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2 课 彩墨人物写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2 课 彩墨人物写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5 08: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彩墨人物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来源 第十册第五单元 彩墨人物 教材版本 上教版



一、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类型 美术门类单元 所属模块 造型表现 所属主题 绘画
研读“课程标准” 本单元为五年级教学内容,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04版)中相关的学段目标为:
1知道美术基本要素的构成规律,能运用简单的造型手段。2.了解若干著名的中外传统及现代经典的美术作品,基本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结合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设计与创造。懂得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情主动地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活动,逐渐形成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

研读“教学基本要求” 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模块,“绘画”主题,“绘画基础”中的“水墨表现”学习内容。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水墨表现。
1.知道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以及用笔、用墨的技法
2.初步学会使用中国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表现
3.能感受中国画中干、湿、浓、淡的笔墨韵味
确立单元主旨 综合运用笔墨,以及勾勒、没骨画法表现彩墨人物形象的能力
单元课时规划 2课时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梳理教材内容
《彩墨戏剧人物》——用水墨画的综合技能,表现彩墨戏剧人物 《彩墨人物写生》——抓住人物特征,用勾勒和没骨法、用浓淡墨和色彩写生表现人物。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结构
知识与技能

2.人文内涵 3.中国传统戏剧博大精深,戏剧人物造型各异。
4.身边亲朋好友的关爱与情谊。
3.审美导向 1.勾勒填色,墨与彩的融合之美
2.没骨法不勾轮廓,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呈现的气韵之美
3.依势行笔自然笔墨效果之美
预设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教师进行绘画技法示范和讲解勾勒填色、没骨法表现人物,以及彩与墨结合、墨色浓淡变化、添加背景等。以及画家作品介绍 2.学生自主:延伸已学内容《老师和同学》和《画画坐着的人》的知识点,以及前面的单元感受民间艺术的知识点,学生体验彩墨人物写生以及彩墨表现夸张的戏剧人物的综合技法运用产生的丰富画面效果。
3.师生互动:针对勾勒填色、彩墨结合和没骨人物画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感悟。
定位学科能力
关键能力: 1.运用国画工具、材料和技能方法进行人物表现和形象、姿态创作的能力;
2.对彩墨人物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
其他能力:
1.自主思考与探究彩墨多种画法表现的能力;
2.表达与交流彩墨人物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学情分析
1.身心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思维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自主性和自尊心加强。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可以进一步促发学习的兴趣。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对美术学习欲望更强烈,但是对学习的自我要求也在提高,个别学生会出现 畏难情绪、自我否定现象。
2.能力基础与学习要求 能力基础:
通过三~五年级水墨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较熟练掌握水墨基本用笔用墨方法,对国画工具使用较熟练。运笔、用墨、设色方面逐步提高。会彩墨结合、用勾线填色法表现花卉、动物、风景等。
学习要求:
本单元是小学学段美术“国画”学习的最高阶段,达到“运用”与“表现”的要求。能抓住人物特征,综合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彩墨人物形象。
明确重点
综合运用笔墨,以及勾勒、没骨画法表现彩墨人物形象
明确难点
依势用笔 戏剧人物的动态表现
设计教学方法
1.落实重点的方法 1.欣赏交流:欣赏水墨名家及其代表作,交流彩墨人物表现方法与效果。引导发现没骨法艺术特点。
2.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进一步讲解彩墨的表现方法和要点, 学习勾勒填色和没骨画法的表现要点。
3.师生互动,分析学生优秀作品中勾勒法、没骨法的运用,以及对人物特点的表现效果。
2.解决难点的方法 1.欣赏交流:欣赏戏剧人物、欣赏大师作品观察和总结人物的造型特征。发现与模拟画家依势行笔的运笔方法。
2.对比分析:比较勾勒和没骨法不同表现方法,选择表现方法。
3.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直观了解彩墨表现方法,进一步巩固表现人物过程中彩与墨结合的表现方法。
4.尝试练习:学生在尝试中初步体验彩墨结合的方法,能运用勾勒和没骨法表现人物,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困难。
叙写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彩墨与没骨法的艺术特特点,,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笔墨,以及勾勒、没骨画法表现彩墨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大师作品,比较不同水墨表现风格和技能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彩墨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分析、交流,学习没骨法、勾勒法表现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没骨法的表现力;体验彩墨人物的丰富的艺术效果。培养关爱身边人的思想情感,激发了解学习传统艺术的热情,。
四、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任务 关键问题
活动1 赏一赏
(观察比较发现“简化”表现方法) 了解水墨简化方法的目的是突显人物的个性和剧情 1.欣赏比较不同画家作品
2.学生表演,教师示范,师生分析动态 简化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2 彩墨戏剧人物 能抓住戏剧人物的主要特征,采用简洁概括的造型,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造型。 1.知道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
2.用勾勒填色法表现简化的戏剧人物 1.戏剧人物造型如何简化?
2.彩墨技法如何表现人物造型和动态
活动3 赏一赏
(比较多种方法表现的人物作品) 了解没骨法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1欣赏比较不同工具、画法表现的人物画
2.交流不同技法表现得不同效果 1.勾勒法和没骨法的表现有何区别?
2. 没骨法如何表现人物动势形态?
活动4 彩墨人物写生 能抓住人物形态特征,用勾勒和没骨法,结合彩与墨表现人物写生 1.用没骨和勾勒法表现人物
2.彩墨融合 1.什么是依势行笔?
2. 如何依势行笔?
根据“活动3”的修改,改活动1,应该是解决重点或难点的活动
五、单元评价设计
活动序号 活动名称 评价观测点 评价形式
活动1 赏一赏
(观察比较发现“简化”表现方法) 主动、积极参与欣赏和表演活动
乐于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评价主体: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行为观察、提问
评价反馈的形式:口头表扬、记录表
活动2 彩墨戏剧人物 1.学生对戏剧人物和彩墨表现是否有兴趣?
2.学生在欣赏活动中能否主动细致的进行观察?
3.学生在创作表现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
4.学生作品是否符合作业要求,能否有创新? 评价主体: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行为观察、提问、作品分析
评价反馈的形式:等第、评价表
活动3 赏一赏
(比较多种方法表现的人物作品) 主动、积极参与欣赏活动
乐于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评价主体: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行为观察、提问
评价反馈的形式:口头表扬、记录表
活动4 彩墨人物写生 1.学生对写生对象是否有浓厚的情谊?
2.学生欣赏交流大师作品时,对水墨表现的多样性是否感兴趣?
3.学生在创作表现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
4.学生作品是否符合作业要求,能否有创新? 评价主体: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行为观察、提问、作品分析
评价反馈的形式:等第、评价表
根据“活动3”的修改,改活动1,应该是解决重点或难点的活动
六、单元资源设计
资源类型 资源内容 资源使用
素材资源 大师作品图、教师示范图 1.了解彩墨的技能的表现方法
2.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电子书包 教师示范视频、教学参考资料、学生作品展示、作品点赞
环境资源 教室或美术教室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式简案)
课题 彩墨戏剧人物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分享过程中,知道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等;在交流与讨论中,学习用勾勒填色法表现简化的戏剧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艺术之美,激发对中国戏曲的关注与兴趣,体验彩墨表现戏剧人物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造型简化。
教学难点 表现戏剧人物造型及动态特征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实物展台、写生人物照片及教师示范
主要教学环节活动设计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一:欣赏与交流(感受彩墨戏剧人物的艺术特征)
活动目标 了解彩墨戏剧人物独特的表现力和画家多样的风格
活动任务 在欣赏京剧片段和名家作品中,交流感受,体会彩墨画戏剧人物的艺术美
关键问题 彩墨戏剧人物的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
活动要求 通过欣赏与比较了解什么是彩墨戏剧人物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二:交流与讨论(学习彩墨戏剧人物表现方法)
活动目标 初步学会彩墨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
活动任务 在观察、比较、探究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戏剧人物的造型和动态特征
讨论、尝试、体验彩墨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
关键问题 戏剧人物的造型和动作有什么特点?抓住人物特征、简化人物造型、夸张人物动态。
勾线填色表现戏剧人物的绘画步骤和要点
活动要求 通过交流与讨论学会彩墨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三:创意与表现(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
活动目标 运用勾线填色法表现彩墨戏剧人物
活动任务 1.用勾线填色法绘画简化的戏剧人物
2.墨与色变化丰富
关键问题 形态简化,墨与色变化丰富
活动要求 大胆创作,表现个性
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式详案)
【课题】彩墨人物写生
【类型】绘画(水墨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墨线勾勒和没骨人物画,初步学会没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能抓住人物形态特征写生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探究、交流和尝试的过程中,学习用彩墨画表现人物,能尝试结合2种水墨方法写生人物,并能依势行笔表现人物动势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彩墨人物画独特的艺术效果,激发写生的愿望,增进对身边人物的了解互赠友情。
【教学重点】用没骨法画人物
【教学难点】人物动势形态的表现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实物展台、写生人物照片及教师示范
【教学准备】
学具:宣纸、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毛毡等
教具: 同上,欣赏作品、示范作品、课件等
【教学流程与活动】
一、欣赏与感受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一:了解什么是没骨人物画
活动目标 感受大师的没骨人物画
活动任务 环节一:欣赏学生作品,回顾线描人物写生画
环节二:欣赏大师水墨勾勒作品,了解水墨勾勒人物写生画
环节三:欣赏大师水墨没骨作品,通过比较认识水墨没骨人物写生画
环节四:欣赏《破墨仙人图》,加深对水墨没骨人物写生画的印象
关键问题 1.水墨勾勒和线描人物写生画的不同?感受水墨表现中线条的丰富性
2.水墨勾勒和没骨人物写生画的不同?认识没骨是隐没勾勒轮廓的笔墨表现
3.没骨看似浑然一体的块面,实则是线的扩大,用侧锋表现连贯的笔墨
活动资源 学生作业、名作图片
活动要求 欣赏交流
活动评价 语言点评(及时表扬)
活动说明 1.了解水墨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
2.认识勾勒和没骨水墨人物不同的表现方法
二、发现与探究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二:知道水墨没骨人物写生画的笔墨用法
活动目标 理解没骨画法笔墨表现方法
活动任务 环节一:分析欣赏图例:理解没骨人物表现法
环节二:教师示范图例:分析没骨人物表现法
环节三:学生观察图例:巩固没骨人物表现法
环节四:欣赏同龄作品,交流感受并寻找画里所采用的水墨方法
关键问题 1.没骨画中画人物形态不采用线,它用的是什么?
2.没骨画中行笔方向有规律吗,应该如何行笔?
4.同龄人如何表现水墨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在人物哪些部分?
活动资源 图片、视频
活动要求 交流讨论
活动评价 语言点评(及时表扬)
活动说明 知道没骨法画人物的要点,同时理解依势行笔表现人物动作的难点。在落实重点的同时解决难点的掌握方法。
三、体验与表现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三:初步掌握用没骨和勾勒法画水墨人物
活动目标 用没骨法或勾勒法表现人物写生画
活动任务 环节一:布置作业要求。
环节二:采用电子书包,观看教师示范视频,演示完整作画步骤。
环节三:学习应用水墨没骨法或勾勒法表现人物写生
关键问题 1.自己如何表现水墨人物,没骨法和勾勒法如何运用
活动资源 大师作品图例、电子书包、教师示范微课
活动要求 学习过程表现
活动评价 过程性评价
活动说明 实践体验水墨人物写生的方法
四、展示与评价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四:展示作品,评议分析
活动目标 运用水墨技法和重难点点评学生作品,增强对知识点的巩固
活动任务 环节一:展示作品,提出评价要求
环节二:电子书包点赞功能,学生互评
环节二:评价交流,说说同学作品的特点
关键问题 请从水墨表现和没骨法等方面说说自己或同学作品的优点
活动资源 评价要求、学生作品、电子书包
活动要求 学业成果表现
活动评价 语言点评(及时表扬)
活动说明 通过集体展示,引导学生从评价要求方面进行自评或互评,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分享作品成果。
附一课时详案(原有备课形式教案,有示范图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