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5 09: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练习题
基础题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歇脚(xī)????
军阀(fá)???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攀谈(pān)?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
咀嚼(jué)
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倾斜(qīng)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5.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B.快速奔跑,勇敢抢断,巧妙传接,如此高超的球技,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扼腕叹息。
C.虽然正是初夏,各厂商对饮料消费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D.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
6.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3)罕见的美好景象。(
???

(4)甜美、畅快地入睡。(???????

阅读训练
(一)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满天都是星光”主要点明了翻山的

2.首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尾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3.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山路的特点、山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4.
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5.“一步一步”包含了什么意思?
6.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7.“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8.“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请你从内容、结构、写法、修辞、语言、写景层次等方面任选一项给第?⑧?节写一个批注。(可就整体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
10.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
??????
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谜。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耗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啊?”“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就是历史啊!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1、“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
?
2、文中的“他”是谁?从哪几件事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
?
3、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⑴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
⑵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
4、“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
5、概括文章的主旨。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
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避开熙熙攘攘的闹区,专走行人寥落的里巷小路。结果,还是吃惊地发现:她——苏燕,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画家以她作画,诗人为她写诗,作家正在搜集她的事迹写报告文学。
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黑的,大的,小的。她故意问看车的老头:“伯伯,里边演什么好戏,停下这么多车?”
“呔,姑娘,不作兴这样问……在开追悼会呢,连市长都戴上了黑套套。”
“眼下,老干部的追悼会开得真不少。”她装模作样地说。
“闹两岔了,这是苏燕的追悼会!没听说过?咳咳,该知道了呀!这位姑娘是会计,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的事。往上告不准,就写了血书跳江。”老人动了感情,抹着眼泪,哽咽地说:“多好的烈女啊……咱这小城自古就爱出烈女。”
哀乐,[???
]在大厅里缓缓地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壮和(???
)。苏燕捏着一朵小白花,低头挤进人群,倾听新上任的局长致的悼词:“苏燕同志,你用年轻的生命,唤醒了我们保卫‘四化’成果的警觉性……”
感情像湍急的水流,半年前的往事哗哗地奔涌在思维的大海。她一次次地写信、上访、告状。面对着惊人的漠然和(???
),她给省里和中央写了血书,决心以死醒世。她爬上高高的山崖,痛苦地闭上双目。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
“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悲壮地发问,在这一瞬间,惊醒了自身。她返身下了山……
“……安息吧,亲爱的苏燕同志!”
她哭得如泪人。愿望实现了,恶人得到恶报。对自己的评价有多高啊,可自己不是烈女。
“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她一边哭,一边想,可是又有所怀疑,“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
1.“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这句话具体指哪件事?(答案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什么原因使苏燕“如今又悄悄回来了”?(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记叙的顺序看,第8自然段属于________叙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4.第7自然段的方括号中恰当的喻体应是(???

A.如泣如诉
B.如沉重的铅液
C.如流淌的小溪
D.如凝重的叹息
5.第7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的两个圆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肃穆
无动于衷??????B.严肃熟视无睹
C.肃穆
熟视无睹??????D.严肃无动于衷
6.文中哪句话最能透视全文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B
2、C 3、D 4、C 5、C
6、⑴澎湃
⑵绝壁
⑶奇观
(4)酣然入睡
阅读理解训练题
(一)1、时间
2、山脚
半山腰
3、曲折迂回
陡峭险峻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看出红军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行路十分艰难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用赞赏的口吻,抒发了乐观、豪迈的情怀。
提示:内容:这一节写了夜宿雷公岩的情形感受。
结构:这一节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写法:从视觉、听觉不同角度写出山势的高峻及深夜的宁静。还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
修辞: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陡峭;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深夜的静谧。
语言:准确生动,如“又”“才”“矗立”“围”等词。写景层次:由上而下,视觉——听觉,天上——山峰——山谷。可整体批注,也可局部批注,言之有理即可。
10、赞成比较好,因为材料的倾向很明显,“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这也是一种纪念”、“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肯定了“选手作出思考、牺牲利益去体会一种精神”。反对一般不得分,视其语言等最多得1分,如果能作全面的分析,兼顾正反两方面,一分为二地说,可加1—2分。
(二)1、迷蒙的草地,寒雾笼罩,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根本无路可走。写出了红军行进中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 
主席。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平时攒下的青稞饼;宿营时,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他的马让腿伤化脓的同志骑,自己艰难地走着;见两名战士倒下,他奔过去,掏出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⑴神态、动作、语言描写⑵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中国革命在艰难行进,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伙为解放事业而流血牺牲,但他们的精神不朽,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永放光辉,同时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5、故事反映了长征中红军的艰苦生活,歌颂了领袖与战士的阶级友爱,赞扬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意近即可) 
(三)1、苏燕告状不准,以死醒世。
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
插补充交代了事情经过?
B
5、A
6、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