是阳离子,故C、D错。
答案 B
考点4 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构成之间的关系
真题(2010·广东佛山)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剖析 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a=10时为原子。当a=8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闻到气味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答案 (1)原子 离子 (2)①10 ②阴离子 O2—(3)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命题规律 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构成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经常涉及到,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备考训练
●基础过关训练
1.(2010·山东青岛)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下列物质中,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 氧气 C.铁 D. 氯化钠
剖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微观构成,较易。从微观上讲,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铁;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故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2.(2010·重庆江津)构成原子的微粒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剖析 选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答案 C
3.(2010·山东青岛)科学家发现,月球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核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A.1 B. 2 C.3 D. 4
剖析 本题考查原子构成的知识,较易。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故B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4.(2010·安徽芜湖)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 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
C.微粒之间有间隔 D.任何微粒都不可再分
剖析 本题考查微观粒子及其特点。构成物质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D错误。
答案 D
5.(2010·安徽)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0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剖析 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
答案 A
6.(2010·河北)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剖析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有间隔。柳絮是由大量分子的集合体构成的,柳絮纷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
答案 A
7.(2010·江苏南京)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剖析 对于阴离子而言,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而从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来看,圆圈内的数字(即核内质子数)小于圆圈外的数字之和(即核外电子总数)的即为阴离子。故本题属于阴离子的选A。
答案 A
8.(2010·海南)右图的信息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剖析 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比较简单,近几年海南省中考命题必有此类型题。日常生活中闻到各种气味、液体的蒸发等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 个水分子,只能说明分子很小。
答案 C
9、(2010·重庆江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B、水C、金刚石D、水银
剖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刚石、水银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答案 B
10、(2010·新疆)据报告,哈密地区白山钼矿发现新矿源,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大钼矿,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C.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g
D.元素符号为MO
剖析 根据钼元素的名称很容易看出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图可知质子数为4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答案 B
●能力提升训练
1.(2010·云南昆明)电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C.两种不同的分子 D.两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剖析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而在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也相等,故电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一定不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也一定不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而这两种粒子也一定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具有不同的质子数,但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如Mg2+与Na+。
答案 B
2. (2010·山东烟台)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剖析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挥发出的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的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变红;B烧杯置于空气中,由于不能够接触到氨气分子而空气中的分子又不能使酚酞变红,因而B烧杯内的酚酞试液不变红。
答案 B
3.(2010·甘肃兰州)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 )
A B C D
剖析 当粒子具有稳定结构时,化学性质才会稳定;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为2)时的结构称作稳定结构;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首先排除B;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阳离子,不是原子,因此排除A;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阴离子,不是原子,因此排除D;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原子,因此只有C符合要求,故选C。
答案 C
4.(2010·山东泰安)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
剖析 “遥”字表明作者在远处就能闻到香气,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选B。
答案 B
5.(2010·河北)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C.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剖析 此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钠元素是金属元素。
答案 D
6.(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核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1 B.2 C.3 D.4
剖析 此题考查了同位素的有关内容:氢、氘、氚都属于氢元素,核电荷数都是1,只不过是原子核内所含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 A
7.(2010·江苏南京)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剖析 根据镁元素的名称很容易看出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本题中说法不正确的选A。
答案 A
8. (2010·黑龙江哈尔滨)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 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C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剖析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微粒间是有间隔,即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微粒间隔发生改变,微粒大小不变。
答案 A
9.(2010·福建福州)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剖析 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由图示可知,混合后液面下降,这说明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
答案 B
10.(2010·安徽)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剖析 由题干知,当“一定环境”改变时,热冰还可以熔化变为水;热冰与水是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在做无规则运动的,不会停止运动;热冰是由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属于纯净物。
答案 A
●中考预测训练
1.(2010·广东汕头)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剖析 此题是对微粒的性质的考查。原子之间是有间隔的;石油气加压贮存不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小而是间隔小的原因;汞柱下降是因为原子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正确。
答案 B
2.(2010·湖北武汉)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剖析 C60和金刚石是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物质;由同种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碳的一种单质;虽然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但由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由于其只含有碳元素,所以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也是二氧化碳;由化学式可知,每个分子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答案 C
3.(2010·湖北随州)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子是保持物质化学物质的最小粒子;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空隙大小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所致;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某此原子团(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也会发生变化,如:2KClO32KCl+3O2↑中的“ClO3-”在反应后发生了变化。本题只有C项中的说法正确。
答案 C
4.(2010·福建福州)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剖析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图示可知,两种微粒的核电荷数不同,故A错误;核外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0,故B、C正确;①中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属于阴离子,②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属于原子,因此D正确。
答案 A
5.(2010·四川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剖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则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核电荷数也应为34;中子数=79-34=45。
答案 B
6.(2010·安徽芜湖)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质子数为53
D.原子序数为53
剖析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不是g,故B错。
答案 B
7.(2010·云南昆明)下列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剖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而①②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 A
8、(2010·山东泰安)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剖析 分分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 B
9.(2010·江苏南京)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 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剖析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而分子本身的质量、数目均没有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10.(2010·海南)“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剖析 本题通过微观反应图示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物质的结构知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根据题目所给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一种化合物。有一个 没有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不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答案 C
11.(2010·广西桂林)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剖析 本题通过微观图示考查构成物质的的结构知识,重点对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情况和微粒相关的性质进行考查。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很小,水受热蒸发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通过图片无法知道硅原子的构成情况。
答案 B
12.(2010·湖北武汉)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要求真空。
(1)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A、B、C、D 4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序号)。
(3)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该离子的符号是 。
剖析 (1)因为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硫元素的质子数为16,所以可得电子数为16;(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C两种微粒最外层都已经是稳定结构,而B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的是D;(3)因该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其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个,则质子数为10+2=12(个),所以该离子是镁离子,符号为Mg2+。
答案 (1)16 (2)D (3)Mg2
构成
得失电子
原子
物质
分子
离子
得失电子
构成
构成
构成
原子
(带 电)
(不带电)
(带 电)
①
②
③
④
⑥
⑤
(5)三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① (或② )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③
决定原子的质量:④
阳离子:质子数③ 电子数,如:Al3+
阴离子:质子数④ 电子数,如:O2-
12 Mg
镁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