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了解西欧封建社会出现新变化的表现
3、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条件。过程和影响
4、了解拜占庭的兴盛和衰落
5、了解俄罗斯的兴起和壮大
【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历史条件和影响;并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的影响。
2、时空观念:掌握中古时期的概念,理解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结合时空坐标和历史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分析西欧中古时期的特征,以及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对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历史、俄罗斯兴起和壮大的历史的学习,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难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提问: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带来怎样的影响?
回答:图片反映了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日耳曼人灭掉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古代史结束,历史进入到中古史。
提问:什么是中古史?
教师讲解: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大体来说,世界中古史就是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世界中古史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分期,一般看法欧洲中古史开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度
①背景: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史料二: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约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洛《西方社会史》
史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欧洲中世纪谚语
【回答问题】依据材料归纳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以土地的封赐为基础和纽带;权利对应义务;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
③影响
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国王或皇帝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导致西欧王权的衰落,中央集权大大削弱,造成了西欧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比较探究】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比较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具有双向契约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
2、庄园与农奴制度
①性质: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②生产关系: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取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民份地,农奴和自由农民都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历史解释】农奴和自由农民
相同点:都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都对领主有一定的依附关系,遭到不同程度的剥削。
不同点: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自由农民有人身自由;农奴对份地没有所有权,自由农民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史料实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史料二:“让地”文书
我、女主持某某立让地文书于最可爱的某某女士;
缘众所周知,不久以前,你确认把某某地方,你所有的土地,给圣玛丽寺院。为此,你请求我们和所说的寺院让土地于你。所以我们立此文书规定:当你生存时,可领有并保持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但不管在怎样的方式下,没有转让它的权利,倘使擅自这样做,就立即丧失该土地。欲使文书有效,我们签字于此。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回答问题】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并说明中世纪时生产关系的变化。
(2)根据史料二,指出“让地文书”中的“我”和“最可爱的某某女士”各是什么身份和地位的人。
(3)史料二中“让地文书”使“某某女士”原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1)区别: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被奴隶主当作私有财产;农奴是深受领主的剥削和压迫的农业生产者,有少量财产,相对自由。
生产关系的变化: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农业经济组织,领主和农奴是封建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2)“让地文书”中“我”指寺院的教会封建主;“最可爱的某某女士”指贫苦农民。
(3)变化:只有生产使用权,没有转让权,失去了对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的加强
①背景: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封君封臣关系松动,市民阶层势力的成长壮大。
②表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并在地图上标出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
2、城市的发展
①城市的兴起
时间: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②城市的自治
背景:城市建立之初,因土地和人身权的关系,城市市民受到封建主的压迫剥削,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自治的含义:城市的自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法律性的,即从管辖它的领主或国王那里得到一种特权证书来保障它的一些权利。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在11至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
史料二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材料一反映了中古的西欧城市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获得独立与自治的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回答:(1)特点:拥有自治权。方式:赎买;武装斗争。
(2)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基督教会
【历史解释】基督及基督教
基督:来自于希腊语Χριστο?或Christos,意思即是受膏者(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时必须将油倒在国王的头上,象征着这是神用来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后来转变成救世主的意思),也等同于希伯来语中的名词弥赛亚,意思为被神选定。在基督教中基督是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字。
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宗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到了16世纪,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又产生的新教。
①教会在经济上的垄断
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征收什一税
②教会在政治上的垄断
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史料实证】卡诺莎之辱
③教会在思想文化的垄断
西欧所有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徒,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文化生活
【史料实证】说说你所知道的那些生活方式受基督教的影响?
出生时的洗礼——教堂婚礼——每周的礼拜——死亡时忏悔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
①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②罗马法
含义: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到公元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皇帝组织编撰法典为止所颁布和实行的所有法律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第二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3世纪万民法形成)
第三阶段:罗马法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标志是《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历史解释】《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平民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主要在罗马帝国时期,适用于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民的法律
性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奴隶制法律
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贡献
对基督教、希腊罗马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影响世界
它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古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对东欧文化影响巨大
2、俄罗斯
①俄罗斯的演变
基辅罗斯(9世纪)——莫斯科公国(16世纪)——沙皇俄国(1547年)
②俄罗斯极具扩展性的原因
受拜占庭文化、蒙古统治以及险恶生存环境的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极具扩张性;以沙皇为核心的专制制度的建立;俄罗斯经济相对周边地区比较落后;周边存在大量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疆界,为俄罗斯的扩展提供了条件。
【课堂训练】
1、它是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它”是(B)
A.村社
B.庄园
C.乡镇
D.社区
2、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后,市民同封建领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其主要目标是(C)
A.保卫城市
B.谋求生存
C.争取自治权
D.支持国君
3、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发对,但并
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B)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封臣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5、《罗马民法大全》中指出:即使是非典型契约,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C)
A.
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
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
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
法庭只按契约来宣判
【课堂总结】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历史进入到中古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在中古时期的中后期,王权逐渐加强,在各地城市兴起,它们通过谈判、暴力、赎买的方式获得自主权。城市的发展为西欧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但在当时基督教垄断一切,整个西欧仍然处于黑暗之中。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基督教、希腊罗马文化,融合西亚、东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发端于基辅罗斯的俄罗斯,通过不断的扩张,到17世纪,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