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3 课 锻炼的人们 教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3 课 锻炼的人们 教案(第二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5 09: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锻炼的人们(第二课时)
教材:上教版第十册《美术》教材 课时:2课时 类别:泥工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泥塑陈列室》中第一课《锻炼的人们》。本课共分2个课时,第1课时认识人体四大关节,了解四大关节的活动范围,不能反关节反动作,最后做出人物头部为下个课时做准备。第2课时主要解决人物的动态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夸张动态的表现方法,通过尝试和观察教师示范环节,学会准确抓住人物的动态,利用支架式人物包裹法,塑出立体的运动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玩泥巴是孩子们的天性,泥塑的本源在于欢乐与愉悦,是通过触觉、视觉体验,引人向上的一种朴实的方式。五年级学生对于用彩泥表现身边人物很感兴趣,已具有人物整体捏塑,以及塑民间人物的捏塑经验,但在表现人物动态和造型方面还需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人物的造型特点和方法,运用支架包裹的泥工技法塑造运动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发现、探究过程中,采用抓关节、摆动态、捏造型、塑人物的方法夸张表现锻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运动人物的动态美,激发对泥塑人物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欣赏雕塑的美。培养学生爱运动、勤锻炼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在支架上捏塑锻炼的人。
教学难点:夸张表现人物动态。
教具:彩色超轻粘土、铝丝支架、多媒体课件、底座、示范作品等。
学具:彩色超轻粘土、铝丝支架、底座、运动照片、展示支架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交流
(一)导入课题:《锻炼的人们》
(二)运用木质小人和铝丝支架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提问:1.人体主要的关节有哪些?
2.这些关节的活动要注意什么?
3.在铝丝支架上如何找到这些关节?
二、尝试与发现
(一)尝试、比较发现人物的运动特点和夸张表现动态的方法。
1.教师出示任务,学生尝试用铝丝支架,拗一个跑步的动作。
2.师生交流归纳夸张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关节点准确、肢体幅度大。
提问:(1)比比哪个跑得更快?
(2)从哪里看出来的?
(3)再快点怎么办?
(二)观察、交流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1.出示运动照片,师生交流喜欢的动作特征。
2.教师示范拗出喜欢的动作,强调抓住运动动态特点。
3.学生尝试根据照片或记忆拗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
4.师生交流尝试作品,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
三、示范与制作
(一)教师示范包裹人物的顺序。
1.示范腿部的包裹。
提问:从哪个部位开始捏塑?为什么?
2.示范上身的包裹捏塑。
提问:上身的包裹存在什么问题?理由是什么?
3.示范胳膊的包裹。
提问:胳膊的粗细如何确定?
4.装颈部和头部,强调颈部的重要性,回忆头部的制作方法。
5.人物动态的调整。
(1)加大动作幅度,夸张动态。
(2)适当转动头部,增加趣味。
6.欣赏教师示范作品,说说看到的人物形象。
(二)提出作业内容和要求:
作业内容:运用支架式人物包裹方法,制作一个形象生动的运动人物。
作业要求:(1)人物动作体现运动的特征;
(2)人物动态夸张;
(3)肢体粗细组合合适。
(三)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并指出问题,针对人物动态、四肢粗细和身体薄厚的问题进行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一)分组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将作品自由进行组装展示。
(二)出示评价要求:
(1)人物动作是否符合运动特征;
(2)人物动态是否夸张;
(3)肢体粗细组合是否合适。
(三)学生自评和互评
1.学生自评: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动态的人,夸张表现了哪里?
2.学生互评:哪件作品最吸引你?结合评价要求评评同学作品。
3.学生说说生活中可以塑造的其他形象。
五、拓展
欣赏大师雕塑作品,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