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一心报国
·····
课题
体裁
主题
《10.古诗三首》
古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回忆录
《12.为人民服务》
议论文
《13
.金色的鱼钩》
小说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瞅
绞刑
避免
僻静
严峻
chǒu
xíng
峻:①(山)高大:险峻。②严厉:冷峻。
严峻:
①严重。
②严肃;严厉。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
①
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庭审
被害后
时间顺序
(8-18)
(19-29)
(30-33)
(2-7)
李大钊是谁?
军阀张作霖是谁?
3.李星华是谁?
◎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课前查资料
1926年3月,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斗争,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
课前查资料
课前查资料
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1927年4月6日,与父亲李大钊一同被捕入狱。出狱后,她受父亲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事业的道路,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就是为真实地记录父亲李大钊遇难前后的经过,表达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
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课中查资料
面对酷刑,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敌人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亲自出马,他以同乡的身份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一心报国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军阀张作霖派人检查
工友阎振三被抓
局势越来越严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
意志坚定
忠于革命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神态、动作描写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神态、动作描写
泰然自若
大义凛然
◎
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一种体裁——回忆录
三处细节——外貌、神态、言行
一种方法——查阅相关资料
体会人物品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文中关于李大钊的细节描写,圈圈画画,
做好批注,体会人物品质。
3.搜集李大钊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课后学习建议(共27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庭审
被害后
查阅相关资料
写作背景
历史人物
……
课
前
课
中
详尽资料情形细节
……
研读细节
外
貌
神
态
言
行
◎
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
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被庭审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
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被庭审
课中查资料
李葆华是李大钊的长子。在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影响下,李葆华很早便走上革命救国之路。16岁那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之后成了父亲工作的得力助手。1927年4月父亲被难后,根据组织指示,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到日本留学。1931年5月,李葆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回到上海,参加上海留日学生会、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开展的反日爱国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之后,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着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
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被庭审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父亲可能会说……
“我的爱人、我的女儿们,我知道我就要被害了。对不起,我不能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父亲可能会说……
“我的好女儿,你懂事了,长大了,我为你刚才的行为感到骄傲!”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父亲可能会说……
“孩子们,你们不要害怕,死亡算得了什么!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就是死得其所!”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父亲可能会说……
“孩子们,革命还未胜利,我们仍要努力。你们要和哥哥一起完成我未尽的事业,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股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着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
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被庭审
视死如归
忠于革命
勇于献身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慈爱可亲
高度负责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同学们,像李大钊这样的爱国志士,你还想到了哪些?
狼牙山五壮士
刘胡兰
董存瑞
课后查资料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查阅相关资料
1.叶挺是谁?
2.叶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囚歌》?
3.
“为人进出的门”指什么?“为狗爬出的洞”又指什么?
……
知体裁,明特点
按顺序,理脉络
查资料,促理解
抓细节,精研读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讲给爸爸妈妈或同学听。
课后学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