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圆的认识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圆的认识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4 21: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规,三角板,课件,圆片。
学生学具:圆规,尺子,白纸,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
3.变式中突破:给出两个非圆的曲线图形,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感悟生活中的圆深化认识
微课呈现生活中的圆,感受圆之美和圆的作用。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3.微课: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微课: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3. 如何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