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4 光和颜色 同步训练2

文档属性

名称 【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4 光和颜色 同步训练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5 18:22:12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4
光和颜色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竹在水中的倒影
C.?铅笔好像在水面断了
D.?陶罐在镜中成像
3.小明在生活中发现的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银行工作人员用验钞机验别钞票的真伪???????????????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
C.?圣诞节装饰用的红色彩灯发出红色的光???????????????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4.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轴北端在一定时期内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③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④地轴空间位置随地球运动有明显的变化;⑤地轴是实际存在的地球自转的轴心
A.?①②?????????????????????????????????????B.?①③?????????????????????????????????????C.?③⑤?????????????????????????????????????D.?②④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则(  )
A.?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90°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C.?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仍能看到反射光
6.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7.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到20000Hz。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不能传入人耳???????????????????????????????????????????B.?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C.?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人类一般听不到??????????D.?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8.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9.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子里的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圆形光斑?
?
10.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共3题;共12分)
1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1)如图甲,小明分别用大球、小球模拟太阳、月球,把大、小两个球放置在同水平面上,并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该实验模拟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_过程。
(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日珥,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层。
12.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2)若湖中的水深1
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1
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
?)。
A.0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C.25厘米到极远处
D.10厘米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三、解答题(共2题;共25分)
14.一张白纸,上面写有蓝颜色的字,在一间只有红光的暗室里,他看到纸是什么颜色,字是什么颜色;简单说明原因。
15.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1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16.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确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________???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4
光和颜色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竹在水中的倒影
C.?铅笔好像在水面断了
D.?陶罐在镜中成像
3.小明在生活中发现的下列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银行工作人员用验钞机验别钞票的真伪???????????????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
C.?圣诞节装饰用的红色彩灯发出红色的光???????????????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4.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轴北端在一定时期内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③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④地轴空间位置随地球运动有明显的变化;⑤地轴是实际存在的地球自转的轴心
A.?①②?????????????????????????????????????B.?①③?????????????????????????????????????C.?③⑤?????????????????????????????????????D.?②④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则(  )
A.?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90°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C.?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D.?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仍能看到反射光
6.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7.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到20000Hz。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不能传入人耳???????????????????????????????????????????B.?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C.?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人类一般听不到??????????D.?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8.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9.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子里的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圆形光斑?
?
10.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共3题;共12分)
1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1)如图甲,小明分别用大球、小球模拟太阳、月球,把大、小两个球放置在同水平面上,并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该实验模拟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_过程。
(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日珥,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层。
12.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2)若湖中的水深1
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1
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
?)。
A.0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C.25厘米到极远处
D.10厘米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三、解答题(共2题;共25分)
14.一张白纸,上面写有蓝颜色的字,在一间只有红光的暗室里,他看到纸是什么颜色,字是什么颜色;简单说明原因。
15.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1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
16.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确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1)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像;
(2)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原来小孔成的是等大的像,说明这时像距等于物距;如果要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就要使像距大于物距,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缩短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即可,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A符合题意;?
B.竹在水中的倒影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故B不合题意;
C.铅笔好像在水面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故C不合题意;?
D.陶罐在镜中成像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四个选项的内容逐一分析,找出利用红外线的一个就可.
【解答】解:A、验钞机验别钞票,这是利用紫外线,故A错误.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这是利用可见光的反射工作的,故B错误.
C、圣诞节装饰用的红色彩灯发出红色的光都是可见光;故C错误.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就是运用红外线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B
【解析】【分析】
?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地轴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方便在地球仪上制作的轴,地轴不是真实存在的.地轴与地球最北端相交的点是北极点,地轴与地球最南端相交的点是南极点。
【解答】地轴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方便在地球仪上制作的轴,地轴不是真实存在的.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的假想地球旋转轴叫做地轴,此两点叫做南北极点;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故①③正确;
由于地球自转轴会大约26000年时间周期性的摆动,因此北极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故②错误;
地球绕地轴自转,以地轴为参照物,地球其它空间位置相对地球静止,故④错误;
地轴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方便在地球仪上制作的轴,地轴不是真实存在的,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B
?
5.【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光反射定律内容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并且要知道法线垂直于镜面。
【解答】A、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所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0°,所以入射角为0°,故A错误;
B、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故B错误;
C、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故C正确;
D、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
D
【解析】【分析】(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如果像距小,那么像就就是缩小的;如果像距大,那么像就是放大的。
(3)像的亮度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像越大,光线越分散,亮度越小。
【解答】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因此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像距会增大,那么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错误;?
D.若向左推动内筒,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那么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解答】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为20Hz到20000Hz,而大象可以发出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
故选C
【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为20Hz到20000Hz的声波,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8.【答案】
C
【解析】【解答】A、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字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湖面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透过叶子在地面有个圆形的光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选择C
【分析】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具体问题。
9.【答案】
D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应用有:排队、瞄准、激光准直等。
【解答】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镜子里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杆,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
(2)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3)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
(
或透过
)
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
(4)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来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
【解答】A、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通过将凹透镜作为镜片,使成像在视网膜上,说法合理。
B、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所以能够扩大观察的视野,说法合理。
C、绿叶呈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而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说法不合理。
D、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能够接受光的刺激,说法合理。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答案】
(1)日食
(2)色球
【解析】【分析】①当不发光的月球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②太阳被月球完全遮住形成的日食叫日全食,在太阳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本影区)可以观察到日全食;
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在部分太阳光照射到的区域(半影区)可以观察到日偏食;
月球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
③这三种不同的日食现象与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判断是哪种日食。
【解答】(1)
如图甲,小明分别用大球、小球模拟太阳、月球,把大、小两个球放置在同水平面上,并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bai地球之间,并与太阳、地du球成一条直线时,月球的阴影就可能落到地球上。这月球的阴影覆盖的地面范围内,月球阴影遮挡住了太阳,就形成了日食这种天文现象,故该实验模拟的天文现象是日食过程。
(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日珥,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
故答案为:(1)日食(2)色球
12.【答案】
(1)折射;反射
(2)大于
【解析】【分析】本题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与反射、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1)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如空气发射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便看到了水中的鱼;水中的蓝天白云是蓝天与白云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物体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白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白云到水面的距离。
【解答】(1)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白云的像到水面距离等于白云到水面的距离,白云到水面的距离大于水深1m,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大于1m。
13.【答案】
(1)D
(2)后;甲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可得出结论;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变差,自动调节焦距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矫正。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甲中的透镜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观察图可知,甲图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由图可知,会聚的光线经过甲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则甲图中的透镜为凸透镜,乙图中的透镜为凹透镜,故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甲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D;(2)后;甲。
三、解答题
14.【答案】
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光照射时,它反射红光,所以是红色;而蓝字只能反射蓝光,当红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属于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解答】答: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光照射时,它反射红光,所以是红色;而蓝字只能反射蓝光,当红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
15.【答案】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黑色的吸热性远比其他颜色要来的高,这样就能加快雪地上的雪融化。
(3)不方便,红光不能透过蓝色透镜
【解析】【分析】(1)月食现象是由于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太阳照光照到地球上,在地球的背面形成了巨大的阴影,当月球转到地球阴影区时就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月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物体在反射光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反射情况是不同的,白色能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所以黑色物体在光照下温度升的快,雪会熔化得更快;
(3)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在透过有色玻璃时,能透过的光与玻璃的颜色是一致的,不一样的会被吸收,当红光从物体上反射来时,在穿过蓝色眼镜时,由于蓝色镜片只允许蓝光通过,所以红光会被挡住,物体反射的光不能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直线
(2)A
【解析】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的传播规律是沿直线传播的;
(2)观察可知,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A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上,像成在视网膜的中央,是正常视力人眼的光路示意图;B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C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解答】(1)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上,A图中光线会聚的位置在视网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