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ǎ
yǎn
nài
hé
jié
rán
fèi
téng
(
)
(
)
(
)
(
)
zī
gé
fěn
suì
rǎn
gāng
làng
màn
(
)
(
)
(
)
(
)
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腊月(là)
展览(zhǎn)
风筝(zheng)
充足(chōng)
B.猜想(chāi)
浓稠(chóu)
外套(tào)
寺院(sì)
C.掺和(cān)
搅和(huo)
娴熟(xián)
间断(jiàn)
D.正月(zhēng)
黄焖鸡(mēn)
褐色(hè)
脏水(zāng)
三.
读下面的诗词句,把相应节日的字母填入括号里。(6分)
A.
清明节
B.
元宵节
C.
春节D.端午节
E.重阳节
F.中秋节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伸少一人。
(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
(5)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
四.解释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
脉脉:----------------------------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
地白:------------------------------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6分)
(1)日暮汉宫(
),(
)五侯家。
(2)(
)人尽望,
(
)落谁家。
(3)(
)牵牛星,
(
)河汉女。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锅中的粥,冒着热气。(改为拟人句)
---------------------------------------------------------
(2)难道八儿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
(3).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
(4).
北京的春节,不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改为反问句)
---------------------------------------------------------
(5).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
七.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腊八粥》一文围绕(
),描绘了一幅的(
)图景。
(2)根据《迢迢牵牛星》一诗填空。
①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诗是(“
”)
②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塑造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3)《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节
明朗、素洁
的月色,抒发了诗人(
)思想感情
(4)《寒食》一诗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哪讽的两句是“(
)”。
(5)《截戏》一文以(
)句开头,概括地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
(
)和(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8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粗。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
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
、贴(
)
和
(
)、放(
)、吃(
),还要(
)。(7分)
3.“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2分)
4.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进行了什么活动?(2分)
----------------------------------------------------------------------------------------------------------------------------------5.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
-----------------------------------------------------------------
6.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1分)
(二)花灯(节逸)(12分)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棕子了,前额还给用堆黄脑酒画个“王”字,说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喜、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唠!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最是伤感,这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固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潮,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开始热闹,一直到十五。花汀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綁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古代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满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5分)
五月
中秋节
放莲花灯
七月
端午节
吃月饼、供兔儿爷
八月
上元佳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吃樱桃和粽子
正月
重阳节
观花灯
2.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哪些花灯?请至少说出四种。你对其中的哪一种最感兴趣?为什么?(5分)
------------------------------------------------------------------------------------------
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B.过九月的节日时,漂泊在外的游子最伤感。
C.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D.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
八、习作展示。(24分)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在你的印象中,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题自拟,450字左右。
答案:
1眨眼
奈何
截然
沸腾
资格
粉碎
染缸
浪漫
2、A
3、EABDCF
4、清澈的样子。相视无言的样子。
即庭中,庭院中。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5、1传蜡烛
轻烟散入
今夜月明
不知秋思
迢迢
皎皎
6、锅中的粥,有气无力地冒着热气。
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北京的春节,怎能少了腊八粥的味道呢?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7八儿等着吃腊八弱的经过,淳补、和睦、温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行
思乡怀人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排比,戴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
天还没结束
阅读
八、(一)1.除夕真热闹。
2.年菜
新衣对联
年画
鞭炮团圆饭
守岁
3.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4.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5.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儿。
6.热闹、隆重
(二)1.略2.宫灯、羊灯、狮子灯、“气死风”。
我对羊灯最感兴趣。
因为它制作精巧、生动有趣。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