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吸收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一节是全章的知识核心节,也是全章的难点。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掌握食物在哪里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营养物质怎样被吸收的?课时设计为2课时,其中第1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①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以便作为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依据。②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本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学会分析、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三、设计与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三合一的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探究的模式与策略。整个过程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地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强,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2、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探究实验的学习,已经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同。
4、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3、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达到: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五、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教学PPT
2、组织学生课前收集唾液
3、准备好探究实验材料
九、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的全过程
3、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2)制定并实施计划
(3)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
4、分享
5. 布置作业
PPT课件显示练习(见附页)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和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回忆嚼咀馒头的味道,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
(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分享收获
对本小组的探究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或成功的关键
(1)学生回忆上两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练习
(2)PPT显示图片,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录像和课件,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消化概念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回忆亲身体验,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展示结果,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分享本节收获
温故知新
设问引起学生兴趣
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交流合作
十、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附页:
请同学们回忆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的练习:
①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供能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③佝偻病是缺____或_______引起的,夜盲症是缺________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