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放牧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放牧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2-02-01 15: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备 课
课题 第二课 放 牧 所用( 3 )课时 累计课时 6
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2、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课 时 备 课
教学过程 2)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第二课时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聆听童声合唱《牧童》: 1. 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 初听,(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所听内容;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 2)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课 时 备 课
教学过程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4.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第三课时一、律动: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三、复习歌曲 《牧童》: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