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
主干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叮嘱( ) 祈祷( ) 倔强( ) 龙驹( )
刨开( ) 酥油( ) 铁钳( ) 氆氇(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fǔ___冲 稀han___ gōng___敬 泛làn___ 催cù ___
糟tà___ 肥wò___ 推chóng___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只见屋里全是珍珠宝石,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
⑵这就是日日峰的来历,它被满族的祖先推崇为神峰。
推崇:
⑶他很早就看上了,于是就在今天兴妖作怪,抢去了玉琼梅朵。
兴妖作怪:
4.文学常识填空。
《猎人海力布》是___族的民间故事,《日月峰》是___族的民间故事,《怒江的来历》是___族的民间故事。
5.用简单的话概括三则故事。
点击思维
1.注意“倔”不要拼写成“juè”,“刨”不要拼写成“bào”。
2.注意“泛滥”不要误写为“泛烂”,“推崇”不要写成了“推祟”。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兴妖作怪”,这里比喻坏人进行捣乱。
4.民间故事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也称“古话”“古经”“说古”“学古”“瞎话”等。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提炼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救龙女
获宝石
得消息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变僵石
保乡亲
地方风物传说
日月峰和怒江的来历
热爱乡土的感情
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
2.语言特色:
民间故事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它内容上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问故事常有神话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3.把握重点:
本文三则民间故事分别是流传于蒙古族的《猎人海力布》,满族的《日月峰》,藏族的《怒江的来历》。《猎人海力布》属于人物传说,塑造了一个为民捐躯的民间英雄形象,表现了热爱英雄、赞美英雄的感情。《日月峰》和《怒江的来历》属于地方风物传说,向人们讲述了日月峰和怒江的来历,表现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在危急的时刻通常会有神奇的宝物相助,例如海力布含在嘴里就能听懂兽语的石头,扎西平措的笛子;或者具有某种神奇的能力,例如小仙女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民间故事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例如,猎人海力布偶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神奇的宝物,使故事得以发展。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
4.攻克难点:
分析海力布这一人物形象是本课难点。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啊!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5.质询疑点:
三个故事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内容上:都是虚构的故事,它的现实性较强。往往赞美正直,勤劳、善良、智慧的人;三个故事塑造的人物都是敢于斗争,敢于献身,敢于创造的英雄形象。
构成上: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推动故事的情节。
主干知识
1. zhǔ dǎo jué páo sū qián pǔ
2.俯 罕 恭 滥 促 蹋 沃 崇
3.⑴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⑵推崇: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等,给以很高的评价。⑶兴妖作怪:比喻坏人进行捣乱。
4.蒙古族 满族 藏族
5.⑴猎人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说出了飞鸟的密语.自己变成了石头。⑵天帝的小女儿为了改变黑暗,冰冷的大地,把眼睛挖出来变成了太阳和月亮。⑶牧马青年扎西平措,为了保护恋人,追赶恶魔,最终变成了石头。渔夫的故事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撬去( ) 弥漫( ) 倒霉( ) 一缕( )
口吻( ) 偶然( ) 凝成( ) 耸立(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规ju___ xī___封 啰suo___ 起shì___ páng___ 大
报dá ___ guǐ___计 违bèi___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我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无恶不作:
⑵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恩将仇报:
⑶“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
下流无耻:
4.文学常识填空。
《渔夫的故事》选自___,又名_______,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
5.口头叙述一下渔夫是怎么战胜魔鬼的?
点击思维
1.注意“撬”不要拼写成“qiào”,“缕”不要拼写成“liǔ”。
2.注意“规矩”不要误写为“规举”,“诡计”不要写成了“鬼计”。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恩将仇报”,这里指用仇恨报答恩惠。
4.《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肖像:“瓶中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巍峨高耸地站立在渔夫面前――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这一系列的比喻,形象而具体地勾勒出了魔鬼的模样,仿佛触摸得到。语言(人物对话):简洁而有个性,并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这也是本篇引人入胜的奥秘之一。心理: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3.把握重点:
⑴课文简说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与渔夫的弱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⑵故事情节
①完整:开端:捕鱼捞瓶;发展:放魔出瓶;高潮:诱魔入瓶;结局:投瓶入海。
②跌宕起伏 独具匠心。故事的发展跌宕多姿,波澜起伏:渔夫网到铜瓶,从“喜笑颜开”到“愣着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骤变,魔鬼从对天求饶到恩将仇报的情绪发展,以及从魔鬼口中说出的那个编造的故事,环环相扣,使我们无不为面临着生死抉择命运的渔夫担忧,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共鸣。当渔夫机智地降服魔鬼,让他乖乖地“钻进胆瓶”,无路可逃时,情节的发展达到高潮,智慧的力量也在此显示了夺目的光辉。全篇首尾照应,过渡自然,浑然一体,读来使人回味无穷,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之功。
4.攻克难点:
⑴鲜明的人物形象
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
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
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写作技巧
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⑶对比手法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5.质询疑点:
本文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有何具体体现?
⑴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⑵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⑶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⑷魔鬼的外貌描写。
主干知识
1. qiào mí méi lǚ wěn ǒu níng sǒng
2.矩 锡 嗦 誓 庞 答 诡 背
3.⑴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⑵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⑶下流无耻:品质恶劣卑鄙,不知羞耻。
4.《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5.略女娲造人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 ) 开辟( ) 阿戋( ) 傈僳( )
佤族( ) 景颇( ) 相仿( ) 和泥(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绵yán___ 繁yǎn___ 后yì___ yí___族 dǎi___族
jì___寞 mú___样 suǒ___性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那声音整齐划一,是我们最熟悉的声音:“妈妈!”
整齐划一:
⑵在中华民族各支系的传说中,都把各民族说成是兄弟姐妹,都是女娲的后裔。
后裔:
⑶早在我们远古的传说中就是一母同胞,都是女娲妈妈的子孙,都是手足兄弟。
手足:
4.文学常识填空。
《女娲造人》作者___,小说家、剧作家,作品有剧本___等。
5.给你周围的人讲一讲女娲造人的故事吧!
点击思维
1.注意“和”是多音字,共有五种不同的读法,此处应读作什么?
2.注意“繁衍”不要误写为“繁延”,“索性”不要写成了“所性”。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手足”,这里比喻弟兄。
4.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
5.学习本文,应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女娲造人 用泥造人:捏人—泥点(创造生命) 男女相配:繁衍子孙
女娲造人 中华民族
(手足兄弟) 兄弟民族是女娲后裔
56个民族是“一母同胞”
2.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把握重点: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进一步就女娲造人的目的,如何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做了丰富的想象,之后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女娲造人神话本身,而是通过概括兄弟民族的创世传说,归结出中华56个兄弟民族是“一母同胞”的结论,这是这篇文章独具特色的地方,体现出本文作者民族团结情结。文中在对女娲造人的方法、手段的描写上体现出她作为“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她人的心理、情感,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文章清新、质朴,处处洋溢着天真的新鲜感与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4.攻克难点: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5.质询疑点:
科学告诉我们,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现在又有其他关于人类产生的说法,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女娲造人的事是不存在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主干知识
1. wā pìjián sù wǎ pō fǎng huó
2.延 衍 裔 彝 傣 寂 模 索
3.⑴整齐划一:有序一致。⑵后裔:后代。⑶手足:比喻弟兄。
4.苏叔阳 丹心谱
5.略《伊索寓言》五则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 ) 庇护( ) 凯歌( ) 储备( )
调侃( ) 衔着( ) 瞥见( ) 奉送(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guā__目相看 当头棒hè___ gān___拜下风 防huàn___未然
深móu___远虑 索gòu___求cī___ 愚wàng___之徒 贪mù___虚荣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他身为宙斯的使者,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庇护:
⑵女人和她丈夫打起架来,也是这副德行。
德行:
⑶蚂蚁调侃他,说道……
调侃:
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作者___公元前6世纪___人.相传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
5.说一说你读完每一则寓言后的感想。
点击思维
1.注意“赫”不要拼写成“chì”,“瞥”不要拼写成“piě”。
2.注意“刮目相看”不要误写为“寡目相看”,“防患未然”不要写成了“防换未然”。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德行”,这里讽刺人的话表示看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
4.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伊索寓言》五则
《赫尔墨斯和雕刻匠》:虚荣、尊大、一钱不值
《蚊子和狮子》:打败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
《蝉和蚂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嘴里衔肉的狗》:贪得无厌往往会一无所得
《两只口袋》:不要只看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
2.语言特色:
伊索寓言以叙述为主,兼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增强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3.把握重点:
⑴关于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刺或讽喻的故事。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⑵课文寓意
①《赫耳墨斯和雕刻匠》: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②《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③《蝉和蚂蚁》:欲求防患未然,莫如深谋远虑。
④《嘴里衔肉的狗》:人越是贪得无厌,最后往往一无所得。
⑤《两只口袋》:本则寓言适用于狂妄之徒——视而不见自身缺陷,无端索垢求疵。
4.攻克难点:
《赫耳墨斯和雕刻匠》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文学性和形象性。文中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真切。又用简短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性格,使人见其内心的卑劣。文章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文章陡转直下,给予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寓含其中。短短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运用拟人手法,赋子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喇叭”“唱凯歌”,十分新鲜、贴切。描写蚊子和狮子的“战斗”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形,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毫不牵强,充分体现了动物寓言的特点。文章的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起初听蚊子“宣言”它能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天下无敌时,它却被打败了。文章巧妙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思。
5.质询疑点:
学习了《<伊索寓言>五则》,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寓言故事?
联想加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寓言故事。对于寓言的创作,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要有生动活泼之处,故事里所藏的寓意读者一读便能知,不给读者设置理解障碍。二是人物描写的手法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灵活使用。寓意的阐释也不一定非放在故事的结尾,要跳出《<伊索寓言>五则》给同学们设定的框架模式。
主干知识
1.hè bì kǎi chǔ kǎn xián piē fèng
2.刮 喝 甘 患 谋 垢 疵 妄 慕
3.⑴庇护:袒护、 保护。⑵德行:讽刺人的话表示看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⑶调侃:用言语戏弄嘲笑。
4.伊索 希腊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