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1 课 彩墨京剧人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1 课 彩墨京剧人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5 09: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彩墨戏剧人物 单元 第五单元《彩墨人物》 班级
类型 绘画 课时 一课时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分享过程中,知道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等;在交流与讨论中,学习用勾勒填色法表现简化的戏剧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艺术之美,激发对中国戏曲的关注与兴趣,体验彩墨表现戏剧人物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造型简化,墨与色有变化
教学难点:表现人物造型及动态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笔、墨、纸、国画颜料、调色盘、毛毡、教具、ppt、示范稿
学具:笔、墨、纸、国画颜料、调色盘、毛毡等
教材分析:《彩墨戏剧人物》是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彩墨人物》中的第1课的学习内容。本课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和笔墨的趣味。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会运用勾线或没骨的方法,表现墨与色丰富变化的人物造型。在上一个单元学习时孩子们制作过了京剧的脸谱和盔头,对京剧脸谱和盔头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再来学习彩墨戏剧人物就比较容易理解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同时学生在以往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彩墨画技法和造型表达形式,在本课中,学习抓住戏剧人物特征,用勾线填色发,绘画表现简化的彩墨戏剧人物。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中国传统戏剧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戏剧人物造型特点了解不多。也不知道如何用彩墨表现戏剧人物,多提供相关图例让学生欣赏、观察与参考,也可以模仿一下戏剧人物动态,感受动态特点。学生对彩墨技法的熟练度和自由表现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的示范和优秀作品的赏析,帮助孩子们以便形象地理解笔墨用法。
二分钟预备活动 “你问我答”,了解戏剧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一、
欣赏
与交流
(感受彩墨戏剧人物的艺术特征) 1、欣赏京剧片段,《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师:是什么剧目?剧中人物是谁?
2、欣赏名家作品,感受彩墨戏剧人物独特的表现力和画家多样的风格。
关良笔下的孙悟空等(寥寥几笔,很有童趣)
韩羽(土头土脑,细细观察别有一番滋味。)
马书林(墨与色层层叠叠,对比较强,华美炫丽)
师生小结:每位画家表现风格各不相同,但是画面中彩与墨的融合及变化都很丰富,韵味儿十足。
3、揭示课题:《彩墨戏剧人物》
欣赏并交流
欣赏,感受多样的表现风格
了解学习内容 感受戏剧魅力,体会戏剧人物的舞台上的形式美。
在欣赏中体会水墨画戏剧人物的艺术美,激发对水墨学习的兴趣。
8 二、
交流
与讨论
(学习彩墨戏剧人物表现方法) 1、配对游戏。出示剧照和彩墨戏剧人物作品图片。发现戏剧人物特征。
师生小结:通过人物造型、服装、动态特征等辨认,说明绘画时要抓住特征来表现。
2、观察比较,发现“简化”表现方法。
师生小结:画家们“简化”了戏剧人物的“形态”和“墨、色”,目的是抓住主要特征,凸显角色的个性和剧情。
3、出示京剧《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经典镜头,分析动态特征
学生表演,师生分析动态
4、教师示范、示范视频辅助
1) 用墨线勾勒特征鲜明、简化的人物形态,淡墨、中锋勾画大体轮廓、动态。
2)用墨线丰富人物形象:墨线粗细浓淡有变化
3) 侧锋为主,找大色块,填色
5、出示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观察比较
探究发现
学生表演
观察示范 引导发现,培养学生发现与观察的能力。在比较中寻找水墨表现戏剧人物的方法。
激发思考,让学了解水墨简化方法的目的是突显人物的个性和剧情
通过表演使得学生能更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态的感受,为塑造人物准备。
18 三、
创意
与表现 1、出示
作业内容:用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人物
作业要求:
用勾线填色法绘画简化的戏剧人物
墨与色变化丰富
2、 组织学生交流构思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了解作业要求
学生操练 鼓励大胆创作,表现个性,对学生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作品的亮点并进行分享,保留学生绘画热情。
3 展示与评价 1、出示评价要求:能抓住戏剧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形态简化,墨与色变化丰富。
2、学生互评、自评。
3、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能进行自我评价和交流。
1 教学拓展 出示《三打白骨精》彩墨作品引导欣赏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大师用简化的方法表现了个性突显的彩墨戏剧人物。
其实艺术作品中还藏着很多秘密,看:
形态的对比:孙(直立扩张)、白(弯曲退缩);
墨色的对比:孙(墨浓色暖)、白(墨淡色冷)。
多方面的对比,使得作品的艺术性更强了。我们以后在观戏、赏画和创作中,慢慢学习和体味。
欣赏 鼓励继续进行新的探究和尝试,能从观赏和创作的角度,提升学生审美力,为之后的教学铺垫。
板书: 彩墨戏剧人物

教师示范图例:
学生优秀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