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言文都是“记”一类的_??????_,其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_è??è??_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疏通文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桃花源记》是_é????????_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虚景)散文,也是一篇_??????_性很强的艺术作品,它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农村并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感受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 于是用笔构想出了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读这篇名作,要在引导学生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及其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自己的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与基本内容。??
3.对文章所写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提高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在比较阅读中品鉴文言文。??
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
的交流加以解决。?
?3.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用自己画一张“世外桃源“的图引导学生走进“世外桃源”。??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学生走进将要学习的课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内涵?
?(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逐句疏通文意,教师进行纠正和强调。??
【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和强调重点文言字词有助于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三)理解内容??
1.梳理行文线索。?(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走进桃源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渔人“──为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行文线索的梳理与文章细节的探究,学生可以从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对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为明确文章主旨做好准备。
3.明确文章主旨。??
(1)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陶渊明为我们呈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
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2)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作主旨。?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隐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旨变得水到渠成,有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拓展比较??
1.文意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秦时妇人》。?(2)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简要疏通文意,进行口译。?(3)学生逐句翻译文章,教师进行点拨和纠正。??
【设计意图】?《秦时妇人》字词难度不大,由学生自读、自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快读阅读的能力。?
?2.勾连回顾。?(1)引导学生由《秦时妇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并初步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比较阅读的意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调动已学内容,为后面比较阅读打好基础。?
方法讲授。?(1)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予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