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4 16:2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年级3月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小题,48分)
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家辈出。春秋末孔子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战国荀子主张“君舟民水”,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上述思想共同体现了
A.古代朴素的民主意识 B.传统文化的人文特质
C.古代传统的民本理念 D.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
2.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根据材料,判断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正确的是
A.能印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 B.属于商鞅改革的文献史料即二手史料
C.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 D.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3.《管子·小匡》载:(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优势是
A.有利于工匠技术提高的环境 B.有技术高超规模庞大的工匠队伍
C.有推动阶层流动的社会平台 D.有利于技术在民间的交流与传承
4.如图是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A.《搜神记》《农政全书》 B.《二京赋》《石头记》
C.《子虚赋》《牡丹蕉石图》 D.《汉书》《聊斋志异》
5.明末清初有思想家指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又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和“工商皆本”。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A.维新改良 B.治事救世
C.弘扬人文 D.民主启蒙
6.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长期领先于西方 B.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重阻碍科技成果进步
C.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繁荣 D.现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
7.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到: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的认识最深刻的是
A.传统意义的“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 B.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国人的集体诉求
C.惊醒了晚清政府“师夷长技”的美梦 D.甲午战败直接推动了民主意识传播
8.康有为曾说:“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与其宣传思想的方式最为一致的历史事件是
A.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全国国营厂矿的职工的直接工资,1952年比1949年年平均增加37%左右。同期,全国农村消费品购买力显著增加,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1952年的经济状况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国民经济恢复状况良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初显 D.城乡经济改革效果突出
10.(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里,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新中国相应的应对举措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成立亚投行
B.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加入世贸组织;开展全方位外交
D.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带一路”战略
11.《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统计,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据此对上述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的基本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美国受滞胀影响由增长到剧减 B.日本受滞胀冲击由激增到减速
C.苏联因体制改革顺利保持增长 D.中国因改革开放保持激增态势
12.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头辩论。从决议在议事会提出,经过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到最后形成决议,几乎都是口头进行。这一现象
A.提高雅典民主的决策效率 B.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兴起
C.强化了雅典公民参政意识 D.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
13.如表所示:
意大利 伽利略(1564-1642年) 研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体,近代实验科学奠基者
英国 牛顿(1643-1727年) 发现万有引力
意大利 布鲁诺(1548-1600年) 提出宇宙无限论(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名义烧死)
德国 开普勒(1571-1630年) 认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材料说明了
A.国家经济发展与自然科学发展正相关 B.宗教改革带来的两面性影响
C.自然社会科学研究面向现实、重实践 D.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进步
14.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说:“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该现象说明
A.科技进步之路的曲折 B.人文精神的发展
C.宗教派别的交锋 D.生物进化理论的局限
15.湖畔派是18—19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派别。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下列与他们的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苹果车》 C.《老人与海》 D.《泉》
16.对于下面两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美国漫画(1949年) 图二:苏联漫画(1947年)
A.艺术加工的漫画不具有史料价值 B.图一肯定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援助
C.意识形态影响官方对事件的评价 D.图二讽刺了美国对欧洲整体的援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2分)
17. (16分)【贫困问题与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贫困问题凸显。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状况界定产业不足20亩等值价值为“贫民”,以此为标准对乡村贫民的租赋、差役减免,对城市贫民的免役钱、房租减免;建立义仓等济贫仓储,养济院等济贫机构,安济坊、施药局等医疗救助和丧葬福利机构等。上述措施,大都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系列性的济贫法规。政府也鼓励精英和富民参与救济,颁布“安恤法”,对“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令近亲、乡里养恤;出台“义仓法”,强制中上等税户交纳赈济贫民;完善“劝分法”,鼓励富民救济贫困,以此推动了宋朝民间慈善的兴起。
——摘编自张文、康文籍《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提到了“共同富裕”的概念……1987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将扶贫开发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尤其是开发式扶贫、全方位扶贫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降至2018年底的1660万,贫困发生率降为1.7%,成为全球范围内脱贫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黄承伟、刘欣《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扶贫思想。(6分)
18. (12分)【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19世纪是个政治上疾风骤雨的时代,但并非所有的政治变革都能被冠以“革命”之类的词汇。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究其原因,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政治动荡,并且都以激进和暴力为特征。不过这些革命有很多都失败了,还有很多偏离了人们起初的设想。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变通地理解革命这个词,把那些政治集团快速或者基础性的反常的更替也算进去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时代有许多非暴力性的政治变革达到了革命性的结果。
??????????????????????——摘编自罗伯茨《欧洲史》
材料反映了作者对19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围绕“政治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 (12分)【社会发展与思想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说明其反映的思想潮流及其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贡献。(6分)
20.(12分) 【现代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建国以来15次阅兵仪式上首长指示(局部)简表
时间 阅兵首长 所做指示内容要点
1949年 朱德 庆祝军事胜利、指示战斗任务、提出命令(军事解放与镇压反革命)
1953年 朱德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致谢中苏友谊、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学习苏联)
1954年 彭德怀 庆祝与总结五年来建设成果、宣告国家武装写入宪法、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学习苏联)
1955—1956年 彭德怀 回顾与总结建设成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
1959年 林彪 回顾与总结十年建设成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着重政治学习、加强国防军事建设、支援人民参与大跃进)
1984年 邓小平 回顾历史、总结国家建设成果、对外开放与维护和平、和平统一
1999年 江泽民 回顾历史、坚定政治立场、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外交与维护和.平、团结人民、未来发展展望
2009年 胡锦涛
2019年 习近平
——据许农合《国庆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从阅兵首长指示内容的演变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有史实依据。)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年级3月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CB 6---10 AABBA 11---15 BBDAA 16 B
二、非选择题
17.(1)特点:(6分)①分类施策;确定贫困标准;②救济种类较全,覆盖了居养、医疗、丧葬,形成体系;③设立专门机构管理;④以法规制度为保障;⑤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每个要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4分)①政治上,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
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民容易贫困;
③思想上,受儒家仁政等思想的影响。(每个要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评价:(6分)①继承发展了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②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④为切实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理论基础;⑤为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提供理论借鉴。(每个要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8.(12分)示例一?19世纪是政治变革的时代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和英美代议制政体的建立,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历史潮流。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反抗封建专制,建立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高潮。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兴起,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趋于完善。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防止暴力冲突和促进社会稳定。俄国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和巩固统治增强国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农奴制,极大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向近代化,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在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掀起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快了走向近代民主的步伐。
法国大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持续不断,最终通过1875年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美洲经过反殖民斗争,部分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也有所发展。
19世纪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不断的推动各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
示例二?政治变革具有多样性
英国的代议制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18世纪后期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国内各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代议制的成熟使得英国政治变革可以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
美国建立之初,南北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种差异和矛盾日益突出。南北政治、经济斗争表现为分裂与统一的斗争。
19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变革,既有排除外国势力的斗争,也有国家统一的性质,更有政治民主化的色彩。
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变革则具有鲜明的反殖民斗争的性质。
示例三?非暴力变革可以达到革命的效果
示例四?19世纪是革命的时代,通过暴力革命不断推动政治变革
19.(1)(6分)①图一是“福州船政学堂”,反映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潮。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迈开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②图二是《新学伪经考》,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宣传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潮。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③图三是《青年杂志》,反映了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图四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与思想根源。
(2)(6分)①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细化为:中共二大的最高、最低纲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及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
②新中国成立后,结合国情,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创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民主制度;
③通过三大改造,成功解决了落后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难题;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探索,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其它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亦可)
20.(12分)示例:论题:阅兵首长所做出的指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阐述:从建国初到1956年,我国处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新中国先后开展了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运动;这一时期,我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苏联的支持下,实行“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从1949到1956年的阅兵指示回顾了过渡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深化发展,外交政策也有所调整,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这一时期的阅兵指示注重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和外交成果和和平统一大业进行回顾和展望。
综上,阅兵式不仅是一种军事仪式,也是一种国家纪念仪式,更是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得以维系和持存的一个关键手段,它体现在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他如“阅兵指示的内容由时事政治宣言转化为历史记忆与展望未来发展的国家报告”,“阅兵指示内容具有典型的继承发展特征”“阅兵指示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阅兵指示反映我国外交、对台政策的与时俱进、演变等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