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综合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综合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25 17: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现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从生物分类学上,同属于哪个物种?(

A.蒙古利亚人
B.智人
C.直立人
D.能人
2.从进化观点来看,高等生物起源于(

A.多细胞动物
B.水生藻类
C.低等动物
D.单细胞生物
3.原鸡每年产卵8~12枚,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可产二三百枚,这是(

A.饲养方式不同引起的
B.食物营养不同引起的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4.家禽、家畜新品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帝创造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5.人类学家把(
)作为人、猿分界的主要标准
A.下肢增长
B.骨盆变短增宽
C.直立行走
D.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
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7.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根据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帝造物的结果
C.代代使用的结果
D.繁衍后代的需要
8.“生物进化树”可以简明地表示出生物进化的规律,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小体型到大体型
9.在原始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于(

A.原始大气中
B.原始海洋中
C.冷却降雨过程中
D.上帝的恩赐
10.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九种动物.图中①一⑤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⑤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③②⑤④①
11.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

A.人工选择
B.天敌的影响
C.环境的改变
D.温度的改变
12.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众多游人,菊花的种类很多,其原因是(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环境变化的结果
D.为适应环境而产生变异
13.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B.生物进化由水生到陆生
C.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D.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A.由水生到陆生
B.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简单到复杂
15.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反映了我国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它可以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提供证据。它能证明的生命进化阶段是(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简单的有机物
B.从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从复杂的有机物形成更为复杂的多分子体系
D.从复杂的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细胞
16.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陆地上起源的
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
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
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17.原鸡进化成了不同品种的鸡是(

A.鸡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B.鸡内部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8.在以下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黑猩猩
B.马
C.美人鱼
D.长臂猿
19.人区别于现代类人猿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发达的大脑,有语言和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20.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
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A.△→口→☆
B.☆→口→△
C.△→☆→口
D.☆→△→口
21.人类进化的阶段,正确的是(

A.南方古猿与能人
B.直立人
C.智人
D.以上三项都是
22.从进化树可以看出,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

A.鱼类进化而来
B.两栖类进化而来
C.爬行类进化而来
D.节肢动物进化而来
23.萧山医院常需静脉点滴0.9%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是由于要保持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A.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B.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D.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
24.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二、非选择题
25.越简单、________的生物形成的化石出现在________的地层里,越复杂、________的生物形成的化石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26.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________,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________敌害或者________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27.图一所示的是进化树,简要表示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真空后将CH4、NH3、H2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
(2)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________。
(3)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4)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____。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28.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如图是物种A化石和物种B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下面判断错误的是________。
A.物种A比物种B更复杂、更高等
B.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
C.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D.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
(2)由此可判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________、________、由水生到陆生。
29.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________。
30.如图是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鸟类和[②]________都是由古代的[①]________进化来的,古代的[①]________则是由古代的[④]________逐渐进化来的。
(2)裸子植物和[③]________植物的共同祖先是原始的蕨类植物。
(3)自然选择学说指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存在________倾向,能够产生大量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____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此进行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那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________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4)达尔文在环球考查中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树木花草都很低矮,这里的昆虫有的无翅,有的残翅。请分析:
①该岛昆虫的祖先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或残翅。刮大风时,________的昆虫会被风刮到海水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________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________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选择作用;
②暴风对昆虫两种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________而实现的。
31.胚胎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如图是几种脊椎动物(蝾螈、鸡、黑猩猩、人)胚胎发育过程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极为相似,这说明它们都有________,也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________关系。
(2)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态结构很像鱼,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图中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其他趋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
(3)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2.如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人的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
0
1
12
13
21
35
44
(1)基于这些数据,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________;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________。
(2)从上表中看,人和___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_______。
(3)上述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法,为生物的________提供了证据。
33.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________,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________。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________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共同进化
D.相互选择
(4)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第21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智人种。
2.【答案】D
【解析】生命的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由此可见最初的生命应该是单细胞的生物,而后由此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的。
3.【答案】D
【解析】原鸡有的产蛋多,有的产蛋少,产蛋的多少是能遗传的。人们保留产蛋多的鸡,淘汰产蛋少的鸡,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鸡产蛋多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形成产蛋多的特点。所以原鸡每年产卵8~12枚,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可产二三百枚,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4.【答案】C
【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家禽、家畜新品种形成,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答案】C
【解析】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6.【答案】D
【解析】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因缺少天敌会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
(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当鹿超过一定数量后,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然后趋相对于稳定。因此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的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7.【答案】A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公鹿的鹿角由于经常在争夺配偶中作为武器,这样鹿角发达的公鹿一般都能找到配偶,其性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现在鹿角发达的公鹿类型,而鹿角不发达的公鹿由于得不到配偶,其性状得不到传递,而被淘汰。
8.【答案】D
【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9.【答案】B
【解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10.【答案】B
【解析】①马属于哺乳动物,②蜗牛属于软体动物,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④鱼属于鱼类,⑤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
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所以,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即②③④⑤①。
11.【答案】C
【解析】A: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原因的一个方面,实质上也是在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故不符合题意。B:生物的天敌是生物生存环境的一部分,生物进化的原因不可能仅仅是天敌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C: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温度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一些生物的生存,但不会是所有生物进化的原因。故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因此,菊花的种类很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13.【答案】C
【解析】通过研究证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现存各种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答案】B
【解析】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5.【答案】B
【解析】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B正确。
16.【答案】C
【解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17.【答案】D
【解析】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原鸡进化成了不同品种的鸡,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答案】A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在DNA、大脑、内脏器官的大小,面部的形状和功能上都很相似,黑猩猩染色体数目与人类相近是24对,血清免疫实验记录与人类最接近97%、人类100%,因此,黑猩猩与人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1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人的表情丰富,而动物也有丰富的表情。
20.【答案】A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
21.【答案】D
【解析】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22.【答案】C
【解析】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23.【答案】D
【解析】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0.9%,无机盐的含量相同,说明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A正确;人体血液的“矿化度”与海洋相同,说明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B正确;人体血液的“矿化度”与海洋相同,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C正确;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说法不严谨,没有科学依据,D错误。
24.【答案】A
【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二、
25.【答案】越低等
越古老
越高等
【解析】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而形成与不同地层里的化石也印证了这一点,越古老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26.【答案】保护色
躲避
捕食
【解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
27.【答案】(1)f
(2)原始大气
氧气
(3)原始海洋
(4)A
【解析】(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3)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
(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8.【答案】(1)C
(2)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解析】(1)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因此物种A比物种B更复杂、更高等;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而不能说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如高等的原始哺乳动物不一定是由低等的生物原始两栖类进化来的,故选项C错误。
(2)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9.【答案】水生到陆生
【解析】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0.【答案】(1)哺乳类
爬行类
爬行类
两栖类
(2)被子
(3)过度繁殖
食物
生存斗争
不利
(4)①有翅
变异
大风
②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解析】动物类群①是爬行类,动物类群②是哺乳类,植物类群③是被子植物,动物类群④是两栖类。
(1)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因此鸟类和②哺乳类都是由①爬行类进化来的。古代的①爬行类则是由古代的④两栖类逐渐进化来的。
(2)植物的进化历程:
因此裸子植物和③被子植物植物的共同祖先是蕨类植物。
(3)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
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①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②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能够存活下来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1.【答案】(1)共同的原始祖先
亲缘
(2)低等
高等
水生
陆生
简单
复杂
(3)自然选择
【解析】(1)一切高等动植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说明高等生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区别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这种现象说明了它们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这也说明不同物种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2)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3)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几种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晚期,形态结构出现很大差异,能分出不同的生物,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2.【答案】(1)细胞色素c之间的差别反映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2)酵母菌
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大
(3)进化
【解析】(1)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2)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4,因此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33.【答案】(1)变异
可遗传的
(2)生存竞争
方向
(3)C
(4)自然选择
【解析】(1)达尔文认为,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有了这个特征,物种才能稳定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因此,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生存竞争。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共同进化,鹿跑的越来越快,越来越灵活;而狼跑得更快而凶猛。故选C。
(4)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