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11-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11-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01 16:0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阜中学初三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五岳归来不看山, 。(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0.5分)
(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0.5分)
(3)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2分)
(4)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0.5分)
(5)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0.5分)
(6)《鼎湖山听泉》引用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诗句出自 代文学家 的《陋室铭》。你还记得其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吗?请写出来:
, 。(2分)
(7)《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 。(2分)
(8)陈胜为起义做了两项舆论准备(宣传工作)即(四字概括):(1分)
; 。
(9)《桃花源记》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 _ , __。(1分)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慢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昂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jiǒng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蜂蝶翩飞( )肃穆( ) jiǒng( )然相异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 改____________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海拔1 810米。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这是一座 , 的险峰。它以高和险,使游人 , 。
A.高耸入云 盘空千仞 望而生畏 仰天长叹
B.盘空千仞 高耸入云 望而生畏 仰天长叹
C.盘空千仞 高耸入云 仰天长叹 望而生畏
D.高耸入云 盘空千仞 仰天长叹 望而生畏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合材料,文中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小说,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中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现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6.仿句练习。(3分)
例句: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样。
仿句:有 ,才有 ;要是 , ,就 。
7.名著阅读(3分)
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吴用正是利用如火的炎热天气设下计谋,从而巧妙地 (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杨志等人也是因为暑热难耐,口干舌燥, (细节)才中了吴用等人的计谋。又如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这一事件中,正是数九隆冬的连天大雪压倒了
(人物)居住的草厅,才使得他到山神庙安身,从而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进而杀敌复仇。
8.学习了“气象物候”这个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任务。(8分)
(1)气象变化万千,请根据自己的诗句或谚语积累,写出一句气象变化反常的诗句或谚语:“ , ”。(2分)
(2)读完《看云识天气》后,我们懂得了许多关于气象变化的谚语,如早晨出门时看到天上有霞,会说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出现彩虹,人们常说 。(2分)
(3)“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我国的古诗词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下面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去阅读和理解下列诗句。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2分)
答:
②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分)
答: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完成9-10题。(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0.诗中“折柳”二字语意双关,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1—14题。(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1.写出文中所缺的句子。(2分)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林尽水,便得一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橘生淮南则为橘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14.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2分)
答:
15.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3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1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17题。(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予始四望惨淡 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17.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
(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
18.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
答:
(四)阅读《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完成19-22题。(14分)
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
游宇明
(1)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就显得过于冷静了。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在政治性媒体上只占到3.5%,在公共网络论坛上只有3.2%,在新闻媒体上只有13.3%。在全社会为之轰动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在公共网络论坛上,自然科学家作为消息来源的竟然为零!韩启德呼吁:我们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科学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那恰恰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2)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A】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只花了短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州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3)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似乎只对科研项目有热情,却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撑的,有了科研成果,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什么利益都没有。
(4)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与做科研项目的风险程度也大不一样。做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利益丰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也不会损失什么。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呢,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很可能挨网民的板砖;在真相大白之后,不挨网民骂了,却会遭到某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换句话说,一个科学家没有公共精神,他的生活也许风平浪静,一旦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他的日子就可能不再安定。然而,我们一些科学家恰恰忽视了一点:社会是需要理性精神的,一个科学家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
(5)科学家是以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杰出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的,没有这种才华,他就没有资格享有科学家可以享受的一切;但科学家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良、更加正义、更加温暖。【B】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神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任何一只,他们都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
(选自2010年11月30日《联谊报》 有删改)
19.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4分)
答:
20.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段中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1.A处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应用了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4分)
答: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4分)
材料一: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材料二:2003年4月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1200位受访民众当中,有89%认为钟南山是一位英雄。
答:
(五)精读下文,完成23—27题。(18分)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23.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答:

24.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
25.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4分)
答:
26.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答:
27.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
答:
三、作文(60分)
28.两题任选一题。
文题一: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追求过分的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的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发现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力、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
文题二: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以“阅读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大胆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1)黄山归来不看岳(2)羌笛何须怨杨柳(3)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4)正是河豚欲上时(5)欲将轻骑逐(6)唐 刘禹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8)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9)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1)piān mù 迥(2)慢——漫 昂——盎
3.C 4.A 5.C
6.有灵感,才有创造;要是没有的话,人只能永远过着重复的生活,就像机械运转中的齿轮一样。
7.截取生辰纲喝了下蒙汗药的酒 林冲(共3分。每空1分)
8.(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2)“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
(3)①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②【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 100米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一)9.C
10.“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二)(13分)11。土地平旷,层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分)12.(2分)C 13.(4分)(1)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2)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14.(2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5.(3分) (1)(1分)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三)(6分)16.(2分)(1)我(2)停止 17.(2分)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18.(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示例: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静静地,徐徐地前行,像蝇头小字般附着在似白色绢带的溪水上,留下淡淡的痕迹。
参考译文: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色的绢带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四)(14分) 19.(4分)(1)没有利益;(2)风险很大。20.(2分)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对自然科学家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冷漠态度的不满(痛心、失望)之情。
21.(4分)A处: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中国科学家是有智慧的)”,更有说服力;B处: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科学家既需要专业技能又需要公共精神,这样才能走得更远”。22.(4分)①钟南山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选择沉默或逃避,有不惧流俗的勇气;②他坚持真理,凭着科学家的良心,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③他的言行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④像这样的科学家必然得到人们的尊敬。(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五)精读下文,完成23—27题(18分)
23.(3分)要求与评分: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2分;表达,1分。
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24.(4分)要求与评分:对“认识”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语言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示】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25.(4分)要求与评分:根据语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那堂美术课对“成长”的作用,3分;语言表达,1分。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26.(3分)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表达1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27.(4分)要求与评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
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8.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