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提高卷
一、单选题(将唯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在某次歌手大奖赛中,8位评委给某歌手的评分如下:9.8、9.5、9.7、9.8、9.8、9.7、9.5、9.8;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数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该选手的最后得分精确到0.01是(
)
A.9.70
B.9.71
C.9.72
D.9.73
2.某中学为了让学生的跳远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在锻炼一个月后,学校对九年级一班的45名学生进行测试,成绩如下表:
跳远成绩(cm)
160
170
180
190
200
220
人数
3
9
6
9
15
3
这些运动员跳远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190,200
B.9,9
C.15,9
D.185,200
3.在今年的中招体育考试中,我校甲、乙、丙、丁四个班级的平均分完全一样,方差分别为:,,,,则四个班体考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班
B.乙班
C.丙班
D.丁班
4.学校准备设计一款女生校服,对全校女生喜欢的颜色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如下表所示:
颜色
黄色
绿色
白色
紫色
红色
学生人数
100
180
220
80
750
学校决定采用红色,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统计知识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5.小明参加校园歌手比赛,唱功得80分,音乐常识得100分,综合知识得90分,学校按唱功、音乐常识、综合知识的6︰3︰1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那么小明的总评成绩是( )分.
A.90
B.88
C.87
D.93
6.一个饭店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情况如下:
你认为用来描述该饭店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太恰当的是(
)
A.所有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
B.所有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
C.所有员工月收入的众数
D.所有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或众数
7.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
例如:M{?1,0,2}=
;min{?1,0,2}=?1;min{?1,0,a}=
.
如果M{2,x+1,2x}=min{2,x+1,2x},则x的值是(
)
A.
B.
C.1
D.
8.疫情无情人有情,爱心捐款传真情.疫情期间,某企业员工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该企业率先捐款的50名员工的捐款情况统计如下表:
金额/元
50
100
200
500
100
人数
6
17
14
8
5
则他们捐款金额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
A.276,100,200
B.276,200,100
C.370,100,100
D.370,200,100
9.在“大家跳起来”的乡村学校舞蹈比赛中,某校10名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众数是90
B.中位数是90
C.平均数是90
D.平均数是89
9题图
10题图
10.甲和乙入选学校的定点投篮大赛,他们每天训练后投10个球测试,记录命中的个数,五天后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对甲、乙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方差比乙的方差小
B.甲的方差比乙的方差大
C.甲的平均数比乙的平均数小
D.甲的平均数比乙的平均数大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题3分,共24分)
11.某校5个假日小队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组植树10株.已知第一、二、三、五组分别植树8株、13株、9株、9株,则第四小组植树__________株.
12.某公司销售部有五名销售员,2020年平均每人每月的销售额分别是6,8,11,9,8(万元),现公司需增加一名销售员,三人应聘试用三个月,平均每人每月的销售额分别为:甲是上述数据的平均数,乙是中位数,丙是众数,最后录用三人中平均月销售额最高的人是
.
13.甲、乙、丙三组各有7名成员;测得三组成员体重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8千克,方差分别为S甲2=36,S乙2=25,S丙2=16,则数据波动最小的一组是______(请用“甲”、“乙”或“丙”填空).
14.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个数
11
12
13
12
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
15.在一次函数y=-2x+3中,一组自变量x1、x2、…xn的平均数为a,则这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y1、y2、…yn的平均数为_______.
16.一组数据:23,32,18,x,12,它的中位数是2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
17.小强在最近的5场篮球赛中,得分分别为10、13、9、8、10分.若小强下一场球赛得分是16分,则小强得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发生改变的是
.
18.学校准备从甲、乙、丙、丁四个科创小组中选出一组代表学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组的平时成绩的平均数及方差如下表所示,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好且状态稳定的组去参赛,那么应选的组是__________.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
7
8
8
7
方差
1
1.2
1
1.8
三、解答题(本题共有8小题,共66分)
19.(本题8分)学期末,某班评选一名优秀学生干部,下表是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的得分情况:
假设在评选优秀干部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重要比为3
∶3
∶4
,通过计算说明谁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20.(本题8分)某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新时尚”的宣传活动,为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该校环保社团成员在校园内,从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百分制)进行分析,过程如下:
收集数据:
七年级:
八年级:
整理数据:
年级
七
0
1
0
11
1
八
1
0
0
10
2
分析数据: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七年级
八年级
应用数据:
(1)由上表填空:a=
,
b=
,
c=
,
d=
.
(2)已知该校七、八年级共有学生1500人,如果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请你估计该校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在本次竞赛中成绩不合格的共有多少人?
(3)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请说明理由.
21.(本题8分)八(1)班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
甲
7
8
9
7
10
10
9
10
10
10
乙
10
8
7
9
8
10
10
9
10
9
(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 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 分;
(2)计算乙队的方差;
(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队.
22.(本题8分)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抽查了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班的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一个月内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结果统计如下:
(1)在这次抽查中甲班被抽查了
人,乙班被抽查了
人;
(2)在被抽查的学生中,甲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均次数为
次,乙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均次数为
次;
(3)根据以上信息,用你学过的统计知识,推测甲、乙两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哪个班级更好一些?
(4)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写出一个即可)
23.(本题8分)某企业车间有技术工人20人,车间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作了这20人某月加工零件个数的条形统计图.
(1)写出这20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众数和中位数;
(2)计算这20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
(3)假如车间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请你说明这个定额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你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加工定额,并说明理由.
24.(本题8分)为调查某校初二学生一天零花钱的情况,随机调查了初二级部分学生的零钱金额,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_,
图①中m的值是_____;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年级300名学生每天零花钱不多于10元的学生人数.
25.(本题8分)为了解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情况,社区网格员随机抽查了若干居民开展“抗击疫情相关规定”有奖问答活动,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条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查的居民人数;
(2)本次抽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3)社区决定对本区500户居民开展这项有奖间答活动(每户抽1人),得10分者设为“一等奖”.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帮社区工作人员估计需准备多少份“一等奖”奖品?
26.(本题10分)某校为了贯彻落实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组织七、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创城”知识竞赛.该校七、八年级各有300名学生参加竞赛,现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调查分析:
所抽取学生的成绩:
七年级
85
77
84
82
100
80
85
85
98
84
八年级
96
52
87
78
87
87
89
100
88
96
分析数据: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七年级
86
85
48.4
八年级
86
87
163.2
得出结论:
(1)根据上述数据,表格中的m=
,n=
;
(2)估计该校七、八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的竞赛成绩达到优秀(成绩≥90分);
(3)你认为哪个年级对“创城”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更好?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解析:去掉一个最高分9.8,去掉一个最低分9.5,剩下评分的平均数为:
(9.5+9.7+9.7+9.8+9.8+9.8)÷6≈9.72(分).
故选C.
2.A.
解析:在这一组数据中200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200cm;在这45个数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第23个数是190,所以中位数是190.所以这些学生跳远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90,200.故选A.
3.A.
解析:∵,,,,
∴>>>,
∴四个班体考成绩最稳定的是甲班.故选A.
4.C.
解析:喜欢红色的学生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故选C.
5.C.
解析:小明的总评成绩是:
(分).
故选:C.
6.A.
解析:该酒店所有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是:
(8000×1+2400×2+1600×2+3000×2+1600×3+1400×8+1000×2)÷20=2000(元);
共有20个员工,中位数是第10个与11个数的平均数,
则中位数是(1400+1600)÷2=1500;
1400出现了8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400;
∵大部分员工的工资收入达不到2000元,
∴不能用平均数来描述该饭店员工的月收入水平,故选A
7.C.
解析:∵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
∵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且M{2,x+1,2x}=min{2,x+1,2x},
∴
,即
,∴x=1.
故选:C.
8.B.
解析:这组数的平均数是(50×6+
100×17+200×14+500×8+100×5)=276;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200+200)=200;
这组数据中,100出现次数17次,故众数为100.
故答案为B.
9.C.
解析:∵90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90;
∵共有10个数,∴中位数是第5、6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是(90+90)÷2=90;
∵平均数是(80×1+85×2+90×5+95×2)÷10=89;
∴错误的是C.故选C.
10.A.
解析:由计算知,甲与乙的平均数相同;观察折线统计图知:甲的波动较大,故甲的方差比乙的方差大.故选A.
11.11.
解析:设第四小组植树x株,由题意得,
8+13+9+9+x=10×5,解得,x=11,故答案为:11.
12.甲.
解析:∵平均数=(6+8+11+9+8)÷5=8.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组数据6、8、8、9、11,中间的一个数为8,∴中位数为8,
8出现的2次最多,众数是8,
∴平均数最大,应录用甲.
13.丙.
解析:∵方差越大,波动越大,反之方差越小,波动越小,
∴方差小的波动最小,
∵S甲2=36,S乙2=25,S丙2=16,∴丙组的波动最小.
故答案为丙.
14..
解析:∵平均数是12,∴这组数据的和为,
∴被墨汁覆盖的数的和为.
∴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13,∴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
∴.
故答案为:.
15.-2a+3.解析:∵x1、x2…xn的平均数是a,
∴(x1+x2+…+xn)÷n=a,∴(x1+x2+…+xn)=na,
∴[(-2x1+3)+(-2x2+3)+…+(-2xn+3)]÷n=-2×a+3=-2a+3.
答案为:-2a+3.
16.21.
解析:∵23,32,18,x,12,它的中位数是20,∴x=20,
平均数为:(23+32+18+20+12)÷5=21,
故答案为:21.
17.平均数.
解析:原数据8、9、10、10、13的平均数为:
(8+9+10+10+13)=10,众数为10、中位数为10,
新数据8、9、10、10、13、16的平均数为:
(8+9+10+10+13+16)=11,众数为10、中位数为10,
∴发生改变的是平均数.
故答案为:平均数.
18.丙.
解析:因为乙组、丙组的平均数比甲组、丁组大,
而丙组的方差比乙组的小,所以丙组的成绩比较稳定,
所以丙组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组是丙组.
故选:C.
19.解:根据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重要比为3
∶3
∶4,可得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权重分别是0.3
,0.3,0.4;
则班长的最终成绩为:;
学习委员的最终成绩为:;
团支部书记的最终成绩为:;
∵26.2
>25.8
>25.4,
∴班长的最终成绩最高,
∴班长当选.
20.解:
(2)
(3)八年级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因为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八年级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都大于七年级,所以八年级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较好.
21.解:(1)把甲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则中位数是9.5分;
乙队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分;
故答案为:9.5,10;
(2)乙队的平均成绩是:×(10×4+8×2+7+9×3)=9,
则方差是:×[4×(10?9)2+2×(8?9)2+(7?9)2+3×(9?9)2]=1;
(3)∵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
∴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队;
故答案为:乙.
22.解:(1)甲班的人数:1+1+2+3+2+1=10人,
乙班的人数:2+1+3+2+1+1=10人;
故答案为:10,10;
(2)甲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均次数
=(1+2×2+3×3+4×2+5)÷10=2.7次,
乙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均次数
=(1+2×3+3×2+4+5)÷10=2.2次;
故答案为:2.7,2.2;
(3)甲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均次数大于乙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均次数,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甲班更好一些;
(4)依题意可得:甲班的平均数高于乙班.
23.解:(1)240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240个;
第10个数和第11个数都是240,所以中位数是240个;
(2)这20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
(个);
(3)这个定额不合理.
因为平均数受个别数据的影响较大,超过260个的人数只有5人,绝大多数达不到260个,所以车间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不合理.
销售额定为240个合适些.
因为240件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定额.
24.解:(1)4÷8%=50(人),
,
∴m=32;
(2)(元);
(3)(人).
25.解:(1)由统计图可知,本次调查的居民人数为:4+10+15+11+10=50(人);
(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分),
众数:得到8分的人最多,故众数为8分,
中位数:由小到大排列,知第25,26个数的平均数为8分,故中位数为8分;
(3)得到10分的所占百分比:10÷50=20%,
故500人时,需要一等奖奖品:500×20%=100(份).
26.解:(1)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七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为:
77,80,82,84,84,85,85,85,98,100.
所以中位数;根据八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
87分出现的最多,为3次,所以众数.
故答案为84.5,87.
(2)根据题意可知:七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中优秀的人数为2人,
所以七年级总优秀的人数为:(人),
八年级抽取的10名学生中优秀的人数为3人,
所以八年级总优秀的人数为:(人)
所以该校七、八年级共有60+90=150人竞赛成绩达到优秀.
(3)因为七年级的方差远小于八年级的方差,总体更趋于稳定.所以七年级掌握知识的总体水平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