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第三中学 2020 学年第二学期 返校考
高二历史 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德军统帅部深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为此制订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迂回包围,速战速决”的策略(如图)。影响该策略施行效果的因素有
①德军进攻速度过快,尚未站稳脚跟②俄国较快完成动员,迅速投入作战
③英国海军顽强抵抗,摆脱被动局面④比利时放弃了抗争,成为了仆从国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言论,正确的是
①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皮洛夫)
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中国段祺瑞)
③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格雷)
④这场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3.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二部分
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
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下列不属于美国向中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A.借此平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怒潮
B.利用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
C.摆出友好姿态以取得中国对其相关外交的支持
D.依靠中国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4.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计划与军事行动匹配正确的是
A. 施里芬计划——索姆河战役 B. 霸王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
C. 黄色方案——德军闪击法国 D. 火炬计划——英美西北非登陆
5.右图所示漫画《屠龙者》以战火中的伦敦城为背景,丘吉尔身披
战甲,成功斩杀来犯的巨龙。配文为:“这条龙已被彻底地斩杀了,现在
让我们来迎战下一条吧。”该画作
A.充满了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期待
B.表达了英国不列颠之战后的必胜信念
C.肯定了英国赢得阿拉曼战役的重大意义
D.称赞了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的《大西洋宪章》
试卷第1页,总11页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给法西斯以重创。
这次作战的指挥者是
A. 蒙哥马利 B. 隆美尔 C. 艾森豪威尔 D. 朱可夫
7.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采取引水
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
A. 魏国、赵国、楚国 B. 赵国、楚国、韩国
C. 韩国、魏国、赵国 D. 楚国、魏国、韩国
8. 长安,是中国十三朝古都,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下列有关长安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兵马俑在此发现 B. 松赞干布遣使来此请求通婚
C. 在此地设置羁縻府州 D. 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9.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表现出了平等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主要表现在
①册封东突厥的首领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禁止对少数民族地区用兵 ④以和亲的方式加强同吐蕃的交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孔子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下列各项中,符合孔子的“君
子”人格规范的是
A. “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B.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 D. “君子忧道不忧贫”
11.斯坦格鲁认为:掌握证据的一般概念后,他(亚里士多德)界定了研究万物所得到的证
据与有关这些事物的真实结论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他就给世人指明了科学的方向。单单
这一项功劳就令人印象深刻,为他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项“功劳”是提出
A.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B.哲学的研究对象
C.三段论的工具科学 D.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12.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樹。下列关于他的各项活动,
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斯顿草原大战,赢得“铁骑军”称号②解放“小议会”,被拥立为终身护国主
③组建“新模范军”,发动纳西比战役 ④发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中转贸易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13. 华盛顿在《告别辞》中说:“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
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
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华盛顿在此强调的
是
A. 地理条件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B. 不要轻易地同外国进行结盟或冲突
C. 互不干涉内政是美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D. 美国为实现孤立应隔断一切外在联系
14.史载,拿破仑曾向政府力陈一项计划,“不但可夺英国人在地中海中之商权,而且可断其
东通印度之孔道”,实则拿破仑存心“仿古代亚历山大之东征”,若政府陷于“无以自存之
域,然后彼可树救国之帜幡然返国矣”。此计划是
A.远征意大利 B.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 C.远征埃及 D.与英国争夺戈雷岛
15.列宁说:“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
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下列人物的政治
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④甘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卷第2页,总11页
16. 孙中山和甘地两位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对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斗争,创建了新型国家
B. 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创立一条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普遍道路
C. 孙中山和甘地都排斥西方文明,主张发展独立的民族工业
D. 非暴力思想和“三民主义”指导本国人民摆脱了殖民枷锁
17.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
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
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
③开创了无产 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列宁和邓小平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下选项中能体现他们的共识的有
①重视农业生产 ②建立经济特区 ③主张吸引外资 ④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9.中央党校教授赵福亭认为:毛泽东是20世纪的伟人,在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都留下了
印记。毛泽东在20世纪30、40年代留下的印记是
A.开展土地革命,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C.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沈志华在《中苏关系史纲》中指出:“莫斯科对中共革命的指导,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
体政策文件的制定,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
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作者意在阐述
A.共产国际对中共革命的消极影响 B.井冈山革命道路形成的原因
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D.中国与苏联矛盾的历史渊源
21.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
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牛顿的伟大贡献是
创立了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量子力学 D. 相对论
22.2009年,在诺贝尔奖各奖项即将揭晓之际,诺贝尔基金会评出了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
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其中之一是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
斯坦是一名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
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评价爱因
斯坦,主要依据是他
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 B.创立现代物理学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D.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
23.学习历史要重视人类文明史上的关键时期。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社会发展到巅峰期,遂
被称为古典时代。这一时代的希腊
①哲学家的研究重点从自然转向人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奠定
③第一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 ④帕特农神庙建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据《汪氏宗谱》记载:“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
试卷第3页,总11页
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有关此“都会”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山傍水,布局方正,中轴对称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
D.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25.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中,有一类文化遗产与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不
同,他们反映的不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和辉煌的成就,而是黑暗的历史和残酷的暴行。
下列有关这类文化遗产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成为贩卖黑奴的主要动力
B.18世纪英国殖民者修建了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奴隶堡
C. 奥斯维辛集中营群是德国纳粹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罪证
D. 德国统一后第一任总理勃兰特再次重申德国政府的道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17年1月31日,德国人将重新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攻击的消息通知威尔逊。他
们声称,只要在不列颠群岛周围或地中海区域内一发现任何商船,他们就将它炸沉。威尔逊
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且下令武装美国货船。同时,齐默尔曼电报的公布,使许多美国
人相信德国人确实是侵略者……在2月和3月,有几艘美国船被炸沉。美国人认为所有这些
活动触犯了他们作为中立国的权利,威尔逊最后断定,德国是一种威胁。1917年4月6日,
国会通过令人振奋的参战宣言。美国之参战将“使全世界民主制度不受危害”。
——摘编自《美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并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6分)
材料二 国联的构思源于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的最后一点成立国际联合组织。1920
年1月10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1922
年国联签发南森护照予无国籍难民,最终被52个国家承认。20世纪20年代,国联曾成功地
解决一些小纷争,但对于30年代较大的冲突及二战,则显得力不从心。1946年4月18日国
联正式解散,由联合国所取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三 1938年10月,一场主要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宜昌大撤退开始。从宜昌抢运出的单
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
试卷第4页,总11页
研院所、珍贵文物等。600多家工厂,数以万计的抢运入川的专家、技术工人,以及十多万
吨物资设备,很快就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区,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工业
命脉,保存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实力、政治实体、工业命脉、教育传承和文化、商业事业的精
华,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敦刻尔克大撤退,……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
33万人。 ——摘编自徐文杰《世界知识》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大撤退的历史作用。(不得抄材料)(5
分)
27.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虽然人口持续增长,实际生活水平却大约提高了35%。这是
史无前例的事情。经济发展固然重要,然而经济发育的社会环境、市场活动主体的自由度及
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宗教、政治观点多元,任何
差错都了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取得了足以令人称道的重大成功,
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真正增长。 ——摘编自侯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
的努力。(5分)
材料二 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显示了联合王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同期英国通过议会制
度改革,推动了民主化运行机制,以促进民众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所有这些都表明了
英国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趋势。这一趋势得益于英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思想观念的长期发
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源于17、18世纪经济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发挥着超越历史时
空的发酵作用。 ——摘编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
势”的“思想观念”。(6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他们之间
的矛盾不断激化。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得不加以
改变,从而引发欧洲两大军师集团对峙的最终形成,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改变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试卷第5页,总11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历
史事件。并写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最终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以及其间最主要的矛
盾。(4分)
28.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
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
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
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
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
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
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
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
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
和殿的相应职能。并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5分)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
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5分)
2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中央集权性的城市规划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成为罗马独特的艺术形式。罗
马最著名的公共建筑……,一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可以同时容纳五万人。圆形空间可以适应
同时涌入或疏散众多观众。五万人同时进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竞技场以分散在圆形各边的
拱门,依据编号,使观众分流,从不同的方向进出,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难题。
试卷第6页,总11页
——摘编自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材料二 詹天佑在修建滦河大桥时,多方测量滦河水流地址等情况,新选桥址……在主
持修建京张铁路时,不顾塞外飞沙走石,风吹日晒,在深谷和崖间测绘,记下各种第一手资
料。他勘测三条路线,反复掂量施工成本,难度,铁路效益,最后定为关沟线。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请写出罗马“最著名的公共建筑”的名称以及建筑特色。并说明
罗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解决人口拥挤的难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詹天佑在建造中国铁路过程中的创新之举,并用一句话
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4分)
试卷第7页,总11页
德清县第三中学 2020 学年第二学期 返校考
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B C A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C A B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A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6.(1)原因: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与英法等协约国的经济
利益联系密切;战后争夺世界霸权。(3分)
影响: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协约国胜利的进程;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参战;为战
后美国插手欧洲事务创造了条件。(3分)
(2)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写到具体的作用亦可得分)推动了联合国的建立;其实质是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没有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
(4)宜昌大撤退转移了重要战备物资,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保障了抗战工作的基
本运转,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任意回答三点,3分。若答出政治教育文化的历史
作用,亦可得分)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法保留了大量坚持战争的有生力量,为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2
分)
27.(1)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
商业。(5分)
(2)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析学说。(3分)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3分)
(3)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时间:1907年; 标志性事件:英俄缔约。(2分)
矛盾:英德矛盾。(1分)
试卷第8页,总11页
28.(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
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3分)
经验:根据因地制宜、“修民心”的原则来处理边疆和民族关系。(2分)
(2)选择①: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②:
康熙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
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
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5分)
29.(1)名称:古罗马大斗兽场。(1分)
建筑特色:将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相结合,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美感相结合。(2分)
解决:中央集权性的城市规划与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相结合;圆形建筑设计,适应众多观众
的同时涌入或疏散;拱门设计,便于观众分流。(3分)
(2)创新:用新式气压沉箱法修建滦河大桥;设计“人”字形路线,延长坡面,减小坡度;
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3分)
思想:技术报国。(1分)
试卷第9页,总11页
德清县第三中学 2020 学年第二学期 返校考
高二历史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6.(1)
(2)
(3)
27.(1)
(2)
(3)
试卷第10页,总11页
28.(1)
(2)
29.(1)
(2)
试卷第11页,总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