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折线统计图冀教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折线统计图冀教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5 07:50:04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
1、
师:最近几天,上海的气温变化非常大,你们感受到了吗?
其实,上海每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变化也非常大,你们想了解一下吗?
师:有没有其它的表示方法?
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到些什么?
(板书:横轴,纵轴,标题,单位,条形)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一眼可以看出了什么?(7月平均气温最高,1、2月平均气温最低)
2、
师:条形统计图能通过条形得高低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二、新授:
1、
师:小胖把刚才的数据用另一种统计图进行了统计
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图中有什么?(标题,横轴,纵轴,点,连接的线段)
3、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折线统计图,出示课题
4、
点和线是折线统计图中新出现的,我们来研究一下.
指6月的这个点它表示什么?怎么看出来的?(横轴上找到月份,纵轴上找到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就是这个点表示的意思。)
说说每个点表示什么。(一生回答后同桌互说,再汇报)
九月的点表示什么?六月和九月的气温都是25度.
10月的气温是多少?平均温度是5度是几月?怎么看的?
点已经能清晰地反映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了,为什么要用线段连起来?(能
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
师: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清楚地反映了全年气温变化的情况。
师:其实折线还有很多小秘密,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9页,边看边想,折线的变化分别有哪几种?
师:看懂了吗?折线的变化有几种呢?
师:这两种都表示折线上升的变化,这两种都表示折线下降的变化。所以折线的变化分成三大类,上升,不变,下降。(板书)
师:上升和下降的折线有什么区别?缓慢和大幅又怎么区分?
游戏:
师做手势生说名称,师说折线名称生做手势。
6、用刚才学会的知识,完成49页上的练习。
怎样找到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的?(从上升的折线中找斜得最厉害的线,如果有几条再通过数格子比较找到)下降幅度最大的呢?
7、师:说说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哪些折线统计图?
三、练习
我们学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你根据它们的特点给下列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选择题:(PPT)
(1)生物角长草娃生长情况,生物角各类植物数量统计。为什么?
(2)爸爸最近几年工资变化情况,去年全家每个人的收入情况。
2、猜猜哪个是泳衣的销售图,哪个是毛衣的销售图。
3、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统计图,从图上了解到什么信息?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板书
折线统计图
条形------条形统计图
标题、横轴、纵轴、单位
点和线段------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3.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请看下表,这是学校气象小组统计的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2.出示收集的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5
5
11
17
22
25
30
29
25
20
13
9
???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条形统计图)
(1)横轴表示什么?
(2)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多少?
(3)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
(4)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
二、探究新知
1.还有更简单、更清晰的方法吗?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出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根据这个统计图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1)横轴表示的是月份,纵轴表示的温度高低。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1℃.
(3)可以看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例如:2月份……
(4)可以看出…月的平均气温最高,…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5)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月和…月之间。
(6)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月和…月之间。
……
3.
归纳小结:
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因此折线统计图能够比较清晰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书上举例的是2000年的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打开书本第49页,再一次认识折线统计图(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折线统计图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分析。
三、巩固应用
1、某咖啡厅2005年到2010年的营业额统计图。
①这个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
②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③每个年份的营业额是多少?
④哪年的营业额最高?哪年最低?
⑤哪年到哪年的营业额增加的幅度最大?
2、四年级两位学生本学期五次数学测验情况统计。
①四(1)班唐佳男:整体呈上升趋势;
②小丁丁:整体呈下降趋势。
分析以上统计图。
3、某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患近视眼的情况统计。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小实践:分组找一个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找资料或数据搜集制成统计表,并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PAGE
1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信息,回答简单问题。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能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迁移感知
1、出示上海市部分月的平均气温统计表,引出条形统计图。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遮住纵轴数据,依然能直观比较数量的多少。
2、从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
取直条的最高点画点,用线段连接各点,动态生成折线统计图。
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资源,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为新知孕伏。同时,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为提炼折线统计图的本质做好准备。]
二、探索新知、读图感悟
(一)引导发问,小组合作探究
师:对于折线统计图,你想学到什么?
预设问题:点表示什么?折线表示什么?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及评价指标,组织学生自我探究,组内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方式,所有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在这样的讨论中,学会合作交往。]
(二)点的认识
1、点表示什么?如何读图?
有两个月的温度都是25度,点所表示的意思是否相同?
如何看3月的温度?
小结:点反映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明晰点表示的数量必须下看横轴,左看纵轴,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折线的认识
1、再次感知折线的升降变化,分清三种不同的情况。
小结:折线升降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
2、完成小练习
3、具体讲解不变、上升、下降。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并结合观察与计算的方法。]
(四)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1、补全缺失的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趋势及预测功能。
去年小巧就是根据前几个月的温度,推测11月12月的温度,但她依然得了重感冒,原因是信息过旧,所以读图还要注意统计标题或制表日期。
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能否互相替代?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交换6、7月的信息,这对于条形统计图是否有影响?对于折线统计图是否有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两种统计图的不同之处,便于今后学以致用。学生不仅培养了观察与比较的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而且很好的培养了数据分析观念,并在预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优势,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联系生活、巩固内化
1、说一说生活中的统计图。
股票,心电图,报纸发行量,沙尘暴。
2、根据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3、选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①双11各种品牌空调的销售数量。
海尔空调2016年各月的销售数量。
②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获得的金牌数量。
2000年-2016年中国参加历年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量。
4、选谁去比赛更合适
先出示某次小胖和小巧的踢毽子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同学们选择。
再分别出示小胖和小巧五次踢毽子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再次选择。
5、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机动)
(1)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测量了四(1)班第一组7位同学的身高,老师请组长小丁丁绘制成一张第一组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图;而小丁丁的妈妈在小丁丁6~12岁生日时都会给他测量一次身高,他也想绘制一张关于他自己的身高情况统计图。如果你是小丁丁,你会怎样绘制这两张统计图?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练习内容可读性、时效性、教育性、发散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全课结束,总结谈话
1、数学知识点回顾。
2、合作学习等愉快体验。
3、课堂学习评价单。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标题
横轴
纵轴
单位
点反映数量的多少
不变
折线升降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
上升
陡----变化大
下降
作用: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