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知识讲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知识讲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5 21: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 《蜜蜂》
学习目标
1. 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检查”等词语。
2.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方法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1. 我会认
读认读生字(这些字就是本课要求会认的)
概(gài) 阻(zǔ) 括(kuò) 误(wù)
途(tú) 陌(mò) 超(chāo) 逆 (nì)
读词语
大概 阻力 包括 准确无误 沿途 陌生 超常 逆风
2. 我会写
同学们,这些就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你们都会写了吗?现在拿出生字本来听写一遍吧!
蜜 蜂 辨 阻 跨 括 检 查 确 误 途 陌
重点指导 “蜜、辨、途”的书写。
3. 我来说意思
①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例句:雾越下越大,周围一片白茫茫的,令人无法辨认方向。
②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例句:故事才讲了一半,他已经推测出了结局。
③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陌生:生疏;不熟悉。
例句: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以免受骗上当。
④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超常:超过寻常;超出一般。
例句:在这次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超常发挥,最终夺取冠军。
本能: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例句:出壳不久的小鸭子,下水就会游泳,这是它的本能。
导入:
“一路欢歌嗡嗡嗡,飞来飞去花丛中,别人甜蜜它辛苦,团结合作爱劳动。”你能猜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蜜蜂)下面让我们跟随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走进课文,了解他的实验,探究蜜蜂的秘密。
一、我会品经典
让我们去看看法布尔做了一项怎样的实验吧!
1. 实验的目的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明确:作者用了“听说”一词,“听说”的内容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做实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呢?从课文中找一找做实验的句子吧!
2.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1)实验的过程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明确:作者捉自己家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明确:作者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在四公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是否认得回家的路,路稍微远一点儿,更能说明问题,更有说服力。作者做上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分,证明这些蜜蜂是作者放飞的,非常严谨。从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考虑得细致周到,做事认真,十分严谨。“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是为了保证能第一时间确定有没有蜜蜂飞回来。
整个实验的过程显示出作者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实验结果才具有说服力。
【我来说一说】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一说实验过程吗?
我们可以先确定实验的步骤,并标上序号,然后连接成通顺的句子。
如:
作者先在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将它们放进纸袋,接着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把这些蜜蜂带到四公里之外,然后打开纸袋,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最后把它们放飞。
(2)作者的观察与推测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明确:这是作者的观察和推测,从“几乎“说明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好像”“大概”两句,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善于思考。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明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说明作者担心蜜蜂找不到家,这句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明确: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走了四里路放飞蜜蜂的过程,开启下文回家之后的发现。
“推测”一词不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考。
⑶实验的结果
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明确:从“冲、脸红红的、高声喊”这些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小女儿激动的心情。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吧!
这里,通过女儿的口,告诉了我们结果:蜜蜂飞回来了。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明确:“亲眼看到”再次证明了小女儿告诉的结果。作者通过检查蜂窝,确定了飞回的蜜蜂的数量。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明确:作者上文作者数了有15只确定已经飞回来了,所以,这里作者说“至少”,这一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非常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尽管……但”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确确实实”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证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表达了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3. 实验的结论
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明确:这是实验的结论,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模糊存疑的地方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①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
②作者走了四公里路放飞蜜蜂,它们“逆风而飞”,而且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在高空中能“眺望”到遥远的家园。
二、我来说感受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最后得出了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帮我们揭开了实验的神秘面纱。实验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也不是复杂难做的。我们也要像法布尔那样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也成成为科学小达人。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5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ì fēng biàn rèn jiǎn chá mò shēng
( ) ( ) ( ) ( )
二、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大概——( ) 推测——( ) 确确实实——( )
反义词:阻力——( ) 遥远——( ) 超常——(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我推测蜜蜂可能一定找不到家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暑假了,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小青蛙。心里不由地暗想:要能捉到一只玩玩,那该多有意思啊!
第二天,我在田沟里发现了一只小青蛙,就悄悄蹲下身子,蹑(niè)手蹑(niè)脚地挪(nuó)动脚步,猛地朝前一扑,伸手一捉,就抓住了小青蛙的后脚。我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碧绿的身体布满了深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皮,像是发了脾气,一鼓一鼓的。
回到家里,我用一根细绳拴住青蛙的后腿,把它放在装清水的木盆里。青蛙一下水,就快乐地游起来,看上去真像个“游泳健将”。
我正玩得高兴,舅舅回来了。他看我捉了青蛙,就说:“青蛙是益虫,快放了它吧!”
我低头不语。舅舅又说:“你想想看,少一只青蛙,就有上万只害虫逃掉。损失多大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找出文中描写小青蛙外形的句子。
2. “我”跟青蛙玩得正高兴时,舅舅教育“我”。“我”听了他的话以后,会怎样做呢?请你根据故事的发展,用一两句话把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章后面的横线上。
3.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蜜蜂 辨认 检查 陌生
二、大约 推断 的的确确 动力 附近 一般
三、1. 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 课外书不是不可以读,而是要有选择地读。
四、1.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碧绿的身体布满了深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皮,像是发了脾气,一鼓一鼓的。
  2. 例:我就端起盆,来到田沟边,轻轻地将小青蛙放回水沟里。
3. 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