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介绍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全球各地区联系加强,并由此引发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交换,以及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使全球建立了初步联系,也影响到中国的发展;随着全球联系的建立,导致世界文明格局发生演变并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定位,知道全球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描述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的路线和内容,把握商品的全球性流动。
2、通过史料研读,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以及殖民扩张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影响。
3、通过认识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历程,从多个层面认识全球联系的多样性,学会用唯物史观来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多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整体格局发生变化并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情境一 大发现:全球联系开始建立
1、解释“地理大发现”的概念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叶,在各种原因的推动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欧洲人大规模地或扬帆远航,或长途跋涉,发现了全世界的文明民族均前所未知的大片陆地和水域,对这些陆地和水域乃至地球本身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一定的认识,开辟了前所未有、前所未知的重要航路和通道,把地球上的各大洲(南极洲除外)、各大洋、各地区直接地紧密地联系起来,极大地充实和初步完善了反映地球表面基本概貌的地图册和地球仪。
师:地理大发现虽然带有欧洲中心论的色彩,但也客观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开始建立。
出示全球航路的扩展示意图,直观认识全球联系的开始建立。
过渡:全球联系的开始建立,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这 也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
情境二 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解释“哥伦布大交换”的概念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2、大交换的表现
(1)人口迁移
师:出示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直观认识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梳理人中迁移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生回答后,总结如下: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减少。
概况:欧洲人向全球移民、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贩卖非洲大量黑奴到美洲。
影响: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亚洲和非洲也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过渡:人口迁移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物种交换
师:出示物种交换示意图,了解物种交换的概况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物种交换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物种交换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过渡: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3)疾病传播
指名学生回答疾病传播的概况和影响。
集体总结成以下表格: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及疾病传播情况一览表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疾病传播
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减少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概况
欧洲人向全球移民、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贩卖非洲大量黑奴到美洲。
欧洲人将旧大陆的马、牛等家畜家禽,小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特产传入新世界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等疾病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影响
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亚洲和非洲也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物种交换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美洲和大洋洲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造成原住民和原有社会的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情境三 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学生自主梳理世界贸易发展的状况
区域
主导者
概况
印度洋
欧洲人逐渐占据优势
与大西洋、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
大西洋
欧洲商人
三角贸易
太平洋
葡萄牙、西班牙
丝银贸易(中欧贸易、中日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网络”)
2、探究丝银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1)出示示意图直观认识,学生自主绘制葡萄牙、西班牙太平洋贸易示意图
(2)出示材料探究丝银贸易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圈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1 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当时,世界上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国是中国,不是西方……因此,世界两大银矿开采地(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设问:材料1中“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指什么?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生:互动关系:中国商品和世界白银的交换关系。
因素: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兴盛;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白银;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对白银货币的市场需求大。
材料2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的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一个首先建立在白银世界性运动基础之上,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产生了。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设问:根据材料2,指出白银成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结算方式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生:原因:中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货币白银化,对白银需求大。
影响: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产生,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情境四 大变革:世界格局的演变
1、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师出示材料,学生思考探究
材料3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都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商品。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设问:据材料料3结合史实分析此历史事件的主要表现。
生:商业革命,表现: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材料4 16世纪欧洲各国的贵金属增加了3倍……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
——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设问:根据材料4结合史实分析此事件的表现及影响。
价格革命
表现:大量金银涌入,物价猛涨,货币贬值。
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过渡: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也随之兴起。
2、欧洲的殖民扩张
(1)进程。学生根据教材梳理欧洲国家的殖民历程
时间
主导国家
殖民地区
16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
葡萄牙集中在亚非、南美的巴西;西班牙集中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17世纪
荷兰
亚洲和北美
18世纪
法国、英国
法国集中在北美、非洲、印度。英国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备注:提到西、葡早期扩张时介绍教皇子午线。
(2)影响。通过探究三角贸易,了解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出示三角贸易示意图,学生思考三角贸易对欧洲、美洲、非洲和世界的影响。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对欧洲: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获得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对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是近代非洲落后的重要原因。
对世界: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世界格局的演变
出示世界格局的概念:
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
(1)政治格局: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在全球范围占领殖民地,逐渐形成以欧洲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
(2)经济格局:以欧洲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其他国家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范围传播。
(3)发展趋势: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业革命蓄势待发,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本课小结: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人口在全球范围内迁移,,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改变了世界的地理格局和人文格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欧洲国家逐渐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大变革时代。
附板书设计: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大发现:全球联系开始建立
二、大交换: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三、大交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四、大变革:世界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