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老师和同学》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成人与儿童站立时比例关系的知识,学会用概括简练的线条绘画站立人物的动态。
过程与方法: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写生人物的基本方法,运用简洁流畅的线条绘画站立人物的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写生活动中增进对教师和同学的了解,感受师生之间的情意,发现表现人物线条的美。
【教学重点】站立人物的比例。
【教学难点】用概括简练的线条表现。
【教学资源】学具:勾线笔、画纸、人物图片、木头人模型、铅笔等。
教具:相关画家速写作品、教师范画、学生错误范例、课件等。
【教学流程与活动】
(一)引导与交流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一:说一说,看一看。
活动目标
增进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了解,通过熟悉的人物生动揭示课题。
活动任务
准备照片,请同学说一说播放照片中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引出课题《老师和同学》。
关键问题
这张照片是谁拍的?
你能不能给大家讲讲照片里的小故事?
活动资源
人物图片、课件。
活动要求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照片中的小故事。
增进师生了解带动课堂气氛。
活动评价
评价主体: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提问、行为观察
反馈的形式:鼓励性语言
(二)观察与讨论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二:量一量,比一比。(落实重点的活动)
活动目标
学会测量站立人物的比例特征和区别。
活动任务
观察成人与小孩的身高比例。出示不同角度人物的照片。出示站立人物的不同动作照片。
关键问题
1、成人与小孩的身高比例有什么不同?
2、不同角度站立产生了哪些变化?
3、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你确定人物的动作?
活动资源
人物图片、课件。
活动要求
知道用头的比例测量人物的整体比例。
学会比较不同人物的比例特征。
简单利用辅助线表现人物动态。
活动评价
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同学评价
评价途径:提问、行为观察、作品分析
反馈的形式:鼓励性语言、小组获得一颗星
(三)讨论与演示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三:想一想,学一学。(落实难点的活动)
活动目标
会用正确的比例和动态线起稿。用概括简练的线条绘画站立人物的动态。
活动任务
观察教师实物投影仪示范,学习绘画流程和注意点,过程中线条的运用要到位,使学生清楚流畅与简练的大致含义。
关键问题
刚才老师在示范中画了哪两种辅助线?
这两种辅助线对应了之前学习的什么知识?
看看老师是如何归纳线条的疏密关系的?
活动资源
实物投影仪、范画、照片、铅画纸、铅笔、橡皮、勾线笔。
活动要求
了解辅助线的作用并运用。
能说出流畅和简练的线条感觉。
活动评价
评价主体:学生自评、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提问、行为观察
反馈的形式:鼓励性语言、小组获得一颗星
(四)制作与评价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四:画一画,评一评。(落实重点的活动)
活动目标
学会用辅助线表现比例和动态,用流畅简练的线条刻画站立的人物。
活动任务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写生。教师巡视。每组抽选好作品展示。
关键问题
1.
人物的比例是否结构准确?
2.
线条的表现是否简洁流畅?
3.
人物的特征是否明显?
4.
动作表现是否生动自然?
活动资源
学生作品、实物投影仪。
活动要求
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会欣赏、表达、评价。
活动评价
根据作业要求绘画
(四)拓展与欣赏
活动序号和活动名称
活动五:赏一赏,说一说。(解决难点的活动)
活动目标
感受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本课知识初步尝试欣赏。
活动任务
展示不同形式站立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补充更多艺术形式。初步欣赏站立人物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美感。
关键问题
1、除了绘画的形式,还可以怎么表达老师和同学的主题呢?
2、你知道的艺术形式还有什么呢?
3、谁来试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欣赏这些大师作品?
活动资源
各种大师作品图片。
活动要求
1、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开拓眼界。
2、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活动评价
评价主体: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途径:提问、行为观察
反馈的形式:鼓励性语言。