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5 10: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
期初历史模块测试卷
分 值: 100分 时 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周时期,“忠”是依附于“孝”的,臣对君可称“孝”,君对臣也可称“慈”,到了战国时期,“忠”与“孝”逐渐分离,“忠”的观念得到了强化。这种变化反映当时
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 B.亲情伦理逐渐淡化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道德水平急速下降
2.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传统传承至今说明
A.家族力量仍然强大 B.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C.封建礼教束缚人性 D.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4.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5.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
A.内阁大学士负责监察百官
B.明朝中期恢复了丞相制度
C.“票拟”权使内阁大学士拥有了决策权
D.内阁制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6.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雅典民主为近代民主奠定了基础 B.雅典民主形同虚设
C.雅典民主具有局限性 D.雅典民主阻碍了近代民主发展
7.古代雅典经历了三场著名改革,构建了民主体制。这三场改革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B.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C.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D.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8.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个受与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由此可知西塞罗认为
A.法律具有普遍性和继承性 B.法律制订并没有太大区别
C.雅典法律和罗马法律一样完善 D.法律制订应体现自然法精神
9.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间,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表明麦迪逊主张
A.实行君主立宪制,让“天使”来行使政权 B.主张对权力实行制约
C.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废除奴隶制,实现南北统一
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上院联邦议会和下院帝国议会是全国立法机关。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由此可知德意志帝国
A.政治体制具有民主色彩 B.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C.民主政治保留了封建残余 D.民主政治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11.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约平衡关系是议会内阁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与特征,英国首相和下院形成相互制约平衡关系是英国政局稳定的关键,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则倒阁现象频繁发生,这由于1875年宪法
A.总统经过众议院的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B.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才能够解散众议院
C.参议院有权否决经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D.总统是国家的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12.如表为不同人物对近代中国某一革命运动的评价。据此推断,该运动是
英国学者柯文楠 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
孙中山 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曾国藩 举中国数千年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13.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区都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下表可说明
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 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激烈 D.革命隐藏着失败危险
14.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宣言》:“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此举表明国民政府
A.筹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抱有抗战到底的决心
C.谴责南京大屠杀的残暴 D.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15.约翰.洛克菲勒组建的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古美国市场的90%以上,曾掌握了14系公司的所有权,控制了26家公司的多数股票。这体现了
A.手工工场的发展 B.工厂制度得到推广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16.它既对垄断资本的某些方面进行扶植或抑制,又对劳动人民做出部分让步,以换取劳动人民对现政府的支持,从而保证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它”是
A.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B.美国罗斯福新政推行
C.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 D.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17.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一论断重在强调
A.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已不可阻挡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C.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是动荡之源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18.苏格拉底说:“他们不应该去要年轻人认为,神明会产生邪恶,英雄并不比一般人好。……我相信我们已经指出,神明为邪恶之源是绝不可能的事。”苏格拉底意在
A.强调“思想自由”的重要性 B.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C.使年轻人放弃对神灵的敬仰 D.揭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19.近代社会风起云涌,在历史的大潮中,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与它们分别在思想上相对应的是
A.中体西用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
B.中学西源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
C.西学中源思想——清末新政——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D.中西并用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20.毛泽东在《论人民主专政》中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及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
A.维新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 B.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经验
C.西方列强对中国长期压迫 D.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
21.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
有利于扩大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直接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22.顾炎武认为: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的一种。由此可见,顾炎武的本质意图是
A.批判专制君权 B.维护贵族统治 C.承继民本思想 D.批驳陆王心学
23.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作者 相关表述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24.“画家在自然的天光、云影中捕捉瞬间的造型、色彩,以传达出自己在某个时刻对某个物象的印象,这一艺术追求,决定了他们画布上所呈现出的既是时间的瞬间,又是生活场景的瞬间。”下列绘画作品与这一绘画流派相符的是
A.《日出·印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格尔尼卡》
25.“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抹布”这段话描述的画家风格应该属于哪一美术流派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浪漫主义
26.《周髀算经》、《水经注》、《黄帝内经》、《甘石星经》等中国古代科技往往以“经”命名,而且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的特征之一是
A.儒学化 B.理论化 C.佛教化 D.思辨化
27.我国古代经常有政府出面平衡粮食价格的措施,如战国时魏国推行“平籴法”、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王安石变法推行“均输法”,隋唐则设有“常平仓”,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 B.政府与民争利 C.政府屯粮备荒 D.保护自耕小农
28.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29.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其中奏者所持皆为“马背乐器”,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
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 B.佛教艺术在融合中走向民族化
C.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 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融合
30.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爵位授予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这一内容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 B.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第II卷(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1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其自身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很悠久,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以族系认同为标志的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在先秦时期也已形成。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说,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莫定。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战国时,大一统开始向政治实践转化。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一统”在先秦的政治实践。(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及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意义。(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并分析影响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因素。(8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只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是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括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于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割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4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土地改革措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7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D D C D D B A B A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A D A A C A A A D A B B
二、材料分析题
31、(1)(6分)政治实践:夏商周逐渐形成分封制、宗法制,以维系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逐渐实现区域性统一;各诸侯国在境内逐渐建立郡县,加强统治。
(2)(6分)特征:“官事官办”与“民事民治"相结合。原因:生产力水平低,国家财力有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与保守性;宗法、家族观念浓厚,宗族组织发达。
(3)(3分)意义: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后世国家治理的基础;等等。
32、(1)(8分)原因:新经济政策未能获得共识;国际环境迫使苏联必须加速工业化;新经济政策与快速工业化有一定矛盾(新经济政策不利于解决实现工业化的资金问题);斯大林模式有利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国际环境;群众基础;理论创新。
(2)(6分)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涉及领域广,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3、(1)(4分)相同:都通过立法推动改革;都剥夺农民的劳动产品。原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在封建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或者都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2)(7分)不同:日本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俄国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满足众多附加条件后,可从地主手中赎买一块份地。影响:日本: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日本近代工业迅速崛起;俄国:受到过多盘剥的农民纷纷起义,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