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期初物理模块测试卷
分 值:100 分 时 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3.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
A.前3s末和第3s内 B.第2s末和第3s初C.第3s末和第2s初 D.第1s末和第1s内
4.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开始2s时间内平均速度为,接着2s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则整个这4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5.如图所示,物体(视为质点)在t=0时刻开始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以t=0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运动方向建立x轴,则物体的x-t图象可能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球处于静止状态,它们各自所受到的力分别为( )
A.个和个力 B.个和个力 C.个和个力 D.个和个力
7.民间艺人用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8.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即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可以不相同
C.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大,受到的合外力也越大
D.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加速度成反比
9.下面的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C. D.
10.如图所示,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0~2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m
B.0~2s内和4~5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C.0~2s内物体的加速度比4~5s内的加速度小
D.0~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5m/s
11.儿童游乐园中,小明乘坐能垂直起降的升降机,体会超重和失重的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B.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C.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D.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12.如图甲所示,一物块的质量m=1kg,开始计时时物块的速度v0=10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物块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恒力F突然反向,以O点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物块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5m内物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
B.在t=1s时物块的速度为0 C.恒力F的大小为10N
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3.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轻绳OA、OB、OC,O为结点,它们共同悬挂一个重物,其中OB绳是水平的,OA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A、B端固定,C端所挂物体受重力为mg。则OA绳受到的拉力大小为T1=___________;OB绳受到的拉力大小为T2=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10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撤去拉力,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f=_______N;撤去拉力后,物体做_________直线运动(填“匀加速”或“匀减速”),加速度大小a=_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原长x0=______cm,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N/m。
16.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1)对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实验中无需测量盛放砝码的托盘质量
B.实验中要调节滑轮的高度使小车和滑轮间的细线与水平桌面平行
C.平衡阻力时,必须取下托盘和砝码,调整长木板的倾角,使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D.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2)如图所示为实验中得到纸带的一段,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隔为______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画出a-F图像。若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
四、解答题(共38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步骤,公式和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得分)
17.(8分)一小球从距离地面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求:
(1)小球在开始下落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2)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最后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18.(8分)为了针对高空抛物的现象,某小区物业在一楼架设一台摄像机。某次物体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摄像机拍摄的一段录像中,发现物体经过5楼住户楼层用时t=0.2s。已知每层楼高为h=3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体刚到达5楼住户楼顶时的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判断物体从哪层楼的住户抛下的。
19.(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大小20N、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2s内的位移为10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3s末速度的大小;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3s末撤去拉力,则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20.(10分)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于2014年1月13日亮相全国短道速滑联赛总决赛.她领衔的中国女队在混合3 000米接力比赛中表现抢眼.如图所示,ACD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AC是长L=8 m、倾角θ=37°的斜坡,CD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小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B B A D C A AB ABC BC BD
1.B
【详解】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嫦娥一号”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船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A.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时间是标量,选项A错误;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都是标量,选项B正确;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选项C错误;
D.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路程、时间是标量,选项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前3s末是时刻,第3s内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
B.第2s末是第二秒结束的时刻,是第三秒开始的时刻,故B正确;
C.第2s初是第1秒末,与第3s末不相同,故C错误;
D.第1s末是时刻,第1s内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开始2s内的位移为
接着的2s内的位移为
所以4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B。
5.A
【详解】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向,加速度为负值,所以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故选A。
6.D
【详解】
由题意可知,A、B两个均匀球处于平衡状态,对A球受力分析,受重力、B对A的弹力与侧壁对A弹力,共3个力;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A对B的弹力,侧壁对B的弹力及底内壁对B的支持力,共4个力。
故选D。
7.C
【详解】
匀速攀上时,其重力与静摩擦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f1方向竖直向上,f1=G;匀速下滑时,其重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则f2方向竖直向上,且f2=G,所以f1=f2。
故选C。
8.A
【详解】
A.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a随合力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总是相同的,故B错误;
C.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则合力不一定大,故C错误;
D.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合力、加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9.AB
【详解】
A.x-t图象中位移与时间成正比,故可知此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
B.v-t图象中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不变,故可知此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
C.v-t图象中相同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可知此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错误;
D.v-t图象中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可知此时物体做加速运动,D错误;
故选AB。
10.ABC
【解析】0~2s内的位移为: ,故A正确;由图可知,物体一直在沿正方向运动,故0~2s内和4~5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故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0~2s内物体的加速度比4~5s内的加速度小,故C正确;0~5s内物体的位移,故平均速度,故选ABC.
【点睛】由图可知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由图象中斜率可得出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由图象与时间由围成的面积可得出物体的位移.
11.BC
【详解】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则游客处在超重状态,A错误;
B.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下,则游客处在失重状态,B正确;
C.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下,则游客处在失重状态,C正确;
D.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则游客处在超重状态,D错误。
故选BC。
12.BD
【详解】
A.由图可知,在0-5m内恒力F方向向左,5m后力F方向向右,在图乙中,图线的斜率等于2a,则0-5m内加速度
5m后的加速度
A错误;
B.当t=1s,假设物块的加速度还是,物块的速度
所以物块在t=1s时物块的位移为5m,速度等于0,B正确;
CD.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
解得
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3.
【详解】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其受力如图
CO绳对O点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mg,即
FCO=mg
由平衡条件得知,CO绳的拉力FCO和OB绳的拉力FBO的合力与FAO等值、反向。由几何关系得
[2]由几何关系得
14.10 匀减速 1
【详解】
[1]匀速运动时
[2]撤去拉力后,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由图像得
解得
15.5 400
【详解】
[1]当拉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则由图可知,原长为5cm。
[2]根据
图像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16.C 0.1 0.41
【详解】
(1)[1]A.实验中必须测量盛放砝码的托盘质量,把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的合力,A错误;
B.实验中要调节滑轮的高度使小车和滑轮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不是与桌面平行,B错误;
C.补偿阻力时,必须取下托盘和砝码,调整长木板托盘的倾角,使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C正确;
D.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否则纸带上打不上点,D错误。
故选C。
(2)[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隔为
[3]小车的加速度为
(3)[4]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图像得
解得小车的质量为
17.(1)180m;(2)55m/s
【详解】
(1)根据
可得
(2)小球下落的总时间为
在下落过程中最后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在5.5s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18.(1)14m/s;(2)9楼
【详解】
(1)设速度大小为v,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2)设物体距离5楼楼顶H处抛出,则有
代入数据得
则有
则可知物体从9楼住户抛下的。
19.(1)15m/s;(2)0.75;(3)15m
【详解】
(1)根据
解得
故物体3s末速度的大小为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带入数据解得
(3)若3s末撤去拉力,此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根据
解得
20.(1) t=2 s (2)x=12.8
【详解】
(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f=ma
Ff=μF
垂直于斜坡方向有FN-mgcos θ=0
联立以上各式得a=gsin θ-μgcos θ=4 m/s2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L=at2 t=2 s
(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设人到达C处的速度为v,则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v2=2aL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
0-v2=-2a′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x=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