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训练1

文档属性

名称 【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训练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5 18:00:39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ATM机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3.构成眼球壁中膜的是(??
)。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B.?视网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
4.?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蜡烛在距透镜2倍焦距以内
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6.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
(???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点?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点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点?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点
7.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8.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3题;共7分)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
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第
4
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
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
1
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
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
1
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的成像情况。
1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睛,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睛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远视。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12.上图为眼球结构。
(1)图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
(2)某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如图的成像特点,该人患的是________,需要佩戴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题;共20分)
13.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钢球悬挂起来。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上画出小钢球摆动到B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平面镜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且在凸透镜右侧焦点上,请画出:①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②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3)如图,光源S经平面镜MN成像于S?,人眼位于P点可以观察到S?,若将遮光板从上往下慢慢移动,通过作图确定人眼刚好从能看到像S?到不能看到像S?的遮光板位置(画在答题卷中,保留作图痕迹)。
14.光学和力学是科学学科中两块重要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眼镜”成为今年两会“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①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②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2)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在图丁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________处进行实验时,发现在浓盐水中的压强比在水中的压强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7分)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厘米。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_____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的________方;
(4)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眼镜(近视/远视)。(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精挑细选】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ATM机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3.构成眼球壁中膜的是(??
)。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B.?视网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
4.?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蜡烛在距透镜2倍焦距以内
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6.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
(???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点?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点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点?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点
7.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8.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3题;共7分)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
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第
4
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
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
1
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
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
1
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的成像情况。
1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睛,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睛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远视。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12.上图为眼球结构。
(1)图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
(2)某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如图的成像特点,该人患的是________,需要佩戴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题;共20分)
13.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钢球悬挂起来。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上画出小钢球摆动到B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平面镜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且在凸透镜右侧焦点上,请画出:①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②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3)如图,光源S经平面镜MN成像于S?,人眼位于P点可以观察到S?,若将遮光板从上往下慢慢移动,通过作图确定人眼刚好从能看到像S?到不能看到像S?的遮光板位置(画在答题卷中,保留作图痕迹)。
14.光学和力学是科学学科中两块重要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眼镜”成为今年两会“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①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②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2)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在图丁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________处进行实验时,发现在浓盐水中的压强比在水中的压强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7分)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厘米。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_____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的________方;
(4)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眼镜(近视/远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1)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和摄像机利用这个原理工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4)根据摄像机镜头的成像原理分析。
【解答】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B
【解析】【解答】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分析】掌握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及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答案】
A
【解析】【解答】眼球壁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故答案选A.
【分析】虹膜上有色素,中央的小孔为瞳孔。虹膜依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脉络膜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睫状体肌肉的收缩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4.【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观察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C错误;
D、把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减小,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即光屏应远离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和应用: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1)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即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6.【答案】
B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并且成虚像规律为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
【解答】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所以为了看得更大的清晰的像,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答案为:B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30cm﹣2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5cm,像距v=30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8.【答案】
A
【解析】【解答】A、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故A说法正确.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故C说法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该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
9.【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题。规律如图
序号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1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2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3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
物像异侧
4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5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解答】照相机属于序号1
的应用,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0.【答案】
(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近视眼
【解析】【分析】(1)如果在光屏上找不到清晰的实像,可能是物体现在焦距以内,这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
【解答】(1)

4
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说明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现在不成实像而成虚像,且像和蜡烛在同一侧,因此他应该:
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成像在视网膜前,这是近视眼的症状,
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1)
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近视眼
11.【答案】
远视眼;A
【解析】【分析】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矫正远视,可配戴相应的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解答】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睛,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远视眼。图示新型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远视。张老师戴上这种新型眼镜,就可以通过A区看远处同学,B区看近处的课本。
故答案为:远视眼;A
12.【答案】
(1)凸透镜
(2)近视眼;凹透镜
【解析】【分析】1、眼球相当于一架高级的照相机,能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块凸透镜;
2、近视眼时物体所成的像成像的视网的前方,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上方。
【解答】(1)图中晶状体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图中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人将看不清物体,该人患的是近视眼,可通过佩戴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的上方,重新变得清晰。
故答案为:(1)凸透镜?
(2)近视眼;凹透镜
三、解答题
13.【答案】
(1)
(2)
(3)
【解析】【分析】(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完成作图;
(2)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和反射定律完成作图;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只有反射光线经过P点,人才能看到镜子里的像。只要将像点和P点连接就能找到入射点,进而确定那条入射光线的位置,而这条光线的位置就是遮光板要达到的位置。
【解答】(1)小球在B点时,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在小球的重心上,方向沿细线向上。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在小球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2)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上;
②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就是平面镜的入射光线,而焦点就是入射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主光轴下侧做出反射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
(3)首先将像点S'与P点连接起来,与平面镜相交,这个交点就是入射点;然后将入射点和发光点S连接得到入射光线,最后将遮光板向下移动,直至与入射光线相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14.【答案】
(1)视网膜;小于;凹透镜
(2)b、c;浓盐水中
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比在水中的大或
c
点的
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比在
b
中的大
【解析】【分析】(1)①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厚,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根据晶状体的厚度判断焦距的大小;
②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太强,因此应该使光线发散,使用凹透镜矫正;
(2)探究液体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密度;U形管两边的高度差可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解答】(1)①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厚,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而凸透镜的厚度越大焦距越小,因此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②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在图丁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bc处进行实验时,发现在浓盐水中的压强比在水中的压强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浓盐水中
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比在水中的大或
c
点的
U
形管内液面高度差比在
b
中的大。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10.0
(2)放大、倒立;40
(3)下;下
(4)B
(5)远视
【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等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大于像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当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对调,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只是大小不同;
(3)当物体不动时,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随凸透镜的高度变化而变化;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
(4)当物体在一般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分析即可;
(5)首先根据光屏的移动方向确定光线是发散还是会聚了,进而确定该透镜是哪种透镜,最后确定是哪种眼睛即可。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20cm-10cm=10cm;
(2)如图乙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因此成像的性质为:放到、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是:25cm-10cm=15cm,因此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像距同样为15cm时,即光屏所在刻度为:25cm+15cm=40cm时,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3)
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
那么像必须向下移动,因此把凸透镜向下调节。因为蜡烛火焰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蜡烛火焰的像的中心在主光轴的下方;
(4)
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
,此时物距为:16cm-10cm=6cm<10cm,因此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和蜡烛在同侧,因此应该到凸透镜右侧观察,故选B;
(5)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光线会聚了,那么镜片肯定是凸透镜,因此该眼镜是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