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5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5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6 15: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
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会用多种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整理月球有关知识。
3.能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方法理解和推理天文现象。
科学态度: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不懈探索,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会不断丰富、完善。
2.通过对月球的特征的学习,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月球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关于环形山成因的视频。
小组准备:制作环形山的材料(水槽、沙子、各种大小的石子)。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月球的哪些知识?
2.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你对月球还有哪些了解?(前概念调查,随机板书。)
3.月球究竟是怎样一个星球?它和大家了解的一样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月球,继续来探索关于月球的秘密。(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一)观察月球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看到月亮,在你的印象里月亮的表面是怎样的?
(预设:有的会认为很光滑,有的注意到表面有高低起伏。)(出示月球正面的图片)让我们观察一下月球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月球表面有明有暗)
古时候,人们就观察到月亮的表面有很多阴影,人们发挥想象把它想成是亭台楼阁,美丽的嫦娥抱着玉兔就住在里面,正在看吴刚砍月桂树呢。实际上那些阴影真的是月亮上的楼阁吗?
为了解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人们一直在进行着探月的研究。你知道人类在探月之路上有哪些重大事件吗?
相关小资料:“161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959-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向月球发射了80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45个取得成功。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杨利伟叔叔是中国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随着科技的进步,航天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们登上月球,并发回来拍摄到的真实的月球的照片。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月球上空近距离拍摄到的月球表面的照片,这是月球的正面。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些月球背面照片。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明有暗,正面暗色部分较多,背面亮色部分较多)
这些亮色的地方是什么?暗色的地方又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还搜集到一些航天器近距离拍摄的月球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月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高低起伏,月球表面比较暗的阴影叫“月海”,说是“海”其实没有半滴水,而是月球_è?¨é??_上比较干燥的低地和平原,月球表面比较亮的地方是高原和山脉。绝大多数月海分布在面向地球的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只有3个面积很小月海。
(二)查找月球资料
1.为了更好地了解月球,课前老师让你们查找了相关资料。
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用勾画的方法提取出文字里你最感兴趣的信息,一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共同建立一个“月球小档案”。
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速度最快,内容最全面。
2.小组内交流研讨,填写“月球小档案”记录单。活动时间3分钟。
3.集体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谁有补充?
4.总结:同学们整理的月球小档案很详细,包含了月球的年龄、大小、与地球距离等基本信息。还有的同学介绍了月球上的月海和环形山。老师也来介绍几个典型的环形山。
(三)模拟制造环形山
1.地球上有很多山脉,月球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环形山,人们为什么把月球上的山称作环形山?这些山有什么特点?(环中环,环相连)你们觉得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自由讨论)
2.科学家有一个有趣的推测,叫做“陨石撞击说”。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3.陨石撞击真的能形成这样的环形山吗?你们想不想做个模拟实验验证一下?出示实验材料:水槽、沙子、各种大小的石子,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物体?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集体交流。
哪个小组说说实验方法?有没有补充?集体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法:
(1)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2)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3)试着撞击出大小不同的环形山。
想一想实验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用石头撞击沙面时要控制好力度,不要随处乱丢;观察时要与沙面保持距离,防止沙迷眼睛。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后的现象。实验中要控制好音量。)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造山的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而是一个科学探究的模拟实验。我们要借助这个实验寻找科学的证据来验证环形山形成的原因。实验的过程要科学,严谨,要注意观察在造山活动中出现的现象,与真实的环形山进行对照。老师会在巡视时寻找最认真的小组拍照展示。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中拍摄视频或照片。
6.集体交流:老师出示拍摄的照片,请这些小组进行汇报。对实验的照片和真实的环形山进行对照,观察共同的特点,进一步解释形成原因。
(四)探索月球的新秘密
1.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对月球还有新的问题吗?
2.学生讨论交流。 。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
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总结回顾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月球的特征:没有空气和液态水,有大量环形山
四、延伸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月球特征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近几年由于大气污染,环境破坏和资源减少,人类开始“地球移民”计划,希望寻找到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作为第二家园,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你认为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引起地球海平面的升高和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板书设计】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月球的特征: 1.没有水、空气
2.有大量环形山
3.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