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25 17: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点讲解清楚、明白,还需要引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兴趣,并且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击破重难点,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时,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运用了视频、图片、动画等辅助形式,尤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血液循环途径模示图,加速理解记忆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能力目标:
1.观察动物心脏的结构。
2.制作血液循环途径模示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的了解,学生能够增强保健意识,形成保护心脏,拥有健康身体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1.血液循环的途径;2.制作血液循环途径模示图。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经过之前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节奏和氛围。而且在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内容之前,学生对于人体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以,在心理上,对于本章的知识,并不是难以接受。但是,对于一些结构内部的、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稍微有些困难的。
2.学生知识和技能分析:
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这是学生学习了前两节之后自然会想到的问题。鉴于此,第三节教材接着介绍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心脏。学生已经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五、教学特色
这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教师打破常规上课模式,不是按部就班的讲解知识,而是更多地让学生们自己来讲,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血液循环途径的模示图,加深了学生理解和记忆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采访体育课跑步后的同学,请学生谈谈运动后的感受,并录制成视频,在课前展示给学生。提问:为什么跑步后他会感到全身发热,满脸通红?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血液循环加速。
信息化资源使用及意图:课前教师录制采访学生的视频,剪辑后在课前播放视频。采用视频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上看到自己和同学被采访,感觉很亲切,并且很新奇,这使得教师在开始上课便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很好地引入新课。
活动2【讲授】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同学们,在人的身体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血液循环,出示川流不息的道路,比喻血液循环途径。
活动3【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视频体循环的途径。
教师活动:出示动静脉血的图片,明确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以文字贴图的形式,展示体循环途径。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64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活动:播放肺循环途径视频。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用文字贴图,展示肺循环途径。
教师活动:总结血液循环途径。
教师活动:辨真伪: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4【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为学生设置动手实践任务:制作血液循环模式图。
学生活动:动手制作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手机为学生的作品照相,并利用希沃软件将学生作品上传,在大屏幕中展示出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展示制作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并讲解血液循环途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制作血液循环途径模示图。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一起动手制作,分工合作,真正熟记了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并且在展示环节中,学生能很流畅地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活动5【结束语】
教师活动:请学生关注心脏,关爱健康,并且拥有幸福的人生。最后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音乐相册,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设计意图:结束语体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板书】
七、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一节课,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讲本节课前,我做了很多努力,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按照新课程理念和尝试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本节课。
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1、课前精心录制了与学生相关的视频,亲手制作了关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音乐相册,营造出愉悦和谐、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平时生活体验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导课自然达成。?
2、重视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制作血液循环途径模示图,真正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动态视频的演示,如:学习“体循环”这一难点时,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画面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同时老师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
4、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呼吁大家关注心脏,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5、板书设计美观、清晰,有启发性、科学性、实用性。?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这节课知识点讲解虽然到位,但是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并不多,例如,可以加关于静脉注射时,药物如何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患病处等。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