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4 16: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会准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实行名数的互化,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探究和迁移等水平,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_è??è?????0???_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各种度量单位及相邻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在本册也刚刚学习了体积单位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过程中我将让学生通过类比、知识迁移等方法,先大胆猜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进而通过课件演示和计算活动实行验证猜想,并教会学生使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_è??è?????0???_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名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_è??è?????0???_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天,小明的爸爸给小明和妹妹各买了一个魔方。爸爸说魔方一个是216立方厘米,另一个大约是0.2立方分米,让小明先选一个。小明说:“我是哥哥应选择小的,大的让给妹妹,我要0.2立方分米的那个魔方吧。”爸爸笑了笑,递给小明一个魔方,夸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然后拿出另一个魔方,小明发现妹妹的魔方和自己的大小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与同桌讨论、交流一下吧。
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有什么关系吧。
师课件揭示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数学情境,不但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_è??è?????0???_活动2【讲授】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回顾旧知,大胆猜测。
1、师课件出示: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 1 米? =10分米?
?????????????? 1分米=10厘米
?????????????? 1厘米=10毫米
?????????????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师课件出示: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师随之课件出示:
相邻的两个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3、师:请你猜猜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 学生回答: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1000。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类推,对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的验证埋下伏笔。
(二)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师课件出示:
①、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②、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师课件出示:
两个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一个棱长为10厘米。
 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能够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分组汇报交流结果,师课件演示。
①、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能够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师板书)
②、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观察、想象,深入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及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道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技能。
(三)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课件出示)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很快发现,并汇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师板书)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师:观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后汇报:(师课件出示并板书)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课件出示课本34页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汇报。
(四)初步感知名数的转化
师课件出示:口答填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米=(  )分米=(  )厘米
500厘米=(  )分米=(?  )米
学生汇报发现,师课件出示: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
??????? 高级单位的数×进率(数字会变大)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
???????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数字会变小)
【设计意图】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进率和建立相对应的空间观点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旧知到新知、从猜想到验证、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并通过合理类推、课件演示、持续观察,发现规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_è??è?????0???_活动3【活动】三、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师课件出示):
(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①、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在书上完成。
②、同桌之间交流方法后汇报,师课件出示:
想:?? 1m3 ??= ??1000 ?d m3
3.8 m3? ×1000??? =?? 3800 ?d m3
想:? ?1000 c m3 ???=? 1d m3
2400c m3 ÷1000?? =?? 2.4? d m3
2、随堂练习,师课件出示:
口算下列各题
320 立方分米 = (???? )立方米
5.8 立方分米 = (??? ?)立方厘米
1.06 立方米 = (???? )立方分米
70 立方厘米 = (???? )立方分米
8.9 平方米 = (???? )平方分米
学生个别口答,集体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师:相关包装的问题,大家想想应怎样解决呢?
师课件出示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 ①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 ②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
?? ③师课件出示(包装箱图及规格):????????????????????????????????
??V=abh?????????????????????????????
?? ?=50×30×40
??? =1500×40
????=????????? (c m3)
??? =????????? (d m3)
?? ?=????????? (m3)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0.06 m3。
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小明爸爸一样的魔方,却说一个是216立方厘米,另一个大约是0.2立方分米了吗?
学生回答,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教学例3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与同桌交流算法,让学生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新知,接着设计了随堂练习,让学生直接地使用新知,去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例4的教学,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后的提问体现了首尾呼应和《新课标》中的“增强估算”的理念,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_è??è?????0???_活动4【练习】四、课堂练习。
师课件出示习题:
1、一根长方体木材,长2.2米,如果锯短4厘米,它的体积就能减少56立方厘米,这段木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钢铁厂生产一种长方体钢材,长是3.5米,宽和厚都是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材重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①、学生独立作业时,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注意单位是否统一。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②、师巡视指导。
③、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一步使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行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审题、分析等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_è??è?????0???_活动5【活动】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既可考查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况,又让学生对新知加深印象,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方法。
_è??è?????0???_活动6【作业】六、课后拓展延伸
1、 一个包装盒,如果从里面量长28cm,宽20cm,体积为11.76dm3。爸爸想用它包装一件长25cm,宽16cm,高18cm的玻璃器皿,是否能够装得下?
2、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dm、5dm、4dm,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它们的体积相等吗?
【设计意图】灵活性强的练习具有挑战性,既能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新知的水平,又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_è??è?????0???_活动7【活动】七、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d?m3???=?1000??c?m3??????????1??m3?=?1000??d?m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_è??è?????0???_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探究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利用其进率实行相互转化而安排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类比、知识迁移等方法,根据已掌握的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为10,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100,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联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研究方法展开探究,验证猜想。汇报时,学生从摆小立方体、计算面积等方法推导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为1000。进而通过课件演示和计算活动实行验证猜想,并教会学生使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实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结论,然后再使用次结论实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二)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我都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有特色,学生很容易接受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在头脑中却难以留下清晰深刻的表象,如果不经过后面的观察及拼摆和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纵然在课堂上知道了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因为头脑中不会有很清晰的表象,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容易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弄混淆。学生交流、演示能够作为对前面理论结论的验证,又能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空间表象,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