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明朝岳正写诗道:“仓卒陈桥事变时,都知不与恐难辞。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清代也有人写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安禄山
D.赵匡胤
2.与历朝开国之初统治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高明之处在于
( )
A.用杀戮的手段
B.用战争的方式
C.用怀柔的政策
D.用谈判的方式
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皇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丞相权力的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4.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励精图志,创“开元盛世”
B.鉴真——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记》
C.唐玄宗——虚心纳谏,用魏征等贤臣
D.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5.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底。”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 )
A.东京
B.南京
C.西京
D.北京
6.宋朝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万(有史料记载,北宋人口最多时,全国人口约12600万人)。由此可见宋朝
( )
A.极为重视军队
B.军队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C.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代重文轻武影响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北宋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D.从根本上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8.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
.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
.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
.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9.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
A.
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
B.
王安石变法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1.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12.
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成熟并改革较大的历史时期。以下属于宋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B.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C.创立殿试制度,皇帝面试考生
D.严格规定文体,考查四书五经
13.
“自秦以下,文莫胜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
.统一文字
B
.杯酒释兵权
C
.重文轻武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二、简答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扰,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
可是州郡财富雄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材料二 宋太宗还通过扩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满足用文官取代武将当地方官的需要。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内,科举考试登第的有近万人。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吴泰《中国历史
大讲堂:宋朝史话》
(1)材料一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为此,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来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国策?
(2)材料一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也是“财权集中”,为此,宋太祖又是如何做的?
(3)依据材料一分析,为何宋代“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而唐代则不然?
(4)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注重发展什么事业?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一、单选题
1-13.
D
C
A
D
A
A
D
B
C
D
D
B
C
二、简答题
14.“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赋税的权利。“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15.(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重文轻武政策。
(2)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宋代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而唐在安史之乱中虽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雄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
(4)文教事业。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