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4 22: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行(xíng)辈
归省(shěng)
撺掇(duo)
焚(fén)身
B.亢(kāng)奋
旺相(xiàng)
闲逛(guàng)
旌(jīn)旗
C.踊(yǒng)跃
踱(dù)步
家眷(juàn)
糜子(méi)
D.欺侮(wǔ)
脑畔(pàn)
战栗(lì)
戛(jiá)然而止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偏辟
严峻
宽慰
金吾不禁
B.羁绊
冗杂
过隐
大彻大悟
C.束缚
渺远
思慕
人情世故
D.振撼
锵然
怅惘
垂珠联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C.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近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D.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
的思绪!
(2)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
(3)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

(4)父亲失了他们的威严,祖父更比以前
,孩子们吹口笛,戴假面具,玩泥娃娃。
A.飞扬

束缚
和善
B.飘飞

约束
和气
C.纷飞

拘束
和蔼
D.飘扬

约束
亲善
5.下列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社戏》这篇散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灯笼》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全民族的重要意义。
6.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
(4分)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二、综合性学习。(共11分)
7.我国自古就有贴对联庆佳节的习俗,请根据下面对联写出相应的节日。(3分)
(1)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3)占得清秋一半好;趁将明月十分圆。(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3分)
香港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药、医疗、金融、房地产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国保健行业的常青树,金日集团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多次蝉联消费者首选品牌。有记者质询金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质量立业的信息时,公司创始人李伸树先生回答说:
“纸扎的花骗不了蜜蜂。”李仲树先生的言外之意是:
9.某班举办了“寻访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5分)
(1)【寻访家乡名人】请照样子从家乡的历史名人中选一位作简要介绍。(2分)
示例: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彷徨》,作《呐喊》,以笔代戈,战斗一生,铸就“民族魂”。
(2)【遍数家乡特产】请选择家乡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3分)
三、阅读。(共29分)
(一)阅读《社戏》片段,回答问题。(11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蒿,阿发拔后篇,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檐,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夫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脆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完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12.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2分)(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13.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2分)(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C.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二)(徐州)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8分)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乌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细。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骛。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觅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循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北来的雁,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事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道遥游呢……
(有改动)
15.“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2分)
16.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17.品析语言。(6分)
(1)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8.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3分)
四、作文。(共40分)
20.恒久的中华美德浸润着我们的灵魂,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着我们的性情,良好的家风家训濡染着我们的言行。不知不觉中,我们将这一切传承。
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
答案与解析
一、1.D【解析】A项中,“行辈”的“行”应读háng,为多音字,读“xíng”时,组词如行走;“归省”的“省”应读xǐng,读“shěng”时,组词如省份。B项中,“亢奋”的
“亢”应读kàng,“旌旗”的“旌”应读jīng。C项中,“踱步”的“踱”应读duó。D项全部正确,故选D。
2.C【解析】A项中,“偏辟”应为“偏僻”;B项中“过隐”应为“过瘾”;D项中,“振撼”应为“震撼”。故选C。
3.A【解析】A项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这里形容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不合适。
4.C
5.D【解析】《灯笼》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
6.示例:清明扫坟墓拜祖先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人中秋吃月饼赏明月祝福家人平安团圆幸福二、7.(1)春节(2)元宵节(3)中秋节8.做事业、做产品都靠的是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从不夸大产品功能。
9.(1)示例:纪信,汉朝将军,随刘邦抗暴秦,伐西楚,屡建功勋,成忠义化身。
(2)示例:丝绸——悠悠丝传情,缕缕绸生辉。
三、(一)10.B【解析】“渔火点点”不是真切感受到的,而是料想到的,所以不能作为小标题。
11.D【解析】主要描写“我”能够看戏后高兴的心理。
12.C【解析】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角度依次是“清香(嗅觉)→望见(视觉)→听到(听觉)”。
13.这句话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赋予其“跑”的动作,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船上所看到的连山在黑夜中跳跃奔跑着后退的状态,表现了船速之快。
14.D
(二)15.“野”在文中,一是指山林中的“野景”,二是指“我”体悟到的“野趣”。
【解析】文章第②段中“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点明了“我”寻的是“野景”;然后从文章第④段中“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可以看出“我”意在从“野景”中体悟到“野趣”。
16.非常得意心旷神怡爽透心扉
【解析】先分析题干内容,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首先是觉得“受骗上当”,通读全文可知这一心理状态在第④段,即“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随着“我”在山间行走,心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第⑤段中“我发现……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表明“我”的心情由“受骗上当”转变成了“非常得意”。继续跟随“我”的脚步,从第⑥段中“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可知,此时“我”的心情变得“心旷神怡”。顺着第⑦段继续往下看,一直到第⑨段中,“我”见到了红叶、野果、南飞的大雁,此时“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即“我”的心情变成了“爽透心扉”。在山间的游览告一段落,第?段写到“我”出山后,向司机致谢,“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可以将我此时的心情概括为“沁人心脾”。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填入对应的关键词即可。
17.(1)使用叠词,起到了强调(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美);“久久”写出了时间之长,表达了“我”对山野的陶醉之情;“匆匆”写出了速度之快,表达了“我”对大雁离去的不舍、遗憾之情。
(2)通过细节描写(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动作描写),富有动感地描绘了“我”喝酒的情态,表达了“我”远离喧嚣,获得野趣后惬意、舒适的心情。
【解析】(1)句中的“久久”“匆匆”的叠词,它们都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文章语言更生动、准确、形象。“久久”说明秋山寂静时间之长,以及“我”在山野中沉醉的时间之长;而“匆匆”则说明南飞的大雁掠过天空的时间短,体现了“我”对大雁的不舍;这一长一短既说明了秋山的野与静,又表达了“我”对山野的陶醉、留恋。(2)由“闭上、靠、掏出、倒进、咽下”等词可以看出,句子属于动作描写,它主要描写了“我”喝酒时的动作与情态,而从“闭上”“顺势”“浓香”等词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惬意和享受。
18.引用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表达了“我”渴望摆脱生活的喧嚣,回归童真、自然,回归恬淡生活的愿望。
【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童谣主要是写大雁的,是“我”幼时吟唱的,那时经常能看见雁阵,如今只能在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才能听到大雁的天籁声声,所以“我”引用童谣意在追忆过往、渴望回归童真,也说明了“我”对美好自然环境以及远离喧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巷巾滤酒”表现出的是隐士的超脱直率,联系“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享受一回独饮之乐”可知“我”引用这个典故是在以陶渊明自比,说明自己也渴望远离喧嚣,做一个恬淡、随性的人。此外,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引用,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9.内容上,写出了游人之多,带给“我”受骗上当的感觉;写法(表现手法)上,与下文写野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心情的变化;结构(行文技巧)上,为下文写野趣作铺垫,增强了文章的曲折性,避免了行文的平淡;语言上,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众多游客比作“过江之鲫”,将“我”比作“离了群的孤雁”,生动形象。
【解析】根据题干,此题要对第④段进行分析,在内容上,第④段先写了“我”初进山时的感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然后写了观看山间美景,尤其是看大瀑布的人之多;随后写了“我”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期望寻找到山间的野趣。在表现手法上,先写了自己“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与后文中“非常得意”“爽透心扉”等心理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语言上,段落中用“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等词说明了游客们对山间美景的追逐,极言人之多,而后面写“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表明了“我”对山间野趣的追寻,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游客们比作“过江之卿”,把“我”比作“离了群的孤雁”,两相对比,表现了“我”对远离喧嚣的渴望,以及对山间野趣的追求。在结构上,写到“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为下文写野花、大雁等山间野趣作铺垫,增加了文章的曲折性。综合上述内容分析,逐点作答即可。
四、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