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梦的含义、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
了解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五大发展理念;
4、了解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1、提出
(1)时间:2012年11月
(2)提出者:习近平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习近平
前言:《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复兴之路》展馆
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⑤走中国特色主会主义道路
2、本质内涵: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国家富强(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民族振兴(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人民幸福(中国梦的落脚点)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
国家富强梦
国家不富强,
就会被人欺侮;
国家强大,
中国人在世界上
就有价值、有地位、
有精神、有尊严
航母梦
飞天梦
强军梦
民族振兴梦
不允许任何其他民族对华人进行歧视,更不允许欺凌蹂躏。华人会活得更有尊严,受到公平的待遇。
(2)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
(3)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
人民幸福梦
国家好,民族好,
人民才会好。
中国梦的依靠在人民,发展也在人民,而个人之梦也只有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能成真。
3、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必须走中国道路
近代化
探索道路
中国
革命道路
中国
建设发展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站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富起来
强起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的。
2、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
封建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走别国的路
走特色之路
(2)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实质)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小康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温饱水平
(发展水平)
1956年
1990年底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党100周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国100周年: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5、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内容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总方略、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实现的目标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更稳定的工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恩格尔系数低于40%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城镇化率达到50%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大学入学率20%
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实现的目标
目标: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2年,中共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依法治国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实现的目标
2012年,中共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12月
全面从严治党
意义: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
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6、“四个全面”的意义
三、五大新发展理念
1、提出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创新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
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
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开放
开放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共享
共享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必须将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绿色
重要体现、模式
共享
本质要求、 目的
协调
内在要求、方法
开放
必由之路、 途径
创新
动力
五大理念
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3、意义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目标
(1)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
对内举措: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②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科学判断。
对外举措:十八大以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 ,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013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更加自由和便利。自贸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的重要支点。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必将使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
意义:这些措施的实行,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影响
(1)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
(2)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宏伟蓝图
小结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新发展理念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提出
含义、
基本内涵
实现途径
内容
意义
意义
成就
表现
提 出
目标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